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周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作用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观察毫针、火针两种针具的瘤周围刺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状态、机体免疫功能、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将对数增长期的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小鼠前肢腋窝后方,建立BALB/c小鼠4T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不干预)、毫针组(18只,瘤周围刺,留针20min)、火针组(18只,瘤周围刺),同时将正常饲养的小鼠作为空白组(9只)。以7d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的第1、4天干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分别取材(肿瘤、胸腺、脾脏、血液),测量并计算对小鼠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共取材3次。结果:抑瘤率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分别是6.043%,26.421%,51.132%,高于毫针组的1.999%,15.367%,45.929%。小鼠免疫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胸腺指数分别是(3.38±0.41),(3.58±0.19),(3.23±0.24),较毫针组同期更加稳定(4.17±0.46),(2.97±0.43),(3.00±0.64)。火针组各时间点脾脏指数分别是(4.76±0.58),(5.78±0.24),(5.29±0.30),较毫针组同期更加稳定(5.10±0.47),(5.69±0.27),(5.11±0.14)。预后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PLR、NLR与毫针组同期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周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增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火针优于毫针,且随干预时间延长抑瘤效果越明显,但其预后不如毫针围刺效果佳。
其他文献
<正> 血清、红细胞、全血内铁和铜的含量,能反映铁、铜的代谢动态平衡及营养状态,在不同的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常常发生某些特征性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特
目的 探讨心可舒对冠心病伴焦虑状态病人血浆神经肽Y(NPY)的影响及对焦虑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的病人100例,全部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汉密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化能自养菌,能通过氧化Fe2+、各种还原性硫化物以及H2提供生长能量。外膜蛋白是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物质转运、信息识别、
针对机床夹具的制造、装配和定位等重要环节,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四种保证夹具精度的工艺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实例;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机床夹具的精度,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振动攻丝技术能极大改善切削条件,降低攻丝转矩,提高加工精度,因而振动攻丝技术是解决钛合金螺纹孔加工的有效方法。在振动攻丝过程中,减少丝锥后刀面与被加工表面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