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派少女”张子枫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為童星出道的张子枫,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比如电影《唐山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小方登;电视剧《小别离》中处于青春期躁动的方朵朵;电影《唐人街探案》结尾给观众留下诡异一笑的腹黑少女……
  冯小刚曾评价她:“她的眼神太有戏,让我敢给她各种特写,都能打动观众。”
  张子枫是童星当中不多的“演技派”,她通过不断饰演新的角色感悟人生,也通过不同的人生尝试将对人物的不同理解反射于角色之中。

天生爱镜头,7岁就演《龙须沟》


  张子枫很小的时候就对拍戏特感兴趣,她人生中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成龙的《神话》,彼时张子枫并不知道有演员这样的职业,每当看到电视里的表演,她都以为是现场直播:“而且发现每一次重播的时候他们竟然可以演得一模一样,当时就觉得一定是特别厉害的人才能够去演戏。”
  从那时候起,张子枫就对影视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后来为什么会一直坚持走拍戏这条路,也是因为我真的非常热爱这个行业。”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给她报名参加歌手比赛,第一次登台的张子枫丝毫不紧张,表演落落大方,最终获得了二等奖。五六岁时老师们觉得她条件还不错,适合拍广告,于是又把张子枫推荐到了北京的一个广告公司。
  张子枫从那时候就开始拍广告、电视剧。回忆起第一次拍广告,她说:“我出生月份比较小,所以晚上一年学,正好就借着这个机会和妈妈来了北京。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说过来试试,顺便可以在北京玩一玩。”
  虽然张子枫甚至都记不得那次广告拍的是什么了,但出彩的表演让她在广告拍完没多久,就收到下一份戏约:“基本上从那时起,就算正式接触影视行业了。”
  随后,7岁的张子枫参演了根据老舍话剧《龙须沟》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里面饰演小妞子,表演真实自然。
  她至今还记得小妞子最后“死”掉的那场戏,那是一场夜戏,下着大雨,小妞子要从一个木板桥上过一条臭水沟。
  “当时导演告诉我,你放心,下面会有哥哥接着你,”但张子枫回忆因为那时候太恐惧,拍第一条时实在是害怕,掉下去的时候她下意识地用手抓了一下木板,只能再来一遍。
  从小就演戏,会不会因为工作“缺失”了童年而感到遗憾?张子枫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说,她找到了不一样的童年乐趣。
  她觉得相较于同龄人,自己没办法完完全全体会到他们在学校的经历,但是她也有同龄人无法体会到的经验:“在剧组你需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有时候这个人物会比你的实际年龄大,所以能拥有超越自己年龄的体验。”

对于演戏,我有信念感


  大部分观众认识张子枫都是从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开始的。7岁那年,张子枫已经有了一两年的拍戏经验了,有一天《唐山大地震》的副导演找到她妈妈,说冯小刚导的电影里有一个角色很适合她,于是张子枫跟着妈妈见了冯小刚一面,就有了电影里面的童年方登。
  说起怎么拿到这个角色的,张子枫平淡地说:“跟导演见了一面聊了会天之类的,就定下来了。”
  当年电影上映,很多人把张子枫饰演的童年方登称为“最让人心疼的女孩”。她在电影中是徐帆的女儿,大地震中与弟弟同时被压在石板下,在两个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母亲选择了救弟弟。演这场戏时张子枫被压在石板下,浑身是灰,嘴巴贴着地,眼里流着泪。
  合作过的许多明星都夸张子枫对演戏有种与生俱来的天分演得非常真实。比如合作《唐山大地震》的徐帆就多次夸奖:“这孩子的演技太好了,太真实了,和她一起演戏,我不能不真实。”
  陶虹则说:“虽然作为一个‘母亲’对小孩不能总夸奖,但她实在演得太好了,非常真心真意真诚,没办法拒绝她。和她对戏还会被她感染,受她感动。”
  对于“怎么去体会戏中人需要的情绪”,张子枫侧着头认真想了一阵,还是觉得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用心去感受,觉得自己就是演的那个人。”
  随着年龄增长,拍戏经验的积累,张子枫在表演上也越发成熟。
  2015年《唐人街探案》结尾中,张子枫的“诡异一笑”给很多观众留下阴影。听到观众对此段表演的夸奖,张子枫倒是表现得很谦虚:“一方面有导演的指导,另一方面是因为剧情大家都没想到,不能说演技上有什么(值得夸奖的)。”
  那场戏是她的戏份中最后一个镜头,她也很怕演不好,但后来发现演那种笑不是那么难:“难的是要怎么在镜头里平衡,因为所有表情变化都是在一个镜头里完成,其他倒没什么。”
  在热映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中,张子枫与彭昱畅两位演员都是独生子女,并且是第一次合作,所以刚开始都特客气。为了让两人熟络起来,导演在开拍前就让他俩聊天,要聊出默契来。张子枫很快找到了妹妹的人设:“我俩的话题也是关于吃才聊起来的,我每天给哥哥带一些吃的,就和电影里的剧情差不多,其实就是得多说话了解对方才行。”

  电影中有很多妹妹打哥哥的“动作戏”,比如戏里有一个镜头,张子枫要一直抬着腿抬很久,她就每天练习踢腿、控腿,还专门跟武行老师练习搏击,怎样去“打”哥哥。刚开始张子枫还不好意思对彭昱畅下重手,但在进入到角色之后便完全放开,后面兄妹的搭档越来越有默契。

关于未来,有无限可能


  导演郑芬芬评价张子枫,平时是一个很安静的人,坐在旁边闷不吭声,可是一到了戏上,整个爆发力就出来了,和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一样。
  张子枫自我评价说,小的时候比较“人来疯”,倒是长大后,因为见识得多了,懂得更多了,反而比小时候腼腆沉默一些了:“尤其是在生人面前就会显得有些拘谨,但是在很熟悉的人面前还是很放得开的,完全是两种感觉。”
  有媒体曾问张子枫,演了这么多角色,最喜欢哪一个?张子枫的回答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每一个角色都是我很用心去塑造和演绎的,所以每一个角色对我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未来我会想挑战一下市井小民和母亲这样的角色,前者特别生活化,后者的情感会特别丰富,因为母亲是承上启下的角色,连接两代人,一方面连接社会,另一方面需要和孩子交流,角色会更丰满。这个需要一些阅历才能表达出来,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尝试。”
  生活对于17岁的张子枫而言,只是刚刚揭开了精彩的一角。除了演戏,张子枫还想尝试很多其他领域:“因为现在还在成长中嘛,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特别确定。但有些东西我还是挺感兴趣的,比如我想多学几门语言,尤其是小语种类的。对于古文明、古文字之类的东西我也特别感兴趣,比如埃及金字塔墙上的文字之谜等等,所以我曾经想过去考古。除此之外,我对编程也挺感兴趣的,如果有一天我能自己开发一个小的软件,应该也蛮有成就感的。”
其他文献
周作人的《喝茶》创作于1924年12月,刊载于当月29日出版的《语丝:》第7期。周氏在1925年11月13日病中为自己的散文集《雨天的书》所写的序中曾云己作“满口柴胡,殊少敦厚温和之气”,又说“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称自己这样有“褊急的脾气的人”又生在中国那样一个时代,实在难于“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但观《喝茶》一文,所谈不过中外茶道兼及茶食,不唯内容清雅,行文也从容淡定、平易
按照一般人的共识,如果把一代人定位20年的话,那么如今健在的人基本可以分为四代,而其中相对年轻的三代人应该是如今谈论“我爸爸年轻的时候”的主角。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爸爸,每代人的爸爸都有年轻的时候,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  青春总是需要燃烧的。燃烧就会产生火焰,就会发光发热,就会在历史的天空中印上自己的星星点点。 50后60后的爸爸年轻时:走过“战火中的青春”,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  50后
【人物小传】林青霞(Brigitte Lin),1954年11月3日出生在中国台湾省新北三重区,祖籍山东莱阳。1973年在台北西门町被星探发现出演处女作电影《窗外》女主角江雁容,1976年憑《八百壮士》荣获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1984年将事业重心移入香港,1990年凭《滚滚红尘》获得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92年与徐克导演合作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塑造出东方不败这一经典角色。1
1994年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来说举足轻重,原创流行歌曲开始井喷式发展,诞生了“94新生代”:南有李春波、陈明、杨钰莹、毛宁等,北有陈红、陈琳、谢东、孙悦等。  作为“94新生代”南方阵营的主力唱将,陈明素有“南国歌后”之称。在改革开放40年中,她留下了《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快乐老家》《等你爱我》等诸多经典歌曲。自上世纪90年代初步入歌坛,陈明作为国内第一批签约歌手,在亲历了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数载沉浮
今天谁该做家务不是家务事,是整整一代人生活方式改变后需要面临的问题。男女共担家务的模式在今天的中国一定应该是主流模式,长期让职业女性承担全部家务,对于她们的身心是有巨大损害的。  《时尚先生》《时尚家居》前主编 殷智贤  一个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小团队。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家的温暖,不仅体现在亲密的言谈举止中,更体现在琐碎的家务劳动中。  微信公众号编辑 十点  以一种超然的、娱己娱
亲昵 摄影/方芳雪地里嬉戏的动物 摄影/视觉中国湖边的温情 摄影/视觉中国冰湖 摄影/视觉中国冬天来了 摄影/视觉中国在路上 攝影/视觉中国
一首由小学生写的《我不感谢妈妈》的诗在网络上走红,诗中历数妈妈逼着他刻苦学习、对他管教严厉,“逼我写练习册”“每天给我出卷纸”“每天让我写生字”,但最后神转折出现:我不感谢她,还能感谢谁呢?孩子的童真、可爱看笑了网友。小学生名叫杨锦麟,现年8岁,是沈阳市实验学校中海城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谈到未来的职业理想,小锦麟说:“我将来要当科学家,不是诗人。”杨锦麟的妈妈陈萍女士是大学老师,平时注重孩子语文
摘 要: 纪录片《三十二》《二十二》的票房奇迹成为不可复制的现象级个案。影片围绕“慰安妇”问题展开的多重话语中,父权与国家作为缺席的在场者,症候般的显示了民族主义框架所容纳不了的女性个体记忆与伤痛。导演郭柯以剧情片的思路追求日常生活叙事美学,在深情凝视中,呈现出关于慰安妇的“少女”与“地母”两种女性审美形象,却遗漏了其作为主体的女性表达。“慰安妇”问题如何由个体创伤记忆上升为民族集体记忆,并进入国
一位老奶奶给便民警务站送来100双鞋垫的故事走红网络,老奶奶的爱心举动,感动了无数网友。  送鞋的老人名字叫鞠新芬,今年79岁。据新疆昌吉市某小区便民警务站值班民警回忆,当时他们正在门口整理办公用品,头发花白、个头矮小、走路略有些驼背的鞠新芬老人拉着买菜的购物车,走到他们跟前,她从购物车里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简短地说了句:“这是送给站里的你们穿的!”队员们还没回过神來,她就快步走远了。后来民警打开
做了5年全职妈妈的朋友说,“是时候找份工作了,整日在家待着,人都没自信了。”5年来,她几乎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饭,白天在家照顾孩子,偶尔趁孩子睡着了打个盹或者刷刷手机,晚上6点准备晚餐,饭后继续做零碎的家务,直到上床睡觉。每到这时,她才听见自己的心里话,“这一天忙忙碌碌,但好像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没做。”  朋友说,双方父母都提过要帮忙带孩子,但她都以“还是我们自己来”的理由婉拒了。选择做全职主妇,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