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性,53岁。因“反复便血2年余”于2014年6月25日入院。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前后排暗红色血液,每次量约数毫升,大便1次/d,便质稀烂,无腹痛、肛门坠胀等症状。至当地医院就诊,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治疗后大便成形,出血消失。3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便血,性质同前,每日排3~5次烂便,外院查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遂至我院诊治。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67 mm/1 h,超敏C反应蛋白13.65 mg/L。初始给予口服美沙拉秦(1.0 g/次,4次/d)治疗便血症状效果不佳,改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40 mg/d,1周)及地塞米松灌肠(5 mg/d,1周+2.5 mg/d,5 d)后症状缓解,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近1年余,患者口服用美沙拉秦(1.0 g/次,4次/d)治疗,间断出现便血症状。2013年1月复查肠镜提示原回盲部至降结肠溃疡均愈合,残留瘢痕,距肛缘10~15 cm以下黏膜充血红肿、粗颗粒状、有自发性出血(图1)。半个月前患者常规内镜检查时于距肛缘10~15 cm见全周性肿物,活检提示直肠中分化腺癌,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10余年前因外伤行开腹膀胱修补、直肠修补术,术后进食、大小便正常。个人史、婚育史无异常,否认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及炎性肠病家族史。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头颈部、胸部体格检查无异常;皮肤黏膜无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下腹部见长约15 cm纵行手术瘢痕,腹软,无压痛,未触及腹部肿块,肠鸣音正常,4次/min。直肠指检:肛门括约肌收缩正常,直肠黏膜未及肿物,指套退出见暗红色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