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臭氧水疗联合引血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臭氧水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引血疗法,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0%,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臭氧水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臭氧水疗联合引血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臭氧水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引血疗法,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0%,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臭氧水疗联合引血疗法能够提高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消毒杀菌,促进患者创面尽快愈合,值得推荐。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逐步取得比原有方法更好的效果。其中,自动驾驶逐渐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在车辆上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避免驾驶员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在舒适性、智能性方面能有大幅的提高。当前自动驾驶决策方法主要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这一方法通过预设的“专家知识”来建立智能车行驶过程中的行为规则。但对于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这种状态空间较大、动作空间为连续型
植筋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墙体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植筋技术的相关概念和特点,然后具体分析了植筋施工流程和植筋技术操作要点,最后提出加强图纸审核、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培训等建议,以期为建筑企业提高房屋建筑植筋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为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依据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槟榔中钠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根据GB/T5009.91—2017 《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食品中钾、钠的测定》测定槟榔中钠含量的测定原理,建立影响槟榔中钠含量的数学模型,从标准曲线、样品称量、样品定容、样品测量重复性及仪器设备等方面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槟榔中钠含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
全国碳市场目前采用行业基准法进行碳配额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其内部巨大的地区差异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方面发展的灵活性也不足。笔者对碳交易的起源、发展和全国碳市场中区域平衡与灵活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碳交易、区域协同、生态补偿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提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交易灵活机制,即:在现有的行业基准法进行配额分配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者(地)与消费者(地)责任共担的原则,适当考虑地区差异
林业碳汇产品进入碳交易机制有利于发挥林业生态系统的减排功能,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核算可赋予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该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碳交易机制的基础上,以林业碳汇产品为研究对象,辨析了林业碳汇产品与林业碳汇项目的关联机理,结合木材和碳汇双重收益特征,以净现值法为方法学基础,归纳了三种林业碳汇产品碳量模型的适用性,并从林业碳汇项目的碳价波动反应、树种适用性、管理特性等方面对三种碳量模型进行了甄别比较。研
针对高层建筑消防排烟优化设计,以及建筑消防安全要求的提升,论文对当前高层建筑消防排烟设计情况进行研究,总结了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从设计理念、设计方式、设计监管以及设计人员方面罗列具体问题,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消防防火排烟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反思。
新时代新征程,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形塑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来华留学生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加强中国话语权、国际传播影响力上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目前,课堂文化冲突、思维方式冲突、文化价值冲突是影响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针对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的困境,可从加强来华留学生语言训练、在知华教育中融入中国国情和文化元素、强化来华留学生人文
IFRS15准则于2014年5月发布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也随之发布,并规定在2021年起,国内所有企业都应该采用新收入准则。新收入准则将原来的收入准则与建造合同准则合并为一体,建立适用于各种行业的收入模型,此规定影响众多行业,其中建筑行业影响较大。近些年,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许多公共基础设施,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PPP+EPC是政府与企业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目前,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如何消除多元主体间的分歧和冲突,增进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找到多元主体有效参与和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对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