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药毒理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核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及时分析总结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创新呢?文章将结合中药毒理学的课程特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建设和实施中药毒理学课程。
  关键词:中药毒理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076-04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people by virtu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links.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o tak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core of educa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train students to set up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morals. So how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how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 to timely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urse teaching, how to actively explore solutions, and constantly try and innovate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e course of TCM Toxicology is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ith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human cultivation.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oxic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重视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避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各自为政,使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协同前行、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1]。基于此,本文以中药毒理学课程为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中药毒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中药毒理学课程特点
  中药毒理学是以中药尤其是有毒中药为研究对象,以毒为切入点,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开展安全性评价的一门学科,对医学和药学专业学生具有特殊意义。中药毒理学是本校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学生层次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故而对中药的毒性理解和认识也各不同。在课程中我们开设了实验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中药毒性的理解和认识。中药毒理学的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安全性评价的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中药的毒性反应类型及影响因素;使学生掌握常见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及毒性机制。能力目标:使学生利用所学习的中药毒性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中药,规避中药的安全隐患。课程德育目标:以“价值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为宗旨,培养具有优秀医学技能和高尚医德的“德技双优”医药学人才。思政目标: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中医药文化价值坚定信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医药从业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诚信敬业的责任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药毒理学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
  中药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日本的小柴胡汤中毒事件,1990至1993年间,多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因连续服用小柴胡汤引发药物性间质性肺炎,出现发烧、干咳、呼吸困难的症状,这一事件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此外,新加坡的黄连毒性事件,香港中药重金属超标事件,蜂王浆导致哮喘患者过敏致死等悲剧,对中医、中药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些中药中毒事件中剂量使用及炮制方法不当。   另有一些人,利用了解的中药毒性知识,实施犯罪,如80年代初,一名未考取大学的高中生在食堂的肉中投入有毒的乌头碱导致昆明医学院30余名学生中毒的事件。也有些人因缺乏中药毒性知识而导致中毒,例如服用自制中药药酒中毒事件等等。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药物是把双刃剑,是药三分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毒性事件就否定了中药,尤其是否定了有毒中药。所谓中药的毒实则是药物的偏性,只要用法用量得当,可起到奇效。例如剧毒中药砒霜中所含有的三氧化砷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治疗药。毒性中药的辩证施治可以促进医学事业的进程,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通过将这些思政元素引入到课程中,实行中药毒理学的课程思政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还能够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秉承大医精诚之心,为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药毒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一)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契合
  图1为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契合的设计思路。
  1. 结合中药毒理学课程中概述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元素,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以《神农本草经》为切入点,介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早在中国远古时代,人类文明的懵懂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中药毒性最基本和最原始的考察与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随着技术不断地更新,中毒机制及毒性的防治研究深入且系统,为临床的有效且安全运用中药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中药毒理学发展历程的介绍,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心。
  (2)结合中医药大事件,如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为疟疾治疗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坚定信心,例如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大显身手,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亮点,凸显了传统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在抗疫的战场上绽放夺目光彩。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使学生看到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及现代医药的奋起发展,从而增加对学习中医药的自信心,更加坚定地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并且从中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结合中药毒理学课程中总论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助学思辨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讲授中药毒理研究的特点和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时,播放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案例,诠释“是药三分毒”“剂量是毒性的决定因素”,使学生认识毒性的重要性,铭记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学生誓言,将患者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在进行中药毒性评价时,要客观、真实和全面思考,综合评价中药的毒性。同时,也要辩证看待毒性,例如有毒中药朱砂、雄黄具有较好的镇静安神功效,马钱子可用于风湿等,避免谈毒色变的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结合中药毒理学课程中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元素,培养道德情操、培养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讲授中药安全性评价时,强调研究中药毒性要避免直接使用人体进行试验。此处引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731部队对中国人民实行人体试验,使无辜受害者饱受摧残的历史罪行[2],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勿忘国耻,又可以使学生增强人伦道德意识。安全性评价应该通过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时,需要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具备从业资格,方可操作,提高学生执业资质意识;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要求试验操作、处死动物、处理动物尸体,对学生进行动物伦理教育,培养对实验动物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另外,也要尊重临床试验中接受试验的受试者,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博爱精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世界观。
  4. 结合中药毒理学课程中各论教学内容引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助学思辨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讲授中药毒理学中各论章节时,可以有机结合思政元素,如:(1)讲到中药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时,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入手,使学生从中了解毒品的基本知识以及毒品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毒品防范的意识。能够产生中枢毒性的常见药如麻黄,具有化学知识基础的人通过化学手段即可提取麻黄中的麻黄碱制成毒品,危害社会。使学生懂得掌握先进的技术是为了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倘若违背职业道德与素养,会对他人、社会造成危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推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3]。通过这样的事例培养道德情操、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讲到中药致心血管系统毒性时,引用药酒中毒事件:重庆璧山区一酒楼发生一起15人因为饮用药酒中毒的公共卫生事件,其中5人不幸身亡。药酒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很多人都喜欢喝药酒来养身。不过,自制药酒、饮用药酒,需要谨慎对待。该事件药酒里含有一种名叫“雪上一枝蒿”的中药,这种中药含有剧毒,从医学角度分析由于酒浸可以使有毒成分大量溶出,故而产生毒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药酒养生,保持足够的理智,用专业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慎重选择饮用。(3)讲到生殖发育毒性时,如罂粟、雷公藤、半夏等均可对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宣传优生优育。(4)讲到呼吸系統毒性时,以《甄嬛传》中安陵容服食苦杏仁至呼吸抑制而死为切入点,使学生正确认识毒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些案例事件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使命感,树立为祖国医药事业奋斗的人生观。
  (二)结合中药毒理学课程思政特点,采用多方式教学方法开展授课
  例如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主要采用线上教学模式,结合QQ课堂直播与学生及时互动,利用学习通将事先录制好的理论课程及实验演示上传给学生,以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见图2。结合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启发法等不同的讲授方式,有效避免了单一授课模式的枯燥乏味。   (三)针对授课内容和环节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与反
  思,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中药毒理学作为药物研发、生产及指导临床用药依据的学科特点,就专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进行专业理论讲授,同时将其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使课堂不仅成为知识传播地,更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时,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高校教育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工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授课后及时对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和教学心得,同时开展听课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强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反馈意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教学水平,促进全课程的思政,实现育人“润物细无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开展中药毒理学课程思政时,也暴露出较多的不足。
  1. 政治理论素養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线人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深化教育改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对广大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政治思想理论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前提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然而目前多数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比较薄弱,自身政治理论素养限制了课程思政的进步和发展[4]。作为一线青年教师,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有效提升自身思政理论水平和深入课堂思政的实施。借助学习强国、e支部及其他网络媒体等积累思政元素,结合课程内容和环节科学地引入思政元素,从而达到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协同效应,共奏立德树人之功。
  2. 优化课程思政的考核指标
  中药毒理学作为选修课,在以往考核中主要是以课堂表现及期末测试作为考核指标。而这一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改革后的课程。在今后的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在维持原有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考核的基础上,应增设思政考核项,并加大此部分的成绩所占百分比。例如,线上教学可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思政话题的讨论专栏,使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老师也会结合学生的发言做点评,线下教学则可以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组发表看法等,结合学生发言情况给予加分。但具体的量化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四、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深入探讨和推广适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分析总结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创新。思政视域下开展中药毒理学课程的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中药毒理学教育教学全过程[5],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双优的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白露,李宇航,陆莉.药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388-389.
  [2]刘莹莹.七三一部队细菌战体系形成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郭建,徐飞.现代医学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1):119.
  [4]沈齐英,居瑞军,张志红,等.“课程思政”背景下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8):114-116+119.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网(2016-1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基金项目:2018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药物毒理学》与《中药毒理学》课程的融合与优化研究”(编号:GH180238);2018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特点探讨《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整合”(编号:GH180239);201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药理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JGJX2018D122)
  作者简介:李玉梅(1985-),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通信作者:王楚盈(198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等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文章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研究建设本专业培养目标应达到的能力标准体系,提出以能力成果输出为导向,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并探索建立了本专业课程体系一张图。同时建成实践课程"结果可见"平台,成为预期能力成果目标达成的有力支持。
摘 要:纵观当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问题、归因及教育现状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其存在的合理性、实施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社会认知上的分歧和偏差。借鉴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的价值意蕴及启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有机融合到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中,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课堂显性教育和以文化人隐性教育机制,促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创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重叠共识”基础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的特色环节之一,受到旅游教学研究的关注。与已有研究不同,文章从知识传递这一教学本质出发,将旅游本科实践教学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螺旋动态转化提升的教学过程。借助动态知识转化模型,分析模型中知识转化过程(SECI)、场(BA)和知识资产(KA)三个要素对旅游本科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提出旅游本科实践教学知识转化模式及其要点。实践教学知识转化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
摘 要:微课在众多的移动学习端中拥有自身独特优势,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短、小、精、悍”四个特点充分展现微课的优势,面对众多的微课,我们应该选择主题鲜明,内容紧扣主题;时间适宜,在学生接受范围之内;图像清晰,观看时清楚明了的高质量微课。微课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微课认知不足,覆盖面不全;建设微课的水平相对较低;微课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针对这些问
摘 要:高校融入家庭教育指导,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现实所需。其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家庭教育指导人才,二是面向高校全体大学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具体思路为:首先规划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促使大学生明确身为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和意识,继而阐释家庭教育的范畴、理念与方法;其次,探寻高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实现形式,如以通识课形式开设专门课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活动等。高校融入家庭教育指导,有助于培养与提升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要思想政治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思想政治素质的合格与否。本研究以教育基本三要素为视角,分析Z高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的教育者具备学识丰富和具备切合博士生学习的教学理念的特征,受教育者们具备数量多、所属学科门类面广的特点,其学习方式体现了博士生的学习特点与信息化社会的特征;课程内容兼具政治性与学术性,教学方式符合学生需求。 
摘 要: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要立足学生个性特质差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功能。以我校地理学一流学科建设为例,通过修订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措并举推进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可为相关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个性化人才培养;一流专业建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