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形体分析法与面形分析法是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重要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两个方法识图是快速识读组合体图样的关键。笔者从事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多年,就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识读组合体视图能力,从知识结构、识图的基本方法、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查找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组合体识图;形体分析法;面形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25-03
“机械制图”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而读图能力在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很重要。形体分析法与面形分析法是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重要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两个方法是快速识读组合体图样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熟练运用这两个方法读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
1 扎实打好如下基础
1.1 掌握基本几何体的三面投影特征
任何形体不管其形状如何复杂,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经过叠加、切割或穿孔等方式组合而成,因此,要学会识图,必须先掌握基本体的三面投影特征。如棱柱体的三视图,一个视图为多边形,另外两个视图为矩形或矩形的组合;棱锥体的一个视图为多边形加三角形的组合,另外两个视图为三角形或三角形的组合;圆柱体的一个视图为圆形,另外两个视图则为矩形。还有圆锥体、圆球体等的三视图都有自己的特征。对于这一点,教师在讲授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总结。
1.2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特征
点、直线、平面是构成几何形体的基本要素,在识图过程中,特别是应用面形分析法识图时,必须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特征及其规律。如一般位置直线、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有什么特征;特殊位置直线与特殊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又有什么特征。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以作业与课堂提问等形式进行巩固。
2 掌握识图方法的基本要领
2.1 形体分析法识图
在反映形状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通过投影关系,找到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进而分析出各部分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最后综合想象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这种识图方法被称为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组合体识图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此法識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可概括为十二个字:划线框,分形体;对投影,想形状;合起来,想整体。
例1:图1所示为支承座的三视图,试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形体形状。
分析:(1)主视图可划分为四个封闭线框Ⅰ、Ⅱ、Ⅲ、Ⅳ。
(2)根据投影关系,找到与主视图中四个线框对应的其他投影,如图1所示,然后分别想象出形体每一个部分的形状。由此,不难想象,部分Ⅰ为长方体(三面投影均为矩形),左右对称地加工有两个孔;部分Ⅲ也是一个长方体,上方挖了一个半圆槽;部分Ⅱ、Ⅳ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块(正面投影为三角形,其他两面的投影均为矩形)。
(3)根据三视图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的对应关系,分析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形体Ⅱ、Ⅲ、Ⅳ均堆叠在形体Ⅰ之上,形体Ⅲ居中,形体Ⅱ、Ⅳ对称分布在形体Ⅲ两边,整个组合体左右对称,后表面平齐。这样组合体的整体形状就出来了。
2.2 面形分析法识图
运用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图中每一条线、每一个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从而看懂视图的方法,被称为面形分析法(或称线面分析法)。
应用面形分析法识图,除应对点、线、面的三面投影特征有较深入了解外,还要建立如下概念:
(1)视图中的一条图线(包括粗实线和虚线)的含义可能有三种情况,如图2(a):可能是两平面交线的投影,图2(a)所示主视图中的线段1'是两平面交线的投影;可能是立体表面具有积聚性的投影,图2(a)主、左视图中的线段2'和2''是竖板顶面的投影;可能是曲面转向轮廓线的投影,图2(a)主视图中的线段3'是底板圆柱体前后转向轮廓线的投影。
(2)视图中的每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是表示物体上一个面的投影。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a、b、c、d表示的都是一个平面的投影;有时候是形体上并不存在的面,而是中空的,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e表示的是一个竖直孔的投影。
(3)相邻的两线框或大线框中有小线框,表示的是物体上不同位置的两个表面。可能是相交的两表面,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a与b、a与c表示的是相交的两平面;或是同向不平齐的两表面的投影,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a和d表示的是上、下两个平面的投影。
如何运用面形分析法识图呢?下面以实例进行说明。
例2:根据图3所示压板的主、俯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补画左视图。
分析:(1)应用形体分析法对形体形状和类型做大体判断。因为压板的主、俯视图的外框均为矩形缺角,由此可判断出该形体为长方体的切割体。
(2)面形分析法,看细节。根据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视图上线段a'对应的俯视图为梯形a,根据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可知A面为正垂面,形状为梯形;俯视图中的直线b对应的主视图为七边形线框b',由此可知B面为铅垂面;俯视图中由虚、实线围成的四边形c对应的主视图上的投影为水平线段c',由此可知C面为水平面;主视图上线框d'对应的俯视图为水平线段d,由此可知D面为正平面。
(3)综合起来,想象整体形状。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形体是由长方体被一正垂面切去了左上角,被两个铅垂面在左端前、后各切去一个角;再被两组水平面和正平面在前、后下端各切去了一个长方块;在中间偏右位置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台阶孔组成,整个结构前后对称。 最后补画左视图,如图4所示。
2.3 怎样找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
应用形体分析法与面形分析法识图,找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所在。怎样找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呢?笔者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2.3.1 封闭线框对封闭线框原则
在运用形体分析法识图时,先从主视图入手,将主视图划分为几个封闭线框,再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其他视图上与之对应的线框,从而确定形体各部分的形状。如图1中形体各部分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均为封闭线框对封闭线框。
2.3.2 类似性原则与封闭线框对直线或弧线的原则
一个平面的三面投影可能有三种情况:①三面投影均为类似形;②两面投影为类似形,一面投影为一直线;③一面投影为封闭线框,另两面投影均为直线。同样,一个曲面的投影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在应用面形分析法找某个表面的对应线框时,应遵循类似性原则和封闭线框对直线或弧线的原则。
例3:如图5所示,根据形体的主、左视图,想象物体形状,求作俯视图。
分析:(1)由形体分析法可判断该形体为长方体的切割体(主、左视图的外轮廓线均为长方形)。
(2)面形分析法,看细节。主视图有四个封闭线框1'、2'、3'、4',线框1'与左视图弧线a''e''对应,说明表面Ⅰ为切去一个1/4圆柱体而形成的圆柱面;线框2'对应左视图a''b''线,说明平面Ⅱ为正平面,在长方体的最前面;线框3''对应左视图的虚线b''c'',说明平面Ⅲ是侧垂面(侧面投影积聚为一条斜线);线框4''对应左视图的b''d''线,说明平面Ⅳ是正平面,也是长方体的前表面。左视图的封闭线框a''b''c''e''對应主视图的e'a'b'直线,左视图中的封闭线框d''f''g''对应主视图的d'f'直线,说明主视图上两竖直线e'a'b'和d'f'表示的是两个侧平面。
(3)由此可知,该形体是由一长方体在左前上角切去一个1/4圆柱体,左右中间靠前用两个侧平面和一个侧垂面切去一个三角块而组成。
本例中,第一步运用形体分析法找对应线框采用的是封闭线框对封闭线框;第二步运用面形分析法找面的对应关系,遇到的都是线框对直线的情况。补画俯视图,如图6所示。
2.3.3 标点法找对应线框
对于较复杂的切割体,找面的对应线框,可采用标点法。
例4:根据形体的主、俯视图,想象物体形状,补画左视图。
分析:(1)由形体分析法可判断出该形体为长方体的切割体。
(2)分析截平面的形状与位置。主视图上有两个封闭线框M、P,对应俯视图分别为线框abcd和bcfg,进一步分析可以确定M面为一般位置平面,P面为侧垂面,两平面均为四边形。俯视图上的封闭线框Q对应主视图的线段a'd'(e'),说明Q面为正垂面,形状为三角形;俯视图上的封闭线框S,对应主视图的线段a'b'g'(h'),说明S面为水平面,也是长方体的顶面。
由此可知,该形体是由一长方体被一侧垂面P切去前上角、一般位置平面M切去左前角、正垂面Q切去左后角而组成。补画左视图,如图8所示。
形体分析法与面形分析法是识读组合体图样的两种重要方法,形体分析法用于分析形体各部分的大体形状,是识图的主要方法;面形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较复杂形体表面的位置与形状。两者的理论基础均为三视图的投影原理,采用的都是对线条、找关系,把视图中的对应线框联系起来,想象出形体各部分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综合起来“想整体”的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在识图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全面掌握,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韦应琴.形体分析法在画组合体视图中的应用方法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5).
【作者简介】
廖光国(1966~),男,汉族,湖南浏阳人,专科,讲师。研究方向:模具制造。
【关键词】组合体识图;形体分析法;面形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025-03
“机械制图”课程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而读图能力在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很重要。形体分析法与面形分析法是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重要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两个方法是快速识读组合体图样的关键,笔者认为要熟练运用这两个方法读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
1 扎实打好如下基础
1.1 掌握基本几何体的三面投影特征
任何形体不管其形状如何复杂,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经过叠加、切割或穿孔等方式组合而成,因此,要学会识图,必须先掌握基本体的三面投影特征。如棱柱体的三视图,一个视图为多边形,另外两个视图为矩形或矩形的组合;棱锥体的一个视图为多边形加三角形的组合,另外两个视图为三角形或三角形的组合;圆柱体的一个视图为圆形,另外两个视图则为矩形。还有圆锥体、圆球体等的三视图都有自己的特征。对于这一点,教师在讲授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总结。
1.2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特征
点、直线、平面是构成几何形体的基本要素,在识图过程中,特别是应用面形分析法识图时,必须掌握点、直线、平面的三面投影特征及其规律。如一般位置直线、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有什么特征;特殊位置直线与特殊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又有什么特征。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以作业与课堂提问等形式进行巩固。
2 掌握识图方法的基本要领
2.1 形体分析法识图
在反映形状特征比较明显的主视图上,按线框将组合体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通过投影关系,找到各线框在其他视图中的投影,进而分析出各部分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最后综合想象出组合体的整体形状,这种识图方法被称为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组合体识图最基本的方法,运用此法識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可概括为十二个字:划线框,分形体;对投影,想形状;合起来,想整体。
例1:图1所示为支承座的三视图,试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形体形状。
分析:(1)主视图可划分为四个封闭线框Ⅰ、Ⅱ、Ⅲ、Ⅳ。
(2)根据投影关系,找到与主视图中四个线框对应的其他投影,如图1所示,然后分别想象出形体每一个部分的形状。由此,不难想象,部分Ⅰ为长方体(三面投影均为矩形),左右对称地加工有两个孔;部分Ⅲ也是一个长方体,上方挖了一个半圆槽;部分Ⅱ、Ⅳ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块(正面投影为三角形,其他两面的投影均为矩形)。
(3)根据三视图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的对应关系,分析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形体Ⅱ、Ⅲ、Ⅳ均堆叠在形体Ⅰ之上,形体Ⅲ居中,形体Ⅱ、Ⅳ对称分布在形体Ⅲ两边,整个组合体左右对称,后表面平齐。这样组合体的整体形状就出来了。
2.2 面形分析法识图
运用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图中每一条线、每一个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从而看懂视图的方法,被称为面形分析法(或称线面分析法)。
应用面形分析法识图,除应对点、线、面的三面投影特征有较深入了解外,还要建立如下概念:
(1)视图中的一条图线(包括粗实线和虚线)的含义可能有三种情况,如图2(a):可能是两平面交线的投影,图2(a)所示主视图中的线段1'是两平面交线的投影;可能是立体表面具有积聚性的投影,图2(a)主、左视图中的线段2'和2''是竖板顶面的投影;可能是曲面转向轮廓线的投影,图2(a)主视图中的线段3'是底板圆柱体前后转向轮廓线的投影。
(2)视图中的每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是表示物体上一个面的投影。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a、b、c、d表示的都是一个平面的投影;有时候是形体上并不存在的面,而是中空的,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e表示的是一个竖直孔的投影。
(3)相邻的两线框或大线框中有小线框,表示的是物体上不同位置的两个表面。可能是相交的两表面,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a与b、a与c表示的是相交的两平面;或是同向不平齐的两表面的投影,图2(b)俯视图中的线框a和d表示的是上、下两个平面的投影。
如何运用面形分析法识图呢?下面以实例进行说明。
例2:根据图3所示压板的主、俯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补画左视图。
分析:(1)应用形体分析法对形体形状和类型做大体判断。因为压板的主、俯视图的外框均为矩形缺角,由此可判断出该形体为长方体的切割体。
(2)面形分析法,看细节。根据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视图上线段a'对应的俯视图为梯形a,根据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可知A面为正垂面,形状为梯形;俯视图中的直线b对应的主视图为七边形线框b',由此可知B面为铅垂面;俯视图中由虚、实线围成的四边形c对应的主视图上的投影为水平线段c',由此可知C面为水平面;主视图上线框d'对应的俯视图为水平线段d,由此可知D面为正平面。
(3)综合起来,想象整体形状。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形体是由长方体被一正垂面切去了左上角,被两个铅垂面在左端前、后各切去一个角;再被两组水平面和正平面在前、后下端各切去了一个长方块;在中间偏右位置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台阶孔组成,整个结构前后对称。 最后补画左视图,如图4所示。
2.3 怎样找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
应用形体分析法与面形分析法识图,找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所在。怎样找线框之间的对应关系呢?笔者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2.3.1 封闭线框对封闭线框原则
在运用形体分析法识图时,先从主视图入手,将主视图划分为几个封闭线框,再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其他视图上与之对应的线框,从而确定形体各部分的形状。如图1中形体各部分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均为封闭线框对封闭线框。
2.3.2 类似性原则与封闭线框对直线或弧线的原则
一个平面的三面投影可能有三种情况:①三面投影均为类似形;②两面投影为类似形,一面投影为一直线;③一面投影为封闭线框,另两面投影均为直线。同样,一个曲面的投影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在应用面形分析法找某个表面的对应线框时,应遵循类似性原则和封闭线框对直线或弧线的原则。
例3:如图5所示,根据形体的主、左视图,想象物体形状,求作俯视图。
分析:(1)由形体分析法可判断该形体为长方体的切割体(主、左视图的外轮廓线均为长方形)。
(2)面形分析法,看细节。主视图有四个封闭线框1'、2'、3'、4',线框1'与左视图弧线a''e''对应,说明表面Ⅰ为切去一个1/4圆柱体而形成的圆柱面;线框2'对应左视图a''b''线,说明平面Ⅱ为正平面,在长方体的最前面;线框3''对应左视图的虚线b''c'',说明平面Ⅲ是侧垂面(侧面投影积聚为一条斜线);线框4''对应左视图的b''d''线,说明平面Ⅳ是正平面,也是长方体的前表面。左视图的封闭线框a''b''c''e''對应主视图的e'a'b'直线,左视图中的封闭线框d''f''g''对应主视图的d'f'直线,说明主视图上两竖直线e'a'b'和d'f'表示的是两个侧平面。
(3)由此可知,该形体是由一长方体在左前上角切去一个1/4圆柱体,左右中间靠前用两个侧平面和一个侧垂面切去一个三角块而组成。
本例中,第一步运用形体分析法找对应线框采用的是封闭线框对封闭线框;第二步运用面形分析法找面的对应关系,遇到的都是线框对直线的情况。补画俯视图,如图6所示。
2.3.3 标点法找对应线框
对于较复杂的切割体,找面的对应线框,可采用标点法。
例4:根据形体的主、俯视图,想象物体形状,补画左视图。
分析:(1)由形体分析法可判断出该形体为长方体的切割体。
(2)分析截平面的形状与位置。主视图上有两个封闭线框M、P,对应俯视图分别为线框abcd和bcfg,进一步分析可以确定M面为一般位置平面,P面为侧垂面,两平面均为四边形。俯视图上的封闭线框Q对应主视图的线段a'd'(e'),说明Q面为正垂面,形状为三角形;俯视图上的封闭线框S,对应主视图的线段a'b'g'(h'),说明S面为水平面,也是长方体的顶面。
由此可知,该形体是由一长方体被一侧垂面P切去前上角、一般位置平面M切去左前角、正垂面Q切去左后角而组成。补画左视图,如图8所示。
形体分析法与面形分析法是识读组合体图样的两种重要方法,形体分析法用于分析形体各部分的大体形状,是识图的主要方法;面形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较复杂形体表面的位置与形状。两者的理论基础均为三视图的投影原理,采用的都是对线条、找关系,把视图中的对应线框联系起来,想象出形体各部分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综合起来“想整体”的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在识图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全面掌握,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韦应琴.形体分析法在画组合体视图中的应用方法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5).
【作者简介】
廖光国(1966~),男,汉族,湖南浏阳人,专科,讲师。研究方向:模具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