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疑思问”“每事问”,朱熹也曾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深”,可见关于“反思”,古代圣贤早已有所论述。教师职业从经验化、教条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把自身课堂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思考后加以修正,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回首10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正是反思让我受益匪浅,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
一教学反思需要理性感悟
教學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随着教学理论的丰富、教学经验的增多而逐步提高的,是可以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加以培养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当代有位著名学者说过,教师的专业技能一定要包括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能力,它是通过体验、实践和思考逐步形成的,是对专业知识感悟内化而形成的。
二教学反思来源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的预定计划进行的,时常有意外发生。如我在刚刚任教一年级语文时,从最基本、最简单的a、o、e教起。由于此前我未教过一年级,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认识不够,自认为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说得清晰,讲得透彻,理得到位。可一堂课下来,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嘻嘻哈哈,一知半解。我不免大失所望,一边埋怨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一边觉得是学生无知和愚蠢。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如何适应一年级学生开展语文教学?冷静下来,我开始了反思,寻找自身教学的不足,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这样,我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渐渐明白,一年级学生本来就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需要老师反复地不厌其烦地、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味抱怨和批评只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却也会有“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闪烁,关键在于老师善不善于捕捉和欣赏。
我每天课后都会反思当天的课堂教学,写教育日记,记成功之举、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教学意外,记预设生成、意外生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我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反思,通过学习新理论,吸纳新观念,再将源于实践的反思用于实践,课堂上的我尝试将以前单一由教师范读、领读、个别读的模式,转换成竞赛读、游戏读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这样学生感兴趣,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学起来自然是兴致盎然。如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教学反思体现教育智慧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学反思能力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措手不及的状况,由于教育经验的缺乏和角色转换时期的不适应,遇到的问题就更多。这时就需要教师多与同行交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摸索与实践,寻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我从事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多年,自认为还算得心应手。一次同题课《九寨沟》的赛课活动,因为课堂上的一个意外让我感受很多。那是我第一次作为村小代表,去与实验小学的老师抗衡,在分析了主客观的优劣点后,感觉是“凶多吉少”。我竭力安慰自己,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尽我最大的努力,力求在赛课中有出色的表现,尽量减少与别人的差距。
突破了心理关,我开始认真准备,通读教材,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案,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上课前我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可在课堂上,意外还是发生了。在诗意般的开场白后,我正想展示神奇秀丽的九寨风情时,多媒体设备出现了故障,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学生不断起哄,听课老师也替我捏了把汗,现场气氛十分紧张。我万分焦急,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办?救课如救火,这节课没有了多媒体的演示,我的课如何才能出彩呢?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笑着面对学生,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慌乱,同时脑子里急速运转。搜索以往的经验,我脑子里突然一亮,冷静地说:同学们,大家搭乘9625航班一定有些累了,遥远的九寨沟让人期盼已久,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兴奋,老师想请大家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等待仙境的到来,好吗……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下子安静下来,配合着我这位与他们萍水相逢的老师。我的心中充满感激。很快,课堂秩序恢复了正常。
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诸多实践证明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活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教然后知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去解决问题,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九总小学)
责任编辑:王 芸
一教学反思需要理性感悟
教學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随着教学理论的丰富、教学经验的增多而逐步提高的,是可以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加以培养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当代有位著名学者说过,教师的专业技能一定要包括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能力,它是通过体验、实践和思考逐步形成的,是对专业知识感悟内化而形成的。
二教学反思来源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的预定计划进行的,时常有意外发生。如我在刚刚任教一年级语文时,从最基本、最简单的a、o、e教起。由于此前我未教过一年级,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认识不够,自认为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说得清晰,讲得透彻,理得到位。可一堂课下来,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嘻嘻哈哈,一知半解。我不免大失所望,一边埋怨自己的教学水平有限,一边觉得是学生无知和愚蠢。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如何适应一年级学生开展语文教学?冷静下来,我开始了反思,寻找自身教学的不足,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这样,我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渐渐明白,一年级学生本来就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需要老师反复地不厌其烦地、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味抱怨和批评只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却也会有“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闪烁,关键在于老师善不善于捕捉和欣赏。
我每天课后都会反思当天的课堂教学,写教育日记,记成功之举、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教学意外,记预设生成、意外生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我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反思,通过学习新理论,吸纳新观念,再将源于实践的反思用于实践,课堂上的我尝试将以前单一由教师范读、领读、个别读的模式,转换成竞赛读、游戏读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这样学生感兴趣,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学起来自然是兴致盎然。如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教学反思体现教育智慧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学反思能力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措手不及的状况,由于教育经验的缺乏和角色转换时期的不适应,遇到的问题就更多。这时就需要教师多与同行交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摸索与实践,寻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我从事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多年,自认为还算得心应手。一次同题课《九寨沟》的赛课活动,因为课堂上的一个意外让我感受很多。那是我第一次作为村小代表,去与实验小学的老师抗衡,在分析了主客观的优劣点后,感觉是“凶多吉少”。我竭力安慰自己,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尽我最大的努力,力求在赛课中有出色的表现,尽量减少与别人的差距。
突破了心理关,我开始认真准备,通读教材,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案,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上课前我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可在课堂上,意外还是发生了。在诗意般的开场白后,我正想展示神奇秀丽的九寨风情时,多媒体设备出现了故障,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学生不断起哄,听课老师也替我捏了把汗,现场气氛十分紧张。我万分焦急,脑子里一片空白,怎么办?救课如救火,这节课没有了多媒体的演示,我的课如何才能出彩呢?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笑着面对学生,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慌乱,同时脑子里急速运转。搜索以往的经验,我脑子里突然一亮,冷静地说:同学们,大家搭乘9625航班一定有些累了,遥远的九寨沟让人期盼已久,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兴奋,老师想请大家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等待仙境的到来,好吗……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下子安静下来,配合着我这位与他们萍水相逢的老师。我的心中充满感激。很快,课堂秩序恢复了正常。
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诸多实践证明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活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教然后知困”,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去解决问题,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九总小学)
责任编辑: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