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智力、体力的测试,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验。甚至有人说在影响高考成绩的诸多因素中,居第一、二位的因素是考生在考试前夕复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和考试中的心态。因此,高三学生应及时了解和把握高考中的一些心理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心,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最佳成绩。
一、走出“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复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在这一时段,往往脑袋里像一团浆糊,每天茫茫然不知做了些什么,书也不想读,课也不想听,题也不想做,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甚至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高考的信心。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主要是因为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与心理双重疲劳。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相反,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提升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对策 首先,同学们要认识到这一现象是正常的。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万物都有一定的运行规律。人也不例外,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变化。总的来讲,变化是有周期的。而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变化只是一阵风、一场雨,要相信风雨过后依然是绚丽的彩虹。
其次,注意情绪的调节和良好情绪的保持。出现高原现象,可以找要好的同学谈谈心,想一想过去的快乐事;也可以打打球、练练书法、听听音乐,等等。想办法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走出高原现象只是时间问题,不要着急,积极地调整会缩短高原现象的时间。
第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编织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增强自己继续学习的勇气,为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做好充分准备。
二、避免“舌尖现象”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或处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眼里有、心里有,但下笔时,思维就会出现障碍,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中断和遗忘。“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我们学习和考试的情绪、信心,同学们必须加以克服。
对策 其一,培养动手能力。在日常训练中,有的同学最喜欢做选择题,打个勾,选个答案就好了;而对主观题,需要文字表达和演算的题目只是想当然,觉得会了,写不写无所谓,造成眼高手低,到考试时做不出来。所以我们对需用文字表达的,比如问答题、作文等,一定要书写出来,或简略写出要点,形成文字,养成严谨表达的习惯。
其二,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同学们可以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多感记忆、理解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其三,考试时要保持冷静、放松。答题时遇到困难,我们可以想一想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如果过一段时间还不能想出答案来,就要努力回忆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的哪些课程、所记的哪些笔记及练习题有关,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线索。如果还是不能记起来,就应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以免耽误太多的时间,也许过一会儿就能找出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三、消除“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
在高考中,一些学生也会在考场上出现“克拉克现象”,造成发挥失常。因此,同学们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策 首先,要坚信自己的复习是成功的,是有效的。遇到难题或紧张时,可以反复暗示自己:我做了那么多题,经过了那么多的训练,复习很充分,没有什么能难住的,一定会考好的。这种心理暗示,往往能够稳定情绪,增强自己的信心,从而解决难题,战胜困难。
其次,考前要注意休息、放松。“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精神过度紧张,容易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作用,会加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临考前一天洗个澡,剪剪头,看看花草,散散步,听听音乐,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进考场前,穿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衣服,面带微笑,向见到的同学、老师打个招乎,问声好。一些心理专家对高考学生再三叮嘱,高考头一天晚上和高考期间不可过早休息,要和平时一样按时入睡,否则,容易造成失眠或早醒,直接影响第二天考试的正常发挥。
四、力求“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人在上面行走,其险象可见一斑,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致志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关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瓦伦达心态”。
对策 一要少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过分关注成功、胜利、荣誉,沉醉于对胜利、成功的向往和喜悦之中,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要少考虑考试的失败。高考的竞争是残酷的,只要有竞争,必然就会有失败,如果过分担心考试失败,其结果可能真的会造成失败。
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一、走出“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停滞不前、复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在这一时段,往往脑袋里像一团浆糊,每天茫茫然不知做了些什么,书也不想读,课也不想听,题也不想做,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甚至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高考的信心。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主要是因为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与心理双重疲劳。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相反,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提升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对策 首先,同学们要认识到这一现象是正常的。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万物都有一定的运行规律。人也不例外,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变化。总的来讲,变化是有周期的。而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变化只是一阵风、一场雨,要相信风雨过后依然是绚丽的彩虹。
其次,注意情绪的调节和良好情绪的保持。出现高原现象,可以找要好的同学谈谈心,想一想过去的快乐事;也可以打打球、练练书法、听听音乐,等等。想办法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走出高原现象只是时间问题,不要着急,积极地调整会缩短高原现象的时间。
第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编织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增强自己继续学习的勇气,为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做好充分准备。
二、避免“舌尖现象”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或处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眼里有、心里有,但下笔时,思维就会出现障碍,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中断和遗忘。“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我们学习和考试的情绪、信心,同学们必须加以克服。
对策 其一,培养动手能力。在日常训练中,有的同学最喜欢做选择题,打个勾,选个答案就好了;而对主观题,需要文字表达和演算的题目只是想当然,觉得会了,写不写无所谓,造成眼高手低,到考试时做不出来。所以我们对需用文字表达的,比如问答题、作文等,一定要书写出来,或简略写出要点,形成文字,养成严谨表达的习惯。
其二,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同学们可以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多感记忆、理解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其三,考试时要保持冷静、放松。答题时遇到困难,我们可以想一想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如果过一段时间还不能想出答案来,就要努力回忆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的哪些课程、所记的哪些笔记及练习题有关,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线索。如果还是不能记起来,就应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以免耽误太多的时间,也许过一会儿就能找出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三、消除“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
在高考中,一些学生也会在考场上出现“克拉克现象”,造成发挥失常。因此,同学们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策 首先,要坚信自己的复习是成功的,是有效的。遇到难题或紧张时,可以反复暗示自己:我做了那么多题,经过了那么多的训练,复习很充分,没有什么能难住的,一定会考好的。这种心理暗示,往往能够稳定情绪,增强自己的信心,从而解决难题,战胜困难。
其次,考前要注意休息、放松。“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精神过度紧张,容易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作用,会加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临考前一天洗个澡,剪剪头,看看花草,散散步,听听音乐,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进考场前,穿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衣服,面带微笑,向见到的同学、老师打个招乎,问声好。一些心理专家对高考学生再三叮嘱,高考头一天晚上和高考期间不可过早休息,要和平时一样按时入睡,否则,容易造成失眠或早醒,直接影响第二天考试的正常发挥。
四、力求“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人在上面行走,其险象可见一斑,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致志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关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瓦伦达心态”。
对策 一要少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过分关注成功、胜利、荣誉,沉醉于对胜利、成功的向往和喜悦之中,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要少考虑考试的失败。高考的竞争是残酷的,只要有竞争,必然就会有失败,如果过分担心考试失败,其结果可能真的会造成失败。
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