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材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做好2008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并就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很多情况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反映。会议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妥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全面提高对外经济工作质量和水平,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考点链接】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反映了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2.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5.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6.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但它们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发展。
8.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9.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4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1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双开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出现的“交子”(见右图)。纸币产生的作用是()
①便于携带 ②扩大了使用范围 ③有利于商品流通 ④纸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2.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下面有关江南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 B.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3.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减轻
D.北洋军阀的分裂
5.当前,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历史上中国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的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庆油田的建成 D.胜利油田的建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上文“背景材料”部分,回答问题:
(1)“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起步的事件是什么?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哪些突出的问题?
(2)“世界经济的走势”是什么?我们如何准确把握这一走势?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C
6.(1)“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工业化发展到今天遇到的突出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2)世界经济的走势是经济全球化。要准确把握这一走势,就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述了做好2008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大问题,并就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很多情况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反映。会议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妥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全面提高对外经济工作质量和水平,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
【考点链接】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反映了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2.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步超过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5.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6.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但它们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发展。
8.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9.中共八大后的十年,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4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1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双开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出现的“交子”(见右图)。纸币产生的作用是()

①便于携带 ②扩大了使用范围 ③有利于商品流通 ④纸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2.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下面有关江南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 B.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3.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减轻
D.北洋军阀的分裂
5.当前,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历史上中国结束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的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庆油田的建成 D.胜利油田的建成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上文“背景材料”部分,回答问题:
(1)“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起步的事件是什么?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到今天遇到了哪些突出的问题?
(2)“世界经济的走势”是什么?我们如何准确把握这一走势?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C
6.(1)“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工业化发展到今天遇到的突出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2)世界经济的走势是经济全球化。要准确把握这一走势,就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