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油田井下作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一路一带”的經济效果日益显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油田井下作业的大修施工技术也有了质的提高,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在大庆油田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油田井下作业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油田井下作业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7-0018-01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各种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尤其是对油气的需求量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对此国内油企不断加大油田开采量,为了确保油田开采连续稳定进行,油田井下大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油田井下大修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企业需要培养大批的井下大修专业技术人才,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加强对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大修技术设备,为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在油田井下事故发生后可以及时的恢复生产工作。
1 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的原理
井下作业大修指的是对井下发生的落物和套管事故进行处理,在大修前,需要对油田井下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大修工作。由于井下作业大修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处理井下事故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井下发生事故后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查看,分析井下事故的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其次,安排相关的井下作业大修施工人员,准备好大修施工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最后,大修施工人员运用准备好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大修工作,确保井下事故得到解决,恢复油井的正常运营。
2 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2.1 侧钻技术
侧钻技术是油田井下作业大修的典型技术,是油田井下大修的技术基础,通过利用侧钻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老油田开发的产量,侧钻技术需要结合螺杆钻具、随钻测斜仪器、无瓷钻具等先进的设备来进行使用,由于这种技术具有扭方位困难、转盘的扭矩大等施工难点,很容易产生井壁坍塌的事故,所以,在井下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井下作业大修施工人员要对侧钻技术的应用进行总结,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对技术的应用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践操作经验为基础,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优化工具组合,科学的调整技术的运用方式。
2.2 打捞技术
打捞技术也是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不同的油田项目会选择不同的打捞方式,以大庆油田水平井为例,在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前,要对水平井自身的复杂性进行深入了解后,研究出专门的打捞技术,制定相应的打捞方案,通过安装水平井小件落物的液压打捞器和增力装置,提高井下落物打捞的工作效率,利用打捞技术的具体的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打捞技术。(2)利用合适的设备工具。(3)利用反扣钻杆链接反扣母锥造扣打捞。(4)捞住后倒扣,将折断的油管捞出,下倒扣捞矛捞住落物后,尽快将井下落物全部捞出。使得油井能够正常生产。
2.3 套管套损部位的修井技术
套损通径的大小需要结合大庆油田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修井技术,从而实现了对套损部位的完整修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技术:
(1)套损通径小于90mm。对于套损通径小于90mm的,普通的大修技术是无法打开套管通道的,所以,需要选择专用的防丢鱼套铣鞋进行套铣,并应保障小通径套损井在换套施工的过程中不丢鱼。还可对套管的破漏处进行封堵,优化组合可取式的桥塞和卡瓦封隔器,对套管的破漏地方,可以将油管送入座封中进行暂时的封堵。
(2)套损通径大于90mm。对于套损通径大于90mm,可以利用传统的大修技术进行受损修复,在受损部位安装示踪器,使得上下套管固定在同一轴线上,使得套铣鞋有效的变点,引进套损的部位,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油气层。
2.4 其他技术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油田井下大修施工技术外,在实际的施工中,还会运用其他的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如水力机械切割技术,水力旋转喷砂切割技术等,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的完成油田井下管道的切割作业,从而节省井下大修的时间,缩短了油田井下大修施工的作业工期。
3 结束语
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工程的不断进行,油田井下作业出现的损害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油田井下大修作业也逐渐增加,加大了油田企业开发的难度和进度,为此,这对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油田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油田井下作业的大修工艺,增强井下大修技术的研究,加大油田井下专业维修队伍的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大修施工技术系统,确保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娄雨亮.浅析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技术[J].石油科技,2012.
[2] 赵金玉.油田井下作业安全分析[J].炼油与化工,2015.
[3] 段秀峰.油田开采监督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2012.
[4] 王小利.井下作业危险性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
[关键词]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7-0018-01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各种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尤其是对油气的需求量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对此国内油企不断加大油田开采量,为了确保油田开采连续稳定进行,油田井下大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油田井下大修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企业需要培养大批的井下大修专业技术人才,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加强对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大修技术设备,为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在油田井下事故发生后可以及时的恢复生产工作。
1 井下作业大修技术的原理
井下作业大修指的是对井下发生的落物和套管事故进行处理,在大修前,需要对油田井下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大修工作。由于井下作业大修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处理井下事故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井下发生事故后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查看,分析井下事故的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其次,安排相关的井下作业大修施工人员,准备好大修施工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最后,大修施工人员运用准备好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大修工作,确保井下事故得到解决,恢复油井的正常运营。
2 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2.1 侧钻技术
侧钻技术是油田井下作业大修的典型技术,是油田井下大修的技术基础,通过利用侧钻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老油田开发的产量,侧钻技术需要结合螺杆钻具、随钻测斜仪器、无瓷钻具等先进的设备来进行使用,由于这种技术具有扭方位困难、转盘的扭矩大等施工难点,很容易产生井壁坍塌的事故,所以,在井下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井下作业大修施工人员要对侧钻技术的应用进行总结,结合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对技术的应用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践操作经验为基础,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机械设备,优化工具组合,科学的调整技术的运用方式。
2.2 打捞技术
打捞技术也是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不同的油田项目会选择不同的打捞方式,以大庆油田水平井为例,在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前,要对水平井自身的复杂性进行深入了解后,研究出专门的打捞技术,制定相应的打捞方案,通过安装水平井小件落物的液压打捞器和增力装置,提高井下落物打捞的工作效率,利用打捞技术的具体的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打捞技术。(2)利用合适的设备工具。(3)利用反扣钻杆链接反扣母锥造扣打捞。(4)捞住后倒扣,将折断的油管捞出,下倒扣捞矛捞住落物后,尽快将井下落物全部捞出。使得油井能够正常生产。
2.3 套管套损部位的修井技术
套损通径的大小需要结合大庆油田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修井技术,从而实现了对套损部位的完整修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技术:
(1)套损通径小于90mm。对于套损通径小于90mm的,普通的大修技术是无法打开套管通道的,所以,需要选择专用的防丢鱼套铣鞋进行套铣,并应保障小通径套损井在换套施工的过程中不丢鱼。还可对套管的破漏处进行封堵,优化组合可取式的桥塞和卡瓦封隔器,对套管的破漏地方,可以将油管送入座封中进行暂时的封堵。
(2)套损通径大于90mm。对于套损通径大于90mm,可以利用传统的大修技术进行受损修复,在受损部位安装示踪器,使得上下套管固定在同一轴线上,使得套铣鞋有效的变点,引进套损的部位,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油气层。
2.4 其他技术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油田井下大修施工技术外,在实际的施工中,还会运用其他的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如水力机械切割技术,水力旋转喷砂切割技术等,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的完成油田井下管道的切割作业,从而节省井下大修的时间,缩短了油田井下大修施工的作业工期。
3 结束语
随着油田的勘探开发工程的不断进行,油田井下作业出现的损害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油田井下大修作业也逐渐增加,加大了油田企业开发的难度和进度,为此,这对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油田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油田井下作业的大修工艺,增强井下大修技术的研究,加大油田井下专业维修队伍的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大修施工技术系统,确保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提高企业经营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娄雨亮.浅析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技术[J].石油科技,2012.
[2] 赵金玉.油田井下作业安全分析[J].炼油与化工,2015.
[3] 段秀峰.油田开采监督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2012.
[4] 王小利.井下作业危险性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