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领航学导结合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h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对物理课堂采取新的审视,这种审视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革与重新构建,而我们要构建的就是一种高效的课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本文提出“探究领航,学导结合”这样一种高效课堂组织形式。
  关键词:探究;学导结合;思维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和我们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要把视线延伸到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之中,而在新形势下,我们也要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力求做到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积极的发展。
  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依然困扰着我们,表面上教师教得认认真真,但学生却感觉力不从心,懈怠厌倦;或者是学生虽有所获,但是,学生的“所获”与师生双方的“所付”不能对等,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教学,它根本不利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学习的最优化发展,因此本文提出“探究领航,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以探究来领航,燃烧兴奋点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说:“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但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前进,”可见实验探究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创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的兴奋点燃烧起来,这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会更深刻些,而且学生在探究中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所以在新课开始就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状态,这也为后边的探究提供了动力。
  比如,我们在学习《力的合成》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提供器材:弹簧秤、一盒钩码、橡皮条、细线、刻度尺(共6组),先引导学生根据“大胆猜想”,根据猜想的结果再进行探究,首先从产生效果相同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可以设计:两个弹簧秤提起一个钩码和用一个弹簧秤提起一个钩码;通过增加钩码,记录实验,用力的图示在纸上表示出来,接着引导学生经分析:力的合成并不是将两个力简单相加或相减,合力也有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何一个分力,而且合力的方向一般也与两个分力的方向不同,有了这样的亲历实验过程,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以“学”为动机,构建和谐学堂
  我们这里的“学”,是指小组内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互动交流的体现,当然更是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可想而知,一节课中如果学生不学,光靠老师的灌输,那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需要的课堂,是学生互教互学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阳光的“学堂”,所以,教师要在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上做文章。
  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学生通过猜测自然会认为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的速度以及接触面积有关,我们就可以把本节课的这代表性的几种猜想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由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学”起来,然后,学生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展示交流,这样,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并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这样的课堂是有趣的,是高效的。
  三、以“导”为指南。扣住思维
  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妙地进行引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堂生成,抓住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的点拨作用,施展“临场应变”、“即兴发挥”的能力,教师要构建“动场”,通过倾听、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适时把握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比如,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时,我们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认清什么是运动状态,然后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得到速度的改变是运动状态改变的重要标志,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就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样的引导自然有效,贴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思维也就更容易激活。
  当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仅要“导”知识,更重要的是“导”方法,要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着眼点,做到教材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实验让学生做,结论让学生总结,说到底就是要注意学导结合,使我们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
  实践证明,我们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必须坚持探究领航,学导结合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当堂学会、实验当堂探究、问题当堂解决、训练当堂完成”,并最终达到教师愿教,学生愿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课改新型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邢红军,高中物理探索性实验的设计理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其他文献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小组合作,使知识由外向内转移和传递,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和反思,提出要以“问题菜单”引领,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创建高效合作小组。  关键词:“问题菜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体验:交流反馈  一、问题引领,自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本文通过对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剖析,倡导走“绿色化学”之路,探究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进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可持续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化学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和能源,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现代
目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少见.由于可累及双侧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及小脑多个部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漏诊,而且发病凶险,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报告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许多体外实验中表现出对异体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而T细胞免疫可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与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