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DM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vWF、6-K-PGFIc、TXB2、DH-TXB2、P-选择素、D-二聚体(D-D)、t-PA的水平.结果:DM病人的vWF、TXB2、DH-TXB2、P-选择素、D-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而6-K-PGFIα、t-PA较正常对照组低,其中有并发症组的全部指标及无并发症组的vWF、P-选择素、t-PA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DH-TXB2、D-D有显著意义(P值均<0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合成甲磺酸卡莫司他。将对胍基苯甲酸盐酸盐制备为酰氯,与对羟基苯乙酸-N,N-二甲基甲酰氨基甲酰甲酯在催化剂吡啶作用下制备甲磺酸卡莫司他,总收率为57.1%。获得高纯度的甲磺
目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比较剖宫产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和吗啡单独或联合进行罗派卡因蛛网蟆下腔阻滞效果差别。方法99例择期在0.75%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腔阻滞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目的:解决红细胞比容(HCT)过高患者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抗凝剂用量问题.方法:以高HCT30例的患者与正常对比;以常规方法测定PT与用Mac-Gann公式计算抗凝剂用量后所再测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和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NH组22例,其它血栓形成组20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