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训成就了人才辈出的人才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6305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由宋人编写,国姓“赵”自然排在第一位。可是“钱”姓为何列居第二呢?正是因为他——钱镠(谥号武肃王)。
  钱镠开创吴越小国,祖孙五代为王,繁荣了江南,归顺了中原,和平并入宋朝版图,为宋朝官民称道。
  宋代以来,出现了上千位钱姓名士。宋初甚至出现了钱氏文人群。比如苏东坡、冯梦龙称道的钱惟演、钱易兄弟;驰骋北宋诗坛的钱惟济、钱昆、钱昭度、钱藻。
  后朝各代,涌现的姓钱的名士也相当多。如明代殿试和礼部廷对均列第一的钱福;万历年间殿试第一的钱士开;清代藏书家钱曾、画家钱杜、诗人錢鲁斯。如果这些人你都没听过,下面这些人你一定听过,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钱永健、钱穆、钱钟书、钱玄同。
  姓钱的多了,可这些人之间真的有关系吗?当然有。钱学森的父亲钱家治是钱镠第32代世孙,钱家治的侄子钱学榘是动力学专家,钱学榘的第三个儿子钱永健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学者钱钟书的父亲是文史学家、教育家钱基博。钱基博是钱镠第32代世孙,钱基博的孪生兄弟钱基厚的长子钱钟韩是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父亲正是著名的思想家、学者钱玄同。
  “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之父钱挚是著名教育家,钱挚早逝之后,将儿子托付给四弟钱穆代为管教,钱穆为其更名为伟长。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跟家风家训有很大的关系。钱镠出身卑微,而后却位列王侯,如何保证家族的富足是他最担心的问题。钱镠一共有33个儿子,把王位传给儿子还要让手下人信服也是个问题。
  于是,钱镠在六十岁时立下家训八条,告诫子孙“莫纵骄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并强调“子孙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须是破家灭门,要鸣鼓而攻之。”就是为了保证钱氏家族的家风。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这个传统直到近代中断。
  这样的家训,在古代的名门望族中似乎并无多少特殊性。但钱家的家训中,有一条对后代影响深远:“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爱读书这样的家训家风,实则源于钱镠。他出身寒微,七岁属文,十五辍学。主政吴越后,深感读书重要,因此他好学不辍,招来“满堂花醉三千客”,使吴越成为天下大乱中文人雅士相聚的一隅乐土。
  钱家读书成风,开创了江浙文化的先声。其家族三世五王身体力行,都有著作留世,特别是教育后代读书至要,读书明理,知书达礼,强调“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钱氏后人中,钱玄同父子、钱家治父子、钱穆叔侄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除重礼义、好诗书的家训外,互助的风气也是钱家成功的关键因素。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栗”。
  科学家钱江初回忆起家族历史时说:村子里有五六百户人家,基本都姓钱,早在1901年村里就办了小学堂,所有孩子上学全都免费。村里实行“学田制”,专门划出三百亩田,这些田的收入全部作为孩子上学的经费。钱伟长幼年丧父后也是靠着叔父钱穆和宗族的救济才完成了学业。
  钱氏家训中关于个人修身,讲的是:“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这些与《礼记·大学》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脉相承。其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国家培育了无数大师和精英的原动力吧。
  钱家人才井喷,在官、产、学领域多有建树,给人们树立了成才的榜样,也给我们指示了人生和人格的另外的可能性。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信息处副处长吕常胜等一行来陕与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等3家农药生产企业,陕西绿叶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农药经营单位及西安市植保植检站等2个农药执法
我第一次和锺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地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给锺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后来
一、“全员运动会”项目与体育课所学项目相结合  每一学年学生在体育课上基本可掌握6~8个项目,如,低年级的障碍跑、仰卧推起成桥、立定跳远,中年级的50m跑、篮球运球、投掷垒球,高年级的投掷实心球、足球运球、耐久跑等,学生已经在体育课堂上掌握了以上项目,而且器材和场地等方面都是现有的,可以保证“全员运动会”开展的需要,这也是“全员运动会”与体育课所学项目相结合最大的优势。  实施策略:“全员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