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ffinr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十个月,我出生在哈尔滨,幸运地成为新中国的同龄人。
  记得,读高中时,学校为迎国庆十五周年征文比赛,题目是《我和祖国一起成长》,我得了一等奖,奖品是刚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单行本。也许正是同龄,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扣,有阳光明媚,也有疾风暴雨,国家的转折常常改变个人的命运。回想一生经历,最重大的转折是国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而我在走出校门十年之后,也终于赶上了恢复高考的人生机遇。
  此前,我在延安农村插队当农民,部队军马场当牧工,工厂当工人,“文革”结束,我母亲平反,恢复工作,我调到她身边,安排在地委宣传部当新闻报道员。调令上.有四个字“以工代干”。什么意思?好的说法,工人中选拔出来做干部工作。差的意思,不是科班出身,虽坐办公室,身份是工人。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去找领导,要参加高考。部长听完我的话,瞪大了眼睛说,上大学干什么?学知识,学完干什么?还要回来工作!只是那时候,你现在的位子早叫别人占了!不就是“以工代干”嘛,好好干,过上一年半载,会给你转正的!部长是真心认为我脑子进水了。部长说话实在,像渔夫晒太阳寓言里的富翁。领导不批,只好照常上班。
  那天,我骑着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午休后去机关上班。从家出来是条僻静的小巷,小巷斜坡,是机关和工厂的围墙隔出来的通道。我从家出来,一路飞快地滑行前进。自行車刚穿出巷口,就听得从头上传来一声恐怖而绝望的尖叫。我一抬头,有个男人在小巷边高高的白杨树上,锯下一根树干侧枝,树干在他的尖叫声中,从天而降。我本能地猛地捏紧自行车的双闸。眼前一黑,被弹到空中。等我睁开眼,被自己吓住了,树干从我的鼻梁刮过,满鼻子是血;树干从我的手臂刮过,手臂和手背都是血;树干从我的小腿刮过,腿上也是血。我被抛到车前一丈多远,浑身是血地躺在路上。回头看我的飞鸽车,三角大架被砸成“V”字,两个车轮还没倒,站立在树干两侧!救护车把我拉进了医院,经过检查,骨头和内脏都完好无损,碗口粗的树干,齐刷刷地刮掉我一层皮,从鼻梁到两只手臂再到两条腿。大夫说:悬!自行车再向前一厘米,一切都不需要了。那砍树人后来买了一副三脚架,把车给我送回来:“这三脚架是新的,三十多元,我一个月工资没有了。”我很同情他。
  很快,我就把这个悲剧当成了正剧甚至喜剧来继续。领导以工作需要为理由,不批准我报考77届大学。这回批准在家养伤躺俩月,正好抽空补习迎接78届高考。躺在床上怎么补?借来一叠课本读。在床头贴了三张大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再加一张“中国历史年表”。“地理一大片,历史一条线”容易突击得高分。等到能下地走路,就走进78届考场。靠地理和历史得了高分,我成了地区文科第一名。有个插曲,虽然高考总分较高,大意失荆州,语文却最低。语文作文是将一篇长文章删成六百字的报道。一看到题目,乐了,这不就是我天天上班干的活儿嘛!用笔勾勾画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都清楚,就交上去了,没认真数一下多少字。心想,千军万马过高考,考官哪有工夫数多少字?天知道那时虽然没有计算机,招生办动员许多大学生当义工来数这六百字。多一字扣一分,于是,我的语文就扣成了68分。北京广播学院在这地区只招一名,这个68分,让总分第一没了硬核,悬了!我研究招生简章,发现其中有一句:“有特殊专长者优先。”打肿脸充胖子,我把自己在《解放军文艺》《诗刊》《北京文学》《陕西文艺》等报刊上发表的诗歌剪辑订册,送到招生办。这招灵,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分到文艺编辑专业。
  在国家恢复高考的机会面前,我为了证明自己,上交了两份答卷,一份是高考卷,证明我曾经是个学习努力的学生;另一份是我写的那些作品,证明我在底层十年的努力…
  1969年春节后,我到延安插队。我是“投亲靠友”去的延安。运动中父母都被批斗,环境艰难。他们当年投身革命曾在延安工作,抗战胜利之际奉命急调东北前线,只能将我三岁的姐姐延红送进“马背摇篮”延安保育院,将一岁的哥哥延光送给延安一户姓曹的农民。我那改姓曹的亲哥哥知道我的处境,办了手续让我到延安插队。哥哥在村里找一个可以接受我的穷房东,我住进生产队饲养员栗树昌老汉的家。他家境极穷,仅有一孔没有窗户的窑洞,关上木门就什么也看不见。窑洞靠里是老两口的一盘大炕,大炕上放一只大尿盆。靠外的门边给我新盘了一个小炕,放得下我和一只小尿盆。头一天躺在炕上,我就想:“真像一座坟啊!”我叫他俩干大、干妈,他俩直接叫我干儿。在和北京知青一起插队生活之前,我在这个家生活了一年,身上长满了虱子,学会了所有农活儿,唯一保持的学生习惯是睡觉前要在煤油灯前看一会儿书。我的枕头旁有两本从四川带去的书,《鲁迅全集(第二卷)》和《战争与和平》残本。这两本书是我所有的财产,滋养着长夜里的梦。
  生活动荡不定,始终保持读书和写一点儿东西的习惯。看到写下的字,我想,只有手上这支笔可以撑着自信和梦想了。
  1973年,在秦岭深处一家部队工厂政治处当“以工代干”的干事时,我开始向刚复刊的《解放军文艺》和《陕西文艺》(原《延河》)投稿。当时前者是全国唯一的文学刊物,后者是全省唯一的文学刊物。投稿不花钱,信封写好地址,剪去一角,邮局就会投递。投稿杳无信讯,我仍不断将稿件装进信封投进邮筒。当过农民让我知道,种不种在己,收不收靠天。年底,我收到从《解放军文艺》寄给我的厚厚的一个大信封,激动地打开信封,竟是整齐编号的一叠稿件,一年来寄去的稿件一件不少地退回,附赠一本《解放军文艺》的笔记本,还有一封编辑写的信。信的内容大意是说,我是他见到最努力的作者,相信会成功,没说写得怎么样,签名:雷抒雁。这是我投稿以来认识的第一个编辑,这个大信封是我得到的头一封退稿。这件事让我相信,我写下的作品真有人看了。
  1974年春节后,我得到《陕西文艺》的邀请,参加陕西诗歌创作座谈会。我兴冲冲地赶到西安,到了会场才知道,我是与会者中唯一没发表过作品的诗人。在会上认识了梅绍静,她刚出一本写延安知青赤脚医生的长诗《兰珍子》。主编是老延安王丕祥老师,他介绍其他人,都说写了什么,写得怎样。介绍我时,他说:“这娃有生活,就不太知道写作规矩,让他来参加会,向大家学习,我们还要请他到编辑部来帮助工作。”说完了,又重复一句:“这是我们的延安娃,我看是个好娃!”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从零开始的文学活动。编辑部是老《延河》班底,主编王丕祥、副主编王绳武都是老延安,还有王汶石夫人高彬、杜鹏程夫人张文彬等。在这里我认识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曹谷溪等作家朋友。我当了见习编辑后,可以凭主编的批条,到图书资料室借阅封存的资料,以便提高“批判水平”。每次可借出十本。在这段时间,我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所有能读到的诗集。从贺敬之、郭小川、艾青到张志民,从但丁、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到黄皮内部资料的梅热拉伊蒂斯的《人》。每次走进这个没有被付之一炬的图书资料室,我就想这是我的大学,我的文学圣地。
  终于有机会交上两份答卷,让我在历史转折点,搭上为“老三届”开绿灯的恢复高考这班车。
  我30岁才走进大学。四年里,我以考试成绩均在90分以上的全优,完成所有学业。感谢文学界老师让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首届《青春诗会》,作品获了全国奖。学校发给我毕业证书时,《诗刊》的邵燕祥先生让我填了一份中国作协入会申请书,随后收到一本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证。
  我感恩艰难岁月那些让我走出人生困境的所有人。我感恩命运的一切,包括高考前那条小巷留给我的一厘米……
其他文献
深秋,落叶被风旋着转着,或疾或徐地扑向街道,像是进行着一场离别前的舞蹈。  我踩着那些暂时安身于路面的落叶,走向街道的对面。上午十时,蜜一样浓稠的阳光洒下来,街道上的每一件事物都映得明晃晃的耀眼。就在我穿过马路的瞬间,我左顾右望的目光中突然扫视到一个似曾熟悉的身影,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妇人,拎着一个塑料水杯在向我走近,她浑身散发着一种灰扑扑的暗沉气息,尽管阳光明媚。暗旧的灰色毛衣,洗得近于发白的灰黑裤
期刊
鱼头豆腐这道菜不知吃了多少次,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喜欢。  上个周六中午,有幸又吃到了夫人烧的鱼头烧豆腐。两个孩子吃得那样可口舒心,仿佛第一次尝到天上的美味一样。孩子们总盼望着妈妈回家来,他们就不要在外面下馆子或自己将就着做饭了,最主要的是能吃上一顿人间美味。他们只是非常羡慕妈妈的厨艺,却没有细究妈妈为什么能烧出那么好的美味。  二十多年中,我也没有问过夫人为什么能烧出美味佳肴来。在夫人偶尔评价别人烧
期刊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为蜀郡守,于灌县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是为都江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史书中,对都江堰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行,然而,这轻飘的笔墨间,一脉江水浩浩荡荡,顺人意流淌,浇灌出巴蜀之地两千年的繁华。  今日的都江堰已是成都著名景点,闾阎扑地,人头攒动,一派热闹
期刊
大姐大我八岁,是男子汉的代名词。  家里交不起学费,大姐读到初三上半年就辍学了。虽说那是1980年,但在我们黔北老家还是集体时代,要靠劳力挣得工分。大姐年龄太小,只能挣得一半工分,心里不服输,凡是大人能做的事,她都不落下,比如背粪、担粪。后来,队里看到她勤快吃苦,将工分加到大人的水平。  1981年春天,父亲劳动时不小心把脚给崴着了,不能行走。正是春耕时节,家里三分自留地无人耕种。母亲说去请人帮忙
期刊
我就是这个像满天星一样的女孩儿。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上学期,我一直有一个很好的朋友A。但后来,我又认识了另一个朋友B。刚开始,我和朋友A因为有些不习惯B的加入,而偷偷溜出去玩。后来,她俩在同一个托管上课,关系变得越来越好。没想到有一天,她们都想和我绝交,当我问她们為什么时,B却说,我什么都不懂,连一些基本的网上用语都不会。当我试图和别人一块儿玩时,B却让所有人都不要和我玩,我只能自己一个人玩耍。 
期刊
自从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没有出门以来,已经整整一月有余。  这段时间,我完成了《阿拜诗集》的翻译,也写了小说、诗歌。但是,在这一切之余,闲暇时间该怎样度过?应当有一种临危不惧的休闲生活。  休闲其实是一种心态。设若把你送到一座美丽的海岛,望着碧水蓝天,一道道洁白的浪花扑面而来,而你却心事重重,总是拗不开那些曾经的得失。你可能熟视无睹,看不见蓝天与碧海,陷于内心苦闷的一隅,不能自拔。這些可不是
期刊
清明回家,我打算给父母立碑。  按老家风俗,老人去世三年后的忌日都要“过事”(待客)的,我们没有,因为弟弟觉得他光景不如人,不愿过。今年是父亲去世十周年,父母含辛茹苦一世,我想借着立碑了却一段心愿,告慰双亲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让他们不要牵挂。  父母过世后,我们很少回去了,村里原来的景象都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广场,那棵长在沟湾的老槐树,也被保护起来了。当年,我们家的土窑洞就在沟湾下面,下大
期刊
我那时候小,只有四五岁,最喜欢去乡下的外婆家。  一个暑假,外公外婆划着小船带我去抓鱼。河水清凌凌的,能望见河底的淤泥和小龙虾。我坐在船尾,把手伸进水里,清凉的河水不断从我的指缝间溜走,形成一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来到了河中央,外婆帮外公撒下网后,开始编起了竹篮,她编的竹篮总是那么的结实,外公在她一旁躺下,眯着眼抽起了烟。过了许久,敏感的外婆感觉到了船身的晃动,抱住了我,推了推旁边的外公:“老头子,
期刊
我家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大人生吃嘎(肉),娃儿生挨打。”每当妈妈似笑非笑地说:“有个娃儿要挨打了!”我就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日子要到了。  农历四月二十六,妈妈都会为我过一个隆重的生日。  过生日,是我最喜欢的仪式。妈妈帮我穿上干净的衣服,拥着我来到灶台边,揭开厚实的木锅盖,一股久违的香味扑进鼻子,萦绕在破旧灶屋的每一个角落。我立刻踮起脚尖,朝锅里望去,一个圆溜溜的鸡蛋正在水里翻腾,此时,
期刊
那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年代,小学各班级每天上下午首堂课前,都要合唱课前歌。爱唱歌的常予平同学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升入初中,我与她分到了74五班。但遗憾的是,她不久后转到了74四班。  中学期间,随着学校“舞台”的拓展,她成为校宣传队的“台柱子”,不仅歌唱得好,而且舞蹈也好,表演天赋极高,演什么角色像什么角色,成为学生中的“名人”,学校的“公众人物”。我只是远远地关注着她,时常能听到同学们对她的各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