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小学英语导入环节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cs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课堂,笔者认为现阶段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导入环节存在三大问题:导入内容过大,操练过量,喧宾夺主;导入语言目标不明,不利于知识铺垫;导入活动过于机械,缺少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常见的三个问题,结合案例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诊断,旨在探索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导入环节;存在问题;例析
  一节小学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导入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体教学的“序幕”,起着集中注意力、进入情境和铺垫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这一角色,充分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也使你的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也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即导入。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仍是一种陌生的语言。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感兴趣,主要是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否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是否易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是一堂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而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但是,不少老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活动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结合几个具体实例,加以分析。
  一、导入内容过大,操练过量,喧宾夺主
  【案例一】
  教学内容:《小学英语》三下《On the farm》Part A
  教学过程:
  1.Greetings to the students. Sing a song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2.Have a talk with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s this? It’s a ….What’s that? It’s a ….
  3.Show some pictures of an apple ,a pear, a banana, an orange to practice the pattern above.
  4.Show the picture of apples to present: What are these? They’re apples. What are those? They’re apples, too.
  5.Practice the pattern in pairs.
  6.Teach some words of animals. Then use the pattern to practice again.
  7.Sing a song 《Little bus》.
  当这个老师开始乘着这趟车来到农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2分钟。非常明显,该教师把语篇的导入当成了单词句型的操练,她想通过导入扫清阅读所有的障碍。殊不知不仅操练过多,且对语篇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二、导入语言目标不明,不利于知识铺垫
  【案例二】
  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4B 《At a snack bar》.
  教学过程:
  T:Hello,boys and girls .Today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Do you want to know me?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教师为学生出示一些疑问词和图片想要发散孩子们的思维,鼓励他们积极发问。
  S1: What’s your name?
  S2: Where are you from?
  S3: What food do you like?
  T:I like hamburgers. Do you like hamburgers?
  S4: Yes.
  T: What about Su Yang ? Let’s watch a cartoon and see What would Su Yang like?
  短短几句进入文本,但是我们发现该教师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在 What do you like? 和What would you like ? 还没有弄清楚是什么的时候,就进入课文,对孩子的文本感悟是没有好处的。这种导入应该讲是无效的。
  三、导入活动过于机械,缺少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
  【案例三】
  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4B 《At a snack bar》.
  教学过程:
  教师利用第二天学生外出社会实践,引出本单元的话题:What food and drink will you take?学生回答:A hamburger Some chocolate A cake….教师接着问:Where can we buy them? Let’s go to a snack bar.随后用课件呈现摆放有食品和饮料的零食店的画面,之后,教师提问:What food can you see? 由此导入pies ,hamburgers, noodles.词汇呈现完毕后,运用幻灯片读单词,接下来进行句型呈现:What would you like?学生答I’d like….在句型操练中让学生 拍手吟唱儿歌:
  Would you, would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I’d like…, I’d like a hamburger.
  Here, here, here you are.
  Thanks ,thanks ,thank you.,
  Now ,are you thirsty? What would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用幻灯片呈现coffee, tea, juice 的图片,之后的操作步骤同上。
  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单词呈现—单词操练—句型呈现—句型操练—课文处理”的教学导入方式,看似学生易于接受,操练扎实。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能力和运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机械操练的学习状态,其结果事倍功半,教学效率很低。学生语言运用和能力提高没有得到体现。
  总之,高效的导入教学设计往往能为所学新知铺石引路,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身心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获取新知也变得轻松无比。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农药剂型正朝着水基化、粒状化方面发展,国内的制剂加工技术已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如何正确地、科学健康地发展,仍是摆在相关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介绍了25%咪鲜胺水乳剂的配方、
利用相平面方法研究了一类二阶线性自治切换系统的渐近镇定问题.针对每个子系统的平衡点为不稳定的焦点类型,设计了时不变系统的"最镇定"控制,并给出了保证闭环系统渐近镇定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对大蒜田杂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适宜用量为750-1000g/hm^2,对大蒜有较高安全性。试验结果还显示,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比二甲戊灵乳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软交换的业务提供框架,该框架可以同时提供对Parlay和传统SCP业务的支持。并在对现有的业务接口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该框架的能力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开始受到了诸多挑战,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当前新课改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实例和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就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性人才是国家发展所亟需的人才,学校作为国家人才
在全球范围内,帝斯曼集团正活跃于生命科学、性能材料和工业化工领域,公司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不断帮助人们改善着生活质量.帝斯曼的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终端市场,例如人类和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课程。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初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很
通过对氟氯氰菊酯差向异构化转位成高效氟氯氰菊酯,使其对东方粘虫的杀虫活性提高了2倍,因此研究该项工作是很有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