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比较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tr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了中亚热带会同林区毗邻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纯林和二代杉木纯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采伐天然林,接着栽植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均出现明显下降,而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却没有明显差别.杉木连栽对土壤动物的多度、多样性、生物量影响甚少,特别是杉木一、二代土壤动物的生产力接近相等.此项研究结果支持植被是影响土壤动物演替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暗示杉木长期连作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不同水层下水稻对无芒稗的干扰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稻化感作用品种吓一跳、谷梅2号和中156对无芒稗的株高抑制作用比无化感作用品种秀水63和春江11呈显著性差异.随盆栽水稻密
在上海市选取 2 0个公园和 2个化工厂设立 2 2个样点 ,对地面藓类植物进行野外样方调查、标本鉴定和数据统计 .基于 75种记录的藓类植物及其盖度数据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 (DCA)分析其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上海市地面藓类植物可聚类为 3个样点组 ,样点组 1为市中心 2个公园和 2个化工厂 ,共有藓类 2 3种 ,总盖度最小 (2 1 2 9%
从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自然种群中采集无白车轴草单孢锈菌病史的无性系(clones)17个,有白车轴草单孢锈菌病史的无性系14个,分别作为抗病型和感受型植物实验材料;采集
采用盆钵实验,在小麦与紫云英混作系统中,通过对紫云英接种根瘤菌,研究了小麦与紫云英生长过程中植株生长、植株生物量、植株与土壤氮素变化情况及根瘤菌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综述了热技术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的基本原理和不同适用范围.通过各种热技术方法可以确定树干水分运输格局及其数量;与树木生理指标和环境因素联合测定,可深入分析整树水分导度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其高速发展的今天,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堤坝渗漏问题极为严重.因此对土石坝渗流进行合理、正确地分析极为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土木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所以,当前土木行业已经转变了发展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