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痘疮形斑状萎缩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4岁,面、背及臀等处出现黄豆大斑状萎缩已2年。于1986年6月始,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面颊、背、臀及腰等部位陆续出现散发的黄豆大微隆起的红色斑疹,痛痒轻微。

其他文献

在已知约150种青霉中,只有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 Segretain,Capponi and Sureau,后称PM)具双相性。

期刊
患者男,6岁.于1981年7月20日来我院就诊.4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咳嗽,服喘咳宁2片,夜间即感全身皮肤瘙痒.第2天早晨又服2片,于下午口周、眼睑、肛门、生殖器及双手背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小水疱,明显灼痒感,未经治疗来院.

胎儿镜是一项推进产前诊断发展的重要技术,胎儿皮肤组织活检及直接观察胎儿已用于许多不能用其他技术诊断的遗传病的产前检测.

作者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2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与表皮浸出物的反应结果作了分析,发现90%(08/20)患者血清与230KD蛋自质分子结合,25%(5/20)患者血清与160KD分子结合,其中3例同时与230KD分子结合.文章分析了160KD分子并非230KD蛋白质分子的分解产物.这个结果进一步证实了BP抗原分子具有异质性,230KD分子为BP主要抗原,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有针对北抗原的抗
本文用McAb-ABG法观察了54例斑秃患者及21例对照者,发现24例患者的毛球部角朊细也表达HLA-DR抗原.活动期及病程较长者阳性率较高.本文结果提示,这种异位HLA-DR执原表达是继发于淋巴细胞浸润之后,毛球可能是本病发病的初始部位.

当机体遭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及某些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时,血清中C反应蛋白浓度则增加,因此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测定可作为诊断上述疾病的非特异性指标。我们自1986-1987年间,对200例皮肤病患者作了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24岁,无明显诱因发现腹、背部皮下有数个无痛性包块,约0.5~1.5 cm,皮色,与皮肤不粘连,活动,轻度触痛.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末梢血和骨髓嗜酸细胞(EOS)增多与器官组织中成熟EOS浸润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本文以麻风杆菌的特异抗原酚糖脂(phenolic glycolipid 1,PG1)及其抗原表位的末端二糖与小牛血洁蛋白(BSA)相联接的人工产物(ND-O-BSA)做抗原致敏聚苯乙烯胶乳,并建立了两种胶乳凝集反应试验简称为PG1/LAR和ND-O-BSA/L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