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零开支”实验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家的“不花钱”生活实验,正进行得如行云流水。一个月间,我们开心地把食品贮藏室里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需要买的东西不买,我们去借;我们利用健身房的7天免费试用会员期,体验燃烧脂肪的感觉。
  可是,假日周末晚11时——没错,正是这个时间,黑色的腐臭泥浆忽然开始从浴室的下水槽里汩汩地直往外冒,好不吓人!没办法,只好打电话让下水道清理公司来人加班修理了。
  “想一想!”我正在动脑筋,太太鲁思则到处翻找修理工的名片。“再想想!”我虽然还属“零开支”运动的新手,却已经全身心体会到不花钱生活的妙处了。深呼吸,再想想。总会有办法的,钱包总能绕过!
  
  省钱实验开始
  
  很久以来,我脑子里一直在盘算着不花钱过日子的念头,最后,还是到连锁大卖场的购物之行,促使我下定了决心。 那天下午,我和鲁思拖着4岁的儿子塞巴斯蒂安,看到可用的东西就往购物车里放:大包小袋的内衣、浴室防滑垫、野餐器具、蝙蝠侠玩具、厨房小用具,还有一个保证能灭蚊的电玩意儿,把购物车堆得满满的。快到结账柜台的时候,我想,我们其实用不着这些东西,于是我们干脆把购物车扔下了(当然,得先用冰淇淋稳住塞巴斯蒂安),这一下足足省了300美元。
  这番经历让我意识到,许多开销完全是毫无意义的:邮购电影光盘、午餐上馆子、花钱洗车、买折价玩具、喝风味咖啡,还有我从eBay和亚马逊(Amazon)购物网站上买来的那些玩意儿,这一切都没有必要。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社会的垃圾过剩问题,我们的开销显得过度了。我决心排除万难,坚决不乱花钱。带着这个念头,我说服全家,厉行节约。
  我们“零开支”实验月的规则是这样的:30天的时间里,除了绝对必需品(如鲜奶和水果),其余绝不采购。我们开头几天去超市采购绝对必需品太过频繁,于是我规定,当月余下的购物金额,限定为最多100美元。有几项关键费用,比如房贷、管理费、儿子的学前教育支出,都是非付不可的,而上馆子、服饰、化妆品、上网、请保姆的钱——对了,还有汽油钱,现在都划入了“非购买区”。
  同样,下水道维修费很高,因此,只要我自己能够解决,就绝不请修理工。不幸的是,光是拿个活塞捅一下浴室下水槽,根本没帮助,反而惹火了下水道诸神,我眼睁睁看着下水槽里的脏东西越积越厚,却束手无策。
  于是,我上网搜索(亲爱的邻居,谢谢你没设定网络共享密码,让我偷偷用了你的网络),发现有不少可怜人为了搞定这个小问题,花了很多钱,有人花了200块,有人花了400块,有人甚至花了1500块。就在快速搜寻的过程中,我碰上了“黎明战队”。
  这是一个名叫“节俭乐多多”(thnftyfun.com)的网站,成千上万的用户发布种种勤俭持家的省钱妙法。这个网站逛下来,让人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了的难关,不管啥事都能解决:只要把小苏打、白醋、柠檬汁、盐和洗涤剂稍加混合,“黎明战队”就做出来了。我狠狠挤了一堆“黎明战队”,放进一壶开水里,把水往浴室里一倒,胶状半流体咕噜咕噜地流进了下水道。所用的材料只需10美分。东西修好后,鲁思俏脸上的表情,价值连城啊!
  
  不花钱也开心
  
  我意识到,许多人一直都是这样生活的;他们不得不这样生活,别无选择。不过,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装穷”。
  “零开支”月计划对我们来说,在经济上是一次警醒,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调整自己与金钱的关系。在这个年头,我认识的所有人的脑子里,都在想着钱呢。我们真的需要买那么多东西吗?物质的获取在生活中有实在的价值吗?如果我们大幅减少消费,难道就不能享有快乐?如果我们大幅减少消费,难道不可能更快乐?
  我们家的“零开支”试验一开始就有提神的功效。第一天过去之后,我在日记里写道:“感觉特有活力。我们拥有这么多,还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呢?”
  早上9点钟,鲁思已经用草莓做好了果盘,还摘来了鲜花——我都不知道这些花就长在我家花园里!我亲自动手洗了车,这活儿也有好些年没干过了。接着,我在壁橱后面找到了一大瓶黑豆。哦,对了,我还“借阅”了邻居的报纸,在他醒来之前就还了。今天的总开销:零美元。真开心啊!开心,开心!
  接着就是第二天了。曾有一位富人告诉我:钱,只是在你没有钱的时候才重要。今天轮到我带孩子了,我这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平常,我和儿子会到漫画书店去逛逛,再到酸奶店,也许还会去书店,一路走,一路买。这次,我们连停车的钱也没有。儿子开始有点不耐烦,但我的灵感就在这时降临了。
  “喂,想不想坐在购物车里,看看好玩的东西,吃点快餐?”
  “好啊!”儿子尖叫起来。
  好吧,坐购物车逛商店虽然不如坐云霄飞车刺激,但“好事多(Costco)”大卖场真是个好地方,有不少好玩的东西。还有更好的呢:可以免费品尝的食物。足足一个小时,我们父子俩大快朵颐,鸡肉香肠、奶酪煮饺子、面包卷热狗、草莓绞花面包、酸果蔓柠檬汽水、巧克力布丁等等,来者不拒(这时候有啥吃啥,营养也就顾不得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大市场里逛来逛去,却不花一分钱,真是太具有解放意义了。别人大谈特谈他们在大卖场“省下”了多少钱的时候,我总是不能理解。就我的经验而言,只要进了“好事多”、“沃尔玛”之类的地方,不花个200块以上是出不来的。想吹嘘说节省了多少?试试看不带钱包进超市会怎么样吧!
  “零开支”实验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好处,就是和别人的距离拉近了。在我们的文化中,谈论金钱似乎是件丢人的事。然而,我只要提起我们家的这个实验,朋友、邻居乃至陌生人,都会敞开心扉,基本上,都会说说自己实际上有多么节省。
  大家出的点子都棒极了:拨打网络(比如skype)免费电话;向家里有菜园的邻居要点多余的蔬菜、香草等;到missingmoney.com网站找一找,看有没有自己名下的“无主”款项(我还真在一个早已忘记的老账户上找到了一点利息呢);要是想看影碟、听音乐、看书,先到公共图书馆查阅一下再说;到信誉较好的民调网站上(比如mysurvey.com)接受在线民调,可以获得免费产品和现金奖励。我的锦囊妙计是:在商家寄来的商品促销目录上,想勾什么就勾什么,过一个星期后再看看,你是不是还想买那些东西——不会的。
  网上有不少网络小区(如Craigslist和 Freestyle)囤积了大量免费东西,足以把某个小国塞得满满的:照相机、沙发、滑雪板、宠物蜥蜴、“洁净的泥土”……要什么有什么。有人免费奉送全新的52英寸等离子电视,因为他正办理离婚,不想把这玩意儿送给前妻(不到60秒钟就有人领走了电视机)。我捞到了一大堆财经杂志,然后重新放上网站。我们的“零开支”实验进行了 两周后,鲁思得到了一次免费剪发的机会,因为有个发型师开了一家高级美发店,想建立自己的顾客群。
  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我们精打细算的本领越来越强,甚至发展到了吓人的地步。我们开始骑自行车外出,以节省汽油。儿子的手指画也给我利用来作礼品包装纸,把我们自制的生日礼物包起来,送给我老爸。我们还弄清了何时到农产品市场去能免费得到赠品蔬菜。鲁思把过期面包做成法式烤面包片或面包屑。有一天,我带着儿子在寺院吃了顿免费午餐,味道好极了。
  
  感恩与服务
  
  然而,我们的冲劲最终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的现实。“够吃够用”是不够的。我爱用苹果手机,鲁思喜欢家里泛着幽光的不锈钢冰箱,塞巴斯蒂安喜欢他那双走起路来灯光闪闪的运动鞋。
  我觉得我们有点可怜。,我悲哀地意识到,消费使我们误认为我们过着有意义、成功、高贵的生活。除了消费,我们还有什么?忽然,我也没有了确切的答案。
  最后一周到来了,我们还剩下8.72美元的绝对必需品购物额度。我哀叹起来,开始动摇了。一位来访的朋友喝牛奶时把杯子倒得满满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我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恨不得把她掐死:那可是我们全家拼命节省下来的东西啊!鲁思和我拌起嘴来,因为她在99美分店里买了海绵,那可不是绝对必需品!有一次,我们父子俩去“好事多”购物,还剩下最后几块恐龙状免费鸡块,儿子没有抢过别人,急得号啕大哭起来。
  我认识的一位心理医生同意让我帮他跑腿,以换取一次心理咨询的机会。这位医生听了我的诉说,温和地微笑着对我说:“回家吧。陪塞巴斯蒂安玩玩,告诉鲁思你十分爱她,再想想有没有办法帮助别人。”
  这个药方可真新奇——感恩,服务。我不再觉得自己像个白痴。幸运的是,不上馆子也不逛超市,倒让我省下不少时间,所以我有空严格按照他所说的去做。我骑自行车回家,想出了一个以外层空间为主题的扑克牌游戏。我们自制了外层空间扑克牌,儿子特别喜欢玩木星和彗星牌,都玩疯了,父子俩足足玩了好几个小时。
  我和鲁思在离家不远的加州威尼斯“面包与玫瑰”咖啡厅当义工,度过了“零开支”月的最后几天。从1989年以来,这家咖啡店每天早上为150名困顿的人提供早餐。鲁思端盘子、送面包、倒咖啡,我则在灶台边当厨师的助手。在上菜的空当,我们见到不少生活在最低水平边缘的人。一位无家可归的老兵对我说:“对我来说,这个地方就是我的一切。什么时候我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忧心,我就会想:还没到最糟的地步,至少我身边的人都有爱心。这样想想还是有好处的。”
  这也许是我这个月得到最好的建议,而且完全免费。
  最后计算下来,我们一个月没有支出,节省了2000多块。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实验一旦结束,我们会第一时间冲出去大肆采购:先在我们最喜欢的烤饼店吃早餐,然后疯狂采购食品;我也许会去逛大商场,要么去看场电影。然而,实验真的结束的时候,我们却待在家里,继续打太空扑克牌游戏,我还开了张支票给“面包和玫瑰”给咖啡店。
  
  (责任编辑/王克峰)
其他文献
在南普吉湾离岸300码、金光闪烁的水波上;Ichiban号潜水船船长克雷格·帕克,正专心地盯着登船临检的部落巡警。巡警的临检项目,包括潜水船安全程序以及一项技术测试,以确定帕克的潜水员是否够格在水下40到50英尺的深处作业。  巡警离开以后,船长帕克在压缩机的轰鸣声里,大声喊道:“干的不赖,伙计们,每个人都顺利地过关了。特别是康妮做得好极了。”康妮·威特妮是一名拥有商业执照的潜水员,她书生气十足,
金融危机马上显示中国农民工的影响力。大量的农民工失去工作,回到家乡,但发现在家乡已经无事可做,因此又回流到城市。    很多农民工并非单个的个人,而是家庭。他们离开家已经多年,小孩在打工当地上学。回家乡后,不仅他们本身的工作成问题,同时面临小孩上学等一系列问题。  有人说,农民工失业了,就可以叫他们回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农民工已经不再是农民,他们很难再回到过去成为从前的农民。
人生,若是一部电视影集,身为编剧的你,会怎麽安排每集60分钟的剧情?不论情节要出现转折,或是埋下高潮伏笔,1小时中的25分钟-40分钟绝对是黄金时段。  25岁-40岁的人生如同这个道理。主角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牵动剧情走向,人生剧场里,你与别人的交互作用,也会写出不同的剧情。有句话说:“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人要做对事;40岁后,做人最重要。”如果你想创造人生剧场的收视高峰,就必须在25岁-4
当金佳映第一天打花式撞球,父亲便和她约定,目标是世界冠军。  她从小在父亲严酷的训练下成长,比赛只能赢,不能输,因此她在球台上永远一脸冷酷,只有打赢对手才能免去父亲的打骂、才能在全年无休的苦练中赢得一天假。  然而她终究逃了。为了摆脱父亲的控制,高中一毕业,金佳映便逃到台湾,但她始终没忘记与父亲的约定,终于在2004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选手。父亲也放她自由。从此之后的比赛,才属于她自己的战场。
“我以前都讲成功学,但有一天突然放弃,因为我发现,天天听成功学的人都不成功,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失败学。”台湾大人物知识管理集团总经理、也是许多上市公司企管顾问的范扬松,发现失败比成功让人学到更多。  被誉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温州人则认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一辈子有3件事情要经历过:一是事业上要失败过,二是感情上要失恋过,三是人生要赌博过。温州人教育年轻人的方式是,给你一袋钱去创业,然后把钱赔光光,目的就是
贫困、失业、滥药、种族歧视……这些诱发了当地居民的不稳定情绪。    No.1底特律(Detroit)密歇根州  人口:189.5974万    底特律一直高居美国犯罪率最高的都市排名前列,2010年在创下平均每10万人爆发1111件暴力冲突的纪录后跃居第一位。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撤离,使得底特律人口骤减、失业率节节攀高,教育和公共安全这类社会基础服务已得不到保障。    No.2孟菲斯(Memp
奥巴马战胜希拉里,获得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两位候选人的学历极为相似:希拉里1973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奥巴马1991年也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不同的是希拉里毕业于耶鲁大学,而奥巴马来自另外一所常青藤名校:哈佛大学。  过去20年,哈佛和耶鲁共向美国民主、共和两大党输送了12名总统候选人。其间,毕业于耶鲁的总统和总统候选人略多于来自哈佛的毕业生。“耶鲁人”中有老布什、克林顿、约翰·克里、小布什和希
王俊博小档案  生日:1951,4,11  学历:高雄工专化工科毕业  经历:亚洲唱片负责人、智冠董  事长、中华网龙董事长  家庭:已婚,1子2女  最讨厌:敷衍、逃避  最喜欢:认真    经营网络游戏,犹如进入藏宝图世界,不知道下一个转弯是死巷,还是宝藏?征战游戏业近30年的王俊博,领军智冠集团,在游戏图上寻寻觅觅,跌跌撞撞,终于杀出血路。  咚!咚!咚!在激昂的战鼓声中,王俊博搭着金色战船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副首相克莱格竟然都是贵族出身。   经过一场跌宕起伏的大选和接连数日悬念环生的幕后周旋,英国不但出现了近百年未见的左翼、右翼联合政府,更是开演了保守党首相卡梅伦和自民党副首相克莱格两位“贵族之后”联袂主政的好戏。   在不少英国人质疑政治理念上相去千里的两位党魁是否真能长期合作时,也有一些冷眼分析人开始指点迷津,认为其实卡梅伦和克莱格之间相像地方远多于相悖之处。   《泰晤士报》一
在拥挤喧嚣、五光十色的香港生活,很容易让人感到身心疲惫。想放松,可以乘船前往更加安静的离岛。但是,其中一个小岛,染上了“有去无回”的名声……    坐在长洲岛的海滨大道,品味着精美的点心。眼前,是欢快地赶往海滩的人群。  这里的一切,充满了熟悉的度假胜地的气氛。孩子们拎着水桶、扛着小铲子,不停地要父母买冰淇淋;少男骑着三轮车,女友坐在后座上,头上搭着蓝白条的遮阳棚。  人们坐在咖啡馆内,眺望着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