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与家长沟通,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方便的家访沟通方式。然而,这样的沟通方式恰似蜻蜓点水,不能与家长进行深层的沟通,掌握不到第一手资料,如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成员、生活环境以及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等,挖掘不到学生发展存在的深层问题,更谈不上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所以说,中职生家访非常重要,而且必须做好。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中职生家访工作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事业,用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特别是那些单亲学生、学困生以及问题多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亲近他们,常找他们谈心,多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节假日,走进他们的家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只有走进学生的家庭,教师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这些都是教师用网络与家长联系、用手机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到学校交流所无法获得的。只有通过家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的隔阂和盲点才会得到消除,才能找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学校、家庭的教育措施也便于及时调整。也只有通过成功的家访,才能使家庭教育协助、支持、巩固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做好充分的家访准备工作
家访之前,教师首先要目的明确,并做好充分的家访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深入了解,全面收集学生的资料,如在校表现、各科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优缺点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何时家访?谈什么?怎么谈?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良行为,与文化、收入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流等。家访前,教师要打好草稿,列出家访的内容提纲,需要了解的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能含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三、抓住家访的有利时机
家访是一项无报酬的辛苦工作,教师是在完成学校教学工作之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这不仅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加大教师的工作量,有时还得教师自己掏腰包坐车到偏远的山村去。尽管如此,家访工作丝毫不能应付了事、降低标准。家访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成绩有了进步,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有了转化,学生家长遇到困难,学生犯了严重错误等。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家访,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有利时机是家访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态度要谦和,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古今中外,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教师家访要充分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正确、公正、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不良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家访中,要抱积极、诚恳的态度,争取家长的配合,切不可牢骚满腹,不能借机向家长告状出气,更不能把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责任全推在家长身上,而要与家长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以积极、诚恳的态度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还要与家长积极合作,直至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在家访中,教师要向家长客观、全面地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及表现,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正面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生现在的表现,要以发展的眼光展望学生的未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尽管每个家长文化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各异,但他们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是一致的,只要教师抱着关爱学生之心,以尊重、理解为前提,以积极、诚恳的态度和家长平等、开诚布公的交流,家访一定会取得双方满意的效果。
五、做好家访记录
在家访中,教师要做好家访记录,记下学生家庭的情况、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的表现,综合制订下一步的教育方法、措施,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家访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话、网络与家长沟通,跟踪学生的转变过程。及时回顾并写出详细的家访记录,注意收集家访后学生的转变信息,及时将这些喜讯反馈给家长,家长一定会为孩子的转变而备受鼓舞,并更加信服教师、支持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关注、更加积极,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学校教育就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的转变就会指日可待。
总之,在中职生的家访过程中,只要教师抱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情面对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用爱心去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以平等、诚恳、积极的态度家访,就一定能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家访工作取得实效。(责编 陈 颖)
一、热爱教育事业,用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贴,特别是那些单亲学生、学困生以及问题多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亲近他们,常找他们谈心,多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节假日,走进他们的家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只有走进学生的家庭,教师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这些都是教师用网络与家长联系、用手机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到学校交流所无法获得的。只有通过家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的隔阂和盲点才会得到消除,才能找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学校、家庭的教育措施也便于及时调整。也只有通过成功的家访,才能使家庭教育协助、支持、巩固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做好充分的家访准备工作
家访之前,教师首先要目的明确,并做好充分的家访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深入了解,全面收集学生的资料,如在校表现、各科学习成绩、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优缺点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何时家访?谈什么?怎么谈?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良行为,与文化、收入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流等。家访前,教师要打好草稿,列出家访的内容提纲,需要了解的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能含糊,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解决,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三、抓住家访的有利时机
家访是一项无报酬的辛苦工作,教师是在完成学校教学工作之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这不仅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加大教师的工作量,有时还得教师自己掏腰包坐车到偏远的山村去。尽管如此,家访工作丝毫不能应付了事、降低标准。家访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成绩有了进步,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有了转化,学生家长遇到困难,学生犯了严重错误等。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家访,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有利时机是家访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态度要谦和,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古今中外,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教师家访要充分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正确、公正、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不良行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家访中,要抱积极、诚恳的态度,争取家长的配合,切不可牢骚满腹,不能借机向家长告状出气,更不能把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责任全推在家长身上,而要与家长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以积极、诚恳的态度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还要与家长积极合作,直至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在家访中,教师要向家长客观、全面地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及表现,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正面教育,不能局限于学生现在的表现,要以发展的眼光展望学生的未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尽管每个家长文化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方法各异,但他们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是一致的,只要教师抱着关爱学生之心,以尊重、理解为前提,以积极、诚恳的态度和家长平等、开诚布公的交流,家访一定会取得双方满意的效果。
五、做好家访记录
在家访中,教师要做好家访记录,记下学生家庭的情况、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的要求,结合学生在校的表现,综合制订下一步的教育方法、措施,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家访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话、网络与家长沟通,跟踪学生的转变过程。及时回顾并写出详细的家访记录,注意收集家访后学生的转变信息,及时将这些喜讯反馈给家长,家长一定会为孩子的转变而备受鼓舞,并更加信服教师、支持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关注、更加积极,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样,学校教育就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的转变就会指日可待。
总之,在中职生的家访过程中,只要教师抱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用真情面对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用爱心去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以平等、诚恳、积极的态度家访,就一定能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家访工作取得实效。(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