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设计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法,以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目标、设计思路两方面内容为研究对象。根据啦啦操项目所强调的团队精神出发,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方面为目标,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团队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在体验中达成育人目标;基础性教学与创造性教学相融合四个方面为教学思路,旨在为啦啦操课程思政建设助力。
  啦啦操,是指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运动员的集体参与完成复杂位置、基本手位和舞蹈动作、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表达团队出色的运动技能,体现青春活力,积极的团队精神,努力追求运动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它以团队的组织形式出现,为比赛助威、调节紧张對抗的比赛气氛,旨在体现团队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反映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具有竞技性、观赏性、表演性的一项体育运动。
  啦啦操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从集体项目的视角来看,有提高成员之间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意识,形成向上的团队品格,培养团队成员的组织效能观念等。从个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各成员要扮演特定的角色,在团体活动中承担相应的义务。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不同性格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协作沟通,换位思考,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包容他人。对于集体项目中的场上队长来说,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提高管理者的整体视野、责任感、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根据田麦久项目分类学说,啦啦操属于技能表现难美型项目,其中对练习者塑造良好的气质、仪表、形象,培养良好的艺术修养,培养美的鉴赏力和感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课程中培养形象好、气质佳、有品位的人,在将来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现有成果对啦啦操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刻,本文以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目标、设计思路两方面内容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手段,在桂林医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输入主题为啦啦操思政、思政元素等关键词,查阅2015-2020年间关于啦啦操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性论文1篇,输入主题词为体育课程思政,查阅2015-2020年间关于体育课程思政方面的相关论文共273篇,阅读啦啦操、《国家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书籍、报刊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实际的理论基础。
  (2)实践法:通过为期5年的啦啦操课程教学、训练等窥探与总结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啦啦操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2.1.1 价值塑造目标
  课程教学中通过动作的配合、不同队形的转换,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来共同完成团队目标,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激励队员高昂的斗志,提高团队整体的凝聚力,使每个队员在参与团队的配合下能够在不同位置扮演不同的重要角色,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集体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
  2.1.2 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在参与啦啦操运动中,也可以在一致的行动、默契的配合中,尽情地去创造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取向;通过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精诚协作而达成团队的整体性、连贯性,高度融合了团队意识、团队协作、团队力量,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运用小组合作法增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2.1.3 知识传授目标
  了解啦啦操运动的项目分类;理解啦啦操32个基本手位和基本步伐,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能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掌握啦啦操队形编排方法,掌握队形与空间编排结合、队形与层次编排的技巧。
  2.2 啦啦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2.2.1 以学生为主体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啦啦操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选择教材、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个理念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将信息技术与啦啦操教学相互整合,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将啦啦操的竞赛特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运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从个体团结于集体之中,通过体验教学、相互启发、合作学习、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互激励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弥补自身的不足,发展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2.2 团队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
  啦啦操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团队精神。课中安排学生自由组成6-10人的团队,要求学生在展示个人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与其他人的配合来完成基本动作。各成员在整套动作的完成中均能在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强调整个团队完成动作的高度一致性,包括动作与音乐的契合度、动作一致性、空间一致性。以营造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集体氛围、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整体的凝聚力,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团队精神。
  2.2.3 在体验中达成育人目标
  根据啦啦操的项目和课程设计特点,通过课前准备,课内技术动作学习,课后练习巩固的全课程育人理念,知识、技能传授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思政的折射点。参与实践的运动体验,是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形式上进行思政教育的明显区别。啦啦操课程在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基础上,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塑造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建立集体主义情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坚持、规则意识等体育品德。在身体表现、运动形式、艺术展现、精神内涵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美的意识,美的行为迁移到生活中。
  2.2.4 基础性教学与创造性教学相融合
  分析教材,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教学和创造性教学两个部分。基础性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认识,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创编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为学生下一步创编进行铺垫。创造性教学立足于基础性教学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内化吸收并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编。两个阶段的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课程的育人目标。
  3 结语
  啦啦操项目具有提高成员之间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意识,蕴含了团结协作、顽强意志、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项目特有的美育功能。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分析教材,提取合适的思政内容,将思政元素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工业园区一般具备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形式,大多数工业园区内各种能源耦合性不强,未能有效地实现能源的相互协调转换,造成工业园区普遍存在能源浪费、能源紧缺等
1 前言  大学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在校园中形成的最后阶段时期。学生在学习篮球技能时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逐步的影响学生,在篮球教学中不仅能获得篮球技术能力的学习,还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通过篮球课内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战胜困难的能力和不畏强手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及积极阳光向上的活力。篮球运动对参与的学生群体所产生的影响转化成为自身的独特的风格,是学习篮球知识的横向迁移。这种训
期刊
本文立足于当下高中校园的实际情况,并对足球特色教育的发展进步展开详尽分析。对如何予以有效应对进行策略探讨,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以期达成推进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落实,高中校园足球的发展以初见成效。以下是对现阶段高中校园的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 高中校园足球特色教育的现状描述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教育部已评选并认定多
期刊
日美两国间的双边同盟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同时更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其遏制政策的重要工具。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盟国,积极充当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急先锋。日美同盟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