电一下能抑制瘙痒?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到瘙痒时人们都会忍不住抓挠,但经常抓挠会导致皮肤损伤。日本研究人员称,从外部向大脑施加微弱的电刺激,能抑制瘙痒感。此前有研究发现,大脑皮质的感觉运动区受到微弱电刺激能缓解疼痛。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个感觉运动区也能感知到瘙痒,于是利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法(通过微弱电流来控制大脑皮质兴奋程度),用人感觉不到的电流(1毫安)刺激受试者的感觉运动区,然后利用组胺在其手臂上制造瘙痒感,并让他们报告感觉到的瘙痒程度。结果发现,与未施加电刺激时相比,电刺激15分钟后,受试者的瘙痒感减弱了,瘙痒的持续时间也缩短了。这可能是由于电刺激导致大脑皮质的神经活动活跃起来,即使有新的瘙痒信号传过来,大脑也无法处理,使瘙痒不容易被感觉到。
其他文献
伶仃谣  我的船终究太小,一壶酒的方圆便足以迷失。梦醒了,水还清着,这一泓晚霞煮就的玫瑰香酒酿,月中散出琥珀的光。  惠风细雨呵护的小船,今晚,找啊找,找啊找,清澈的眸子里,架起高山高的桅杆。  这广阔的海,一望无际的波纹,如果这是绳索,我该如何坚持三秒的呼吸——去触摸缘分,抑或是寻觅阳光初起的城。  熟悉的人啊,今晚,跋涉过天涯,哪棵是你昨天栽下的树呀。我太过于沉着,直到弱水吼成坚冰,还在祈祷,
在科幻电影中,我们曾见识过两种场景:某 种巨大怪物把活生生的人整个吞到肚子里,某位传奇人物被巨兽吞噬,却凭借功夫和利器,将怪兽肚子剖开逃出生天。现实生活中,人有可能被巨型生物生吞吗?假如人被鲸这样的巨 大怪物生吞,有可能生还吗?  约拿与大鱼的故事  《圣经》中讲述了这么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一位叫做约拿的人,曾触怒了耶和华,作为惩罚,耶和华命令一条大鱼把约拿整个给吞食了。但约拿却没有被大鱼消化
白色的墙。白色的日光灯  白色的向往中  一只肥大的蒼蝇在碰撞  休息一段时间后,仍然在碰撞  不忍心看它  你打开门,推开窗  漫无边际的夜  多少细微的碰撞,才足以  使一颗心彻底碎裂  才可以使一颗碎裂的心  变得无比坚强,宛如风暴里  蝴蝶的翅膀  在阳台上  在阳台上,阳台在你的脊背上  微风环绕中  树木纷纷,落下  颤抖的小白花  你看不见的地面上  是一片大海,是黑夜的天空  你看
窗外有嘀嗒声,相互邀约,如一个个精灵从缝隙间钻进来,鱼贯而入,演奏雨夜的鑼鼓之音。   秋虫有言在先,经过夏天的辗转,它们累了,贴着黑暗的触角深眠。   它们,曾经担负潮湿的时间。   如敏感的翅膀,沾满阳光。   我在雨中醒来,握着温暖的星光,游走在茫茫原乡。如果有柴门转动,那是我已归来。   一丛丛被栽培在城市的树木,宛如执著的人们,深受触动,正一波波临风起身。   你有你的滂沱,
这火苗不一样  在青砖围成的灶膛里  忽高忽低跳动  左右摇摆自如  没有骨头  却力量感十足  灵魂舞者一般  这灵魂舞者往回走  是上等的柴块子  堆了半堂屋  再往回走  是粗壯但有些老朽的圆木  已撑不起对门刘家院子外公的三间大屋  再往回走68年  是椅子山上挺立的杉树松树  是大兴村原始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原始森林云烟缥缈  缭绕着回到灶膛上  母亲挂的腊肉  熏了两个月  这腊肉
本期嘉宾:吴凡,湖南岳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评为首都师范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年度人物。2019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重大题材中国人物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作品十余次入选中国美协展览并多次获得最高奖。  画画太难了,想要获得丁点儿进步都需要具备很多的因素。比如必要的勤奋,正确的方式方法,清晰地目标,以及要寻找到于自己终身受益的真正的尺度和标杆
据外媒报道,英国一名27岁女子自小患上怪病,每当情绪高涨时便会昏睡,医生一直查不出病因,令她多年来饱受困扰,不但日常生活受影响,也常让老师和父母误会她懒惰,令她承受很大压力。直到去年,医生才发现她原来患有罕见的猝睡症,在接受治疗后,该女子病情慢慢好转。据报道,卡莉的病况从读书时期浮现,每当她高兴、生气、伤心或是面对压力时,便会昏昏欲睡;她考试时会不知不觉睡着,跟朋友聊得高兴时,也会因昏睡出现幻觉、
周庄的禀赋  水是最初的,也是最终的命。  周庄来自水。  从钢筋城逃出,婉约地躲在泽国,躲过雾霾和纷扰。风裹花香,香中透出北宋泥瓦匠人的笑脸,灵秀之水句句唐风,口口宋韵。  不走平路的水,过街骑墙。临河之草,如筋,石,如骨,和蔼的山穿上慈祥的水,将饱满的美系在舟楫上,所有的向往朝向周庄成熟的禀赋。  在这里,每个人都回到自身。乘着舫,道院,水巷,慢慢来到小桥和石板路上。  庆幸有你在。  一杯醇
一 大地辽阔,立冬为证。气温骤降如行人脸上逐渐失去的光,这湖畔纷纷摇落的叶片,不正是从我们身体上被剥蚀掉的记忆吗?  断桥上三三两两的行人点缀着这片江南湖山的初冬景象,共享单车上迎面而来的不是拎着小酒壶的苏东坡。  船舶回到岸边,打着哈欠的人晾晒潮湿的往事;他的头顶有一只林间的松鼠,衔着一枚落日跃上另一座远山。  草木停止生长之处,在水面荡漾的夕阳再一次接纳了我们永恒的局限性——  暮色里一座日渐
清晨,空调带来的慵懒让人不想起身,但依然打开了紧闭已久的窗户。清脆的鸟啼,明亮的阳光,伴着些许灼热,随风涌进了凉意颇浓的房间。我明白,这是风的吟唱,它正在叙述着夏天真正的声音。这声音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  生活在江南的我们,早已习惯了东南方来的和风细雨,那是源自蔚蓝大海的轻柔低唱,剪出杨柳细叶、花团锦簇……因而我们难以忍受夏日的酷热、冬日的严寒。南京漫长的两季,人们大都愿意躲进屋内,用机器的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