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精确定位抑郁症患者的脑功能异常区域

来源 :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领衔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牛津大学、西南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发现与抑郁症显著关联的区域位于大脑眶额皮层,该区域中涉及奖赏和非奖赏功能的脑区呈现相反的异常模式。首次精准定位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异常区域,极有可能为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成果发表于2016年10月14日的英国神经科学专业杂志Brain。
  研究团队通过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采集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抑郁症静息态脑影像数据,开展了长达数年“为抑郁症寻根”的国际联合攻关。发现抑郁症能影响部分非奖赏功能相关的脑区——外侧眶额皮层,且这些区域与自我功能相关的脑区连接增强。这将有助于帮助理解为什么抑郁症病人会经常有失落和沮丧的情绪及强烈的个人挫败感。同时,抑郁症患者与奖赏相关的功能脑区——内侧眶额皮层与负责记忆的脑区连接减弱,这有可能影响患者对愉悦记忆的储存与提取。
  该研究首次精确定位了抑郁症异常功能脑区,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为当前抑郁症临床治疗技术如精神药物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带来新的变革。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网站EureKAIert也以“揭示抑郁症大脑致病根源,为新治疗手段提供思路”为题报道了该成果。美国的Psychology Today杂志认为“该研究是一项突破性进展,为抑郁症治疗找到了病根”。
  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通过发展脑影像的统计分析方法寻找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他们提出的全脑关联分析法(BWAS)实现了包括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病根定位,相關成果已陆续发表在Brain、NPJ Schizophrenia上。多次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和封面文章。未来,研究团队还将发起“圈际脑科学数据字典合作计划”,与世界最大的多尺度数据库ADNI、IMAGEN、IMAGEMEND、BIOBANK进行数据共享,建立重大脑疾病多模态多尺度数据(涵盖遗传、神经、影像、行为和环境等)国际标准化采集规范。并通过利用全维度、多中心的生物大数据发展一系列新型智能算法,期望在脑重大疾病寻根中取得更大突破。
其他文献
<正>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不断丰富的反映,其内容丰富多采,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名医辈出,学派林立,不断汇集,代有薪传,故其典籍
期刊
在纪念创刊百年的日子里,本刊特向读者推荐这部十多年前出版的著作,这是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的成果,今天读来仍极有现实意义。本刊的创刊编者,创办《科学》,既孜
据美国Science,2014,346:978报道,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萍和刘静研究员等,与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德国波茨坦大学的合作者共同发表题为“沉积埋藏的古河道揭示构造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控制作用”的论文。他们自2012年起开展了对雅鲁藏布江河谷沉积与演化的合作研究,获得了巨厚河床覆盖层底部的宇宙成因核素埋藏年龄。  地质构造演化、气候变化和地表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