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的作用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情感教学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含了对学生心理和情感教育的内容。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情感的产生是必然的,情感因素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周围环境、事物的影响。而情感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层面,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情感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的运用它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造热情。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情感因素,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亦称感情。是指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一种表明自己道德立场是肯定或否定的精神反应,如喜、怒、哀、乐、爱、憎、忧、惧等等。它既是主观态度的表现,也是人际关系的心理反映。而体育情感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它是师生之间理性与情绪两方面动态的人际互动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力量和学习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不容忽视。体育教学中应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
  二、情感教学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一)情感教学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信
  这种作用尤其体现在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身上。与其他成绩优异的学生相比,他们容易因为生活中的白眼、讽刺和呵斥而变得自暴自弃,使自己沉浸在缺少自尊和自信的恶性循环之中。相对来说,他们更需要别人的情感相助,更在意来自于外界尤其是老师的关爱与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倾心注入情感性元素,努力实施有利于促进他们发展的赏识性教育和激励性教育,努力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态,重新寻回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在体会被人尊重和点滴进步之中逐步增强成功意识。此外,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沟通交流中有效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和发展动态,以便因人而异、“对症治疗”:在课内课外注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释放亲和力,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从而有效发挥亲师信道的和谐教学作用。
  (二)情感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学习需要的前提下,从内心深处产生的、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可以有效的推动个体去实现某一目标,并在此过程中笑对困难,不断前行。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健康品格的重要凶素,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力源泉。课堂是课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例如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形体动作等创造一个美的、自然的教学气氛,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
  (一)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学生保持良好的参与状态,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并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体育技能。因此在平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参与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游戏体育教学活动。让游戏发挥“配角助兴”的兴趣调控;或者引入竞争机制,既有效地刺激学生的精神状态。又从中动态地检验教与学的成效,还不断放大体育教学的效应。
  (二)要善于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借助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激活教学状态,增强教学效果。如在关于“武术运动”的内容教学中,笔者把特意从有关网站上下载的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起源背景、发展成就和代表人物等。在课堂上予以适时演示,在有效激发课堂学趣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再如,在进行一些体能训练教学中,笔者常常运用信息手段播放与之适合的音乐,有效发挥提振士气、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从而变相减缓学生的身心疲劳程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立足于教育教学的长远战略性眼光。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能力锻铸。首先要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身体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实践。因此对于体育课程来说,我们应当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开展以合作探究形式为主的自主学习活动,努力探求完成学习任务的最佳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平台、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运动技能主动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之中,使得他们在自主学习之中既提高应用能力,又促进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晓明.体育教学中情感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心理机制[J].科技教育创新.2012.12:224-225.
  [2] 钱应华.刍议情感因素与和谐体育教学[J].柳州师专学报.2007.22(2):93-94.
其他文献
摘 要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小学体育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摘 要 在普通高校田径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分组对抗”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适宜的分组。做好课的设计,包括实践操作、课外作业、课内外的教学指导、协调学生组内的合作交流等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相互帮助和互相协作学习而收到良好的成效。通过学习评价方法的改进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关键词
摘 要 通过对医学院校康复保健课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开设适应性体育课程的效果和可行性,形成一套以医疗保健、体育疗法、心理教育和运动处方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康复保健课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院校 体育 保健课 运动处方  我国《体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
摘 要 体育音乐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诠释体育所蕴含的高尚精神和合理内核。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活动中,体育音乐隐性内涵具有如下作用方式:全面阐释了体育运动中人性的光辉,生动演绎了体育运动的和谐内核,推动了体育艺术化进程,完善了自然与人的契合过程,有效激发了运动员的创造灵感,构建了体育文化新平台。在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体育音乐的本质、特征,为培养新时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生本”和“学会学习”两大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的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校的特殊环境和学生的自身优势是可以利用的最好的教学资源,利用本校的有利资源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体育课堂上的探索和实践,阐述生本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