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展开,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有所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道德与法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生活着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关照、引领与指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但是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备课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维护;课堂指导的方式单一,教学元素在之间的互动沟通不足;课堂反思过于形式化,难以针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合理改进。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深入课程研究,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深入探究。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到有效备课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时间较短,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因此,教师应加强备课,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反复打磨,为学生的探究与学习提供必要保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备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备教师”,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与引导,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备学生”,教师应围绕学生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例如在“安全记心上”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激发学生对安全的思考,提升其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3.“备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实的课程资源是推进课堂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探索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利用教材、教辅资料、数字化课程资源等为充实课程内容,营造更加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思考。
  4.“备方法”,教师应针对学生主体,结合课程目标落实的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等,学生在不同方法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以确保课堂教学按照预期推进,并获得预期效果。
  二、注重课堂环节设计做到有规受课
  课堂讲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互动,合理的课堂评价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要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中,教師应结合备课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逐步推进。具体包括:
  1.合理设计课堂导入。例如在“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的教学导入中,教师首先以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吉祥三宝》引入,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最值得信任的人,正是他们的爱滋润我们、抚育我们,让我们健康成长。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化的教学导入中做好情感上的铺垫,保证学习效果。
  2.注重课堂互动,增进学生交流。例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与规则相关的案例,其中包括国家法律、社会公约、企业规范、交通规则、班级规则、家规等等,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形成互动结果,深化学生对规则的思考,促使学生在观点的交锋中深入理解“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内涵,以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
  3.确定课堂评价标准,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反馈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效果测量表,即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结果三个维度来进行观察,以反映“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作为教学评价的方式,以及教学反思的依据。
  三、加强课堂教学总结做到有效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反思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并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照。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中,学校应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不仅包括执教者个人的课后反思,也包括观课者的课后反馈。对于执教者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教学方式的设计、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各个环节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形成个人心得体会,作为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指导课程改革。作为观课者,则应该与执教者进行深入交流,针对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互动沟通,提出问题,并发表观点,同时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是落实课程目标,体现立德树人培养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切实做到有效备课、有效授课、有效反思,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有效教学的全过程,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02):29.
  [2]李小海,冯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89.
其他文献
期刊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滇西北玉龙雪山云杉坪云冷杉林下大型真菌物种组成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云冷杉林下分布有大型真菌62种,隶属3纲、11目、23科、30属.其中食用菌36种、
增塑剂作为聚氯乙烯(PVC)树脂必不可少的配合剂,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而当今最主要的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因为其毒性,不能用于食品、医疗卫生等诸多环
白洋淀系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浅湖型湿地,在缓洪滞沥,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水拦沙,鱼类、芦苇养殖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频繁干淀、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萎缩、湿地功能严重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由此表明,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只是单纯的自然环境问题、工程建设问题或社会发展问题,而是由这些综合在一起的白洋淀湿地水资源—生态—社会
摘要: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的加强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这对于思维导图构建能力的初步形成是非常有利的,能够锻炼出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必备的清晰思路,同时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本文将据此内容进行具体讨论,希望能够帮助相关教育行业一线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有益意见。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导图;应用;作用;策略  所谓的思维导图,
该成果基于完善铜冶炼产业链的不同企业性质的两家公司并购整合管理实践,探索构建一套既满足当前铜冶炼完整生产链产出与管理的新要求,又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科学高效管理架构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营养物质进入水体,破坏地下水水质和地表水生态环境的污染形式被称作农业非点源污染。目前,它已经成为主要的非点源污染类型。而在中国对农田的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