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对LPS刺激后人中性粒细胞效应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体外对LPS刺激后人中性粒细胞(PMN)效应作用的影响.方法采健康人静脉血,分为LPS组、氯胺酮1、2、3组(K1、K2、K3组),各组氯胺酮终浓度分别为0、3、30、300μg/ml,以全血法测定PMN吞噬能力(NBT吞噬试验,n=8)和呼吸爆发的强度(DHR标记,流式细胞法,n=5),以分离纯化后的PMN测定弹性蛋白酶、溶菌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的释放量(n=9).结果氯胺酮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刺激后PMN的吞噬、呼吸爆发和几种蛋白水解酶的释放,其中抑制PMN呼吸爆发所需的氯胺酮浓度高于抑制吞噬和几种蛋白酶释放所需浓度.结论氯胺酮抑制LPS刺激后PMN吞噬、呼吸爆发和蛋白水解酶释放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LPS刺激后PMN的炎性损伤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Tpo水平及其与网织血小板(RP)、血小板计数(BPC)、骨髓巨核细胞及其成熟度的关系,以及Tpo水平在治疗中的预测作用.方法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po水平;噻唑橙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RP;骨髓巨核细胞双重荧光染色后,多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成熟度.结果 22名正常对照和33例CITP患者血清Tpo水平分别为(204.05±65.7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1992年7月以来98例SAP病人的临床表现、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并发症、治疗效果和再次手术等.结果全组98例SAP病人(Ⅰ级38例,Ⅱ级60例),治愈83例(84.7%),死亡15例(15.3%),无并发症51例(52.1%).其中非手术治疗41例(Ⅱ级11例),治愈37例(90.2%);早期手术治疗15例(Ⅱ级15例),治愈1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对 1988~1998年间收治的合并有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伤、ISS大于16的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个或 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