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用户痛心地说道:“平生第一次买这么贵的电器,第二天就拿去送修,从我付钱买机到今天已经半个多月了,可是机器在我手上的时间不到12个小时”因为惠普compaq nx6330商用笔记本电脑的“雪花屏”而出离愤怒的何止一人……
即使并不期待一款笔记本电脑能够表现得尽善尽美,但至少也不希望看到有什么明显的瑕疵,对于产品品质而言这恐怕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虽然这句话用在惠普Compaq nx6330的身上或许并不那么合适(因为惠普并不认为“雪花屏”是什么瑕疵),但因为该问题而引发万夫所指的情况却是真实的。
究竟什么是“雪花屏”?用深有体会的nx6330用户的话来说,那就是——“屏幕在表现黑色或是灰色时很多区域都是不断变幻的灰白色点,每个色点只有小米粒一般大小,颜色较淡,稍微明亮的画面下,似乎整个屏幕都蒙着一层纱同样的视频在其它机器上播放却没有这种效果。”“ 在看电影的时候效果极差感觉屏幕前面蒙了一层塑料薄膜,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如此,有点像手机的保护膜进了空气一样,有很多小气泡的感觉。”(或许您希望除了这些用户的描述之外,还能直观地看到屏幕截图但遗憾的是,这种“雪花屏”截图在杂志上经过缩放和再印刷很难看到问题所在。因此,建议您有逛电脑卖场时,不妨在惠普专卖店看看现场展示的样品。
我们先后向华硕, 神舟等多家厂商技术工程师询问?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对比他们的回答是“这种情况我们并没再遇到过,引发显示不正常故障的可能因素有很多,根据这些用户描述的情况,较大的可能是显卡BIOS,显存故障,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屏幕自身存在缺陷。如果确认是大范围出现这种故障,通常我们会立即进行复检,并找出问题所在,如果可以维修解决的则会通知用户送修。如果是屏幕问题,那就只有换屏了。”
部分nx6330用户对于“雪花屏”事件的观点
谁有猫腻:“屏幕与水平视线成30~45度时,雪花看起来最严重……成为全球第一的惠普,难道真的已经觉得用户对自己产品所反映的问题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了?”
张哲:“这事儿在惠普官方网站的技术论坛上都已经炸开锅了,但惠普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和解决办法。甚至我几次去问售后,竟然得到不同的说法。这不是敷衍人吗?客服热线小姐的态度再好有啥用,我们要的是一个解决办法,不是表面上的所谓热情服务。”
NICKQY:“07年卖05年的屏,惠普简直是自己侮辱自己。”
happybear999:“平生第一次买这么贵的电器,第二天就拿去送修,从我付钱买机到今天已经半个多月了,可是机器在我手上的时间不到12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都在厂家所谓的几个售后点之间转来转去。”
黄柏:“我了解到惠普大致的处理方式有两种:让你去金牌客服,要么说这是正常情况,想换?没门。即使给换也得等两三天时间把屏幕寄到,可是就算换了还是一样——雪花依旧。”
上官萧:“唉,和nx6330的其它通病比如说键盘塌陷、有明显电流声、磁盘噪音之类的问题相比,雪花屏其实也只是在特定状况下才有所表现。早已失望了,所以慢慢习惯吧。”
MC观点
随着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和跨国企业对于品牌形象的日益重视,在近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之中,像惠普compaq nX6330这样曝出大品牌产品品质问题的情况已经极为罕见。但“雪花屏”问题从2006年已经有用户在向惠普进行多万面反映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当记者再次以普通用户的身份拨打800寻求帮助时,却吃惊地发现惠普售后人员对于雪花屏故障竟然毫不知情。难道一个国际品牌的售后服务热线在过去的一年之中都没有专门搜集和整理用户的反馈问题?难道一个国际品牌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们从不去官方技术论坛听听用户的声音?对此,《微型计算机》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DELL戴尔2.0的迷思
芒 果
6月11日,戴尔开始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3000多家沃尔玛超市销售Dimension E521台式电脑、随后Dimension E521台式电脑和lnspiron 1501笔记本电脑又摆在了600家山姆会员店之中,终于,戴尔进入了零售市场,此举也正式吹响了戴尔2.0的革命号角。什么是戴尔2.0?戴尔为何突然进入零售市场?
什么是戴尔2.0?早在2006年9月,戴尔的首席执行官Kevin Rollins使用“戴尔2.0”来描述该公司的复兴计划,推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计划来强调服务的改善和扩大市场。然而,当如今Michael Dell重掌戴尔之后也用“戴尔2.0”这个概念来向世人证明戴尔重振雄风的决心。戴尔2.0与其说是一种复兴计划,倒不如称之为一种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坚持直销模式多年的戴尔,终于放下架子开始尝试分销模式,这正是戴尔2.0计划开始实施最显著的象征。
成也直销,败也直销只要提起戴尔,谁人不知“直销”二字。在整个国际市场,戴尔都凭借其独特的直销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顾客来说,凭借在线和电话定制的直销模式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选购,还可以灵活定制自己的机器,对于戴尔来说,这种凭借网络和电话按需定制的直销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库存风险,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获得集权控制,而且免除了中间经销商的环与能够使戴尔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正是这种创造性的销售模式使得戴尔成为业界无法忽视的pc巨头。
但是,在个人消费市场繁荣的现在,这种直销模式却暴露出了与生俱来的缺陷。早些年,当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并不普及时,这些昂贵的机器最大的销售对象是行业市场。直销模式显然非常符合企业顾客的喜好,事实上戴尔对于企业用户特别是大企业用户的服务确实周到,比如当购买达到相当数量后,戴尔甚至可以为顾客提供专门的驻公司服务小组,因此企业客户就可以免去自己聘请和管理IT部门的繁琐和费用。但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单纯的价格优势和便利性显然不够,没有实际看到和试用产品的过程,仅凭借简单的图片和配置参数无法感受到产品的真正优越性。忽视了个人消费市场的崛起,可以说是戴尔公司最大的败笔。
戴尔的“灰色渠道”中国市场有着没有被戴尔官方正式承认的灰色渠道——“戴尔经销商”。不管是否为官方承认,实际上这些“戴尔经销商”出货的数量在戴尔的销售比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经销商凭借批量采购而从戴尔获得较大折扣,然后再把产品加价卖给顾客(价格往往还要低于戴尔的网站报价),由此获取利润。
在惠普在其产品系列之中增加了亲近于个人消费者的家用娱乐系列之后,戴尔也慢慢认识到个人消费市场的重要生。这也是戴尔开设用户体验中心背后的原因之一,让顾客先看先试用再购买。但有限的体验中心显然不足以满足需求,对于不明内情的顾客,只要是戴尔的产品并且保修没有问题,也许还不如与有实体店面的“戴尔经销商”打交道更让人放心。 戴尔一向鼓吹自己的服务周到,但其服务建立在规范严谨的体系上,而且只针对自己销售的产品,因此戴尔的服务体系难以针对用户提供灵活的个性化服务,比如说,用户在购买戴尔的产品后又购买了一批其它品牌的电脑和数码产品,需要把这些产品连接起来组成网络;又或者是需要针对自己特定的行业软件进行网络和计算机产品的成套组合……戴尔的服务体系通常无法对这种个性化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这也是“戴尔经销商”们得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于自诩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戴尔来说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戴尔2.0不只有分销戴尔已经丢掉了全球Pc老大的地位,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份额也出现了衰退迹象,原首席执行官Keyin Rollins的引咎辞职更是让人对戴尔的前景感到担忧。于是Michael Dell重新出山担任CEO,大刀阔斧地调整公司存存的问题实在是很正常的举措,戴尔2.0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有助于激发外界的正面反应和扭转公司内部的消极情绪,又清晰地传达了“改善现状”而不是“推倒重来”的含义。在这样的呼声中,戴尔更可以顺势完成一些平日有所争议的敏感问题……反正我是想不到更好的王意了。
戴尔2.0计划的实施应该会让戴尔开始增设分销渠道,但想要重登连续两个季度都被惠普夺走的霸主之位,不能仅依靠这一点,为此,戴尔还打算利用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网上和电话销售平台从事其它产品的销售,比如说电视机游戏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打印机和耗材配件等,甚至是可以在线购买的音乐、电影等多媒体内容。Michae Dell甚至打算面向戴尔用户推出免费以及收费的在线服务,比如说戴尔Connect(通过远程接入的力式帮助用户解决电脑问题)。这样的蓝图告诉我们,戴尔将不只是一家电脑产品供应商(事实上戴尔已经将自己公司名字上的“Computer”字样去掉了),未来还可能是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甚至通过销售第三方的产品成为一个庞大的销售平台,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不明智,最重要的是持续的获得发展和领先地位,用什么方式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何况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能减少东家买米西家买柴的烦恼。或许还能获得更大的套装优惠,真的未尝不是个好主意。而这种多点开花的布局,IBM、索尼、华硕、三星等公司早已尝到了甜头。
产品革新首当其冲不过,这些规划对于眼下的戴尔来说并不应是最重要的。要想摆脱困境,借力个人消费市场,就必须让个人消费者看到戴尔的改变。惠普凭借着dv2000和V3000系列改变了人们对这个商务品牌的看法,那么戴尔呢?你可以用商务稳重,耐用等词语来形容戴尔的产品,但绝大多数人不会将时尚,美观与戴尔的产品联系起来当然除了可怜的几款XPSz外。则今的电脑配置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早已性能饱和,更多的用户已经跨越“能不能用”的阶段,转而追求“好不好用”和“好不好看”了。这恰恰是戴尔忽视个人消费市场最好的表现。
戴尔的直销模式有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允许用户自定义选定的配置,另外其价格往往比同配置机型来得更低,因此戴尔必须在成本上做到严格控制。说细一点,就是必须要作到众多的机型可以通用零部件(这样可以大批量采购获得较低成本),同时在模具的设计上尽可能类似(可以用同一种材质甚至同一副模具),将设计和制造外包给价格较低的ODM工厂……于是,戴尔不但把每款机型都做得外形风格雷同,而且还常以一款主体设计搭配不同颜色的机壳和配置/保修服务,分别作为家用的inspirion和商用的Latitude系列产品,最后就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
戴尔以往的直销模式和供应链管理万法让它倾向于设计容易复制和低成本的产品,这种风格在以往的企业市场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放到个人市场就显得古板和吸引力不足。到了2006年,就连企业市场也开始逐渐流行清爽简洁的风格,戴尔的对手通过买断外观加工工艺专利的万法为自己旗下的Presario和pavilion系列全面换新装,商用的惠普笔记本电脑也开始全面使用抗磨损的石墨质感涂层,并且全面改善了产品的轻薄程度。相比之下。戴尔依然坚持以企业用户为主的直销模式中美观的外表是次要的。
在戴尔2.0计划中也提及了要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除了服务,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产品的设计也将是戴尔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戴尔究竟会为个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新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你看好戴尔2.0吗? 你看好戴尔2.0吗?对于我们的问题,很多消费者不置可否,其中一个购机者的话或许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不”管戴尔再怎么变,但只有让我看到实在的好处时,我才会感兴趣。“戴尔2.0的响亮口号只能吸引短暂的关注,但要消费者真正买账,则要看戴尔这次的改变最终能带来哪些让大家觉得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而且,目前戴尔2.0第一步并没有波及到国内市场,至少暂时还没有戴尔吸纳分销商组建自已的分销渠道的声音。而且在国内大型家电卖场或是超市中。也还没有戴尔产品的身影。
那么,在国内市场戴尔是否会吸纳曾经的灰色渠道作为自己的分销商?还是只是走家电渠道做做样子?戴尔是否会开始重视产品的工业设计?在个人消费市场,戴尔能至在不远的将来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
MC观点
在我们看来,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成语来形容戴尔策略上的失败,那就是“刻舟求剑”。没有认识到市场的变化,没有看到对手策略的变化,没有看到个人消费市场的崛起……自以为能以不变应万变的戴尔,直到被惠普超越的那一刻才猛然发现,原来身边的对手都随着市场在不断调整之时,而自己却固步自封,放不下“直销之王”的架子。其实不只是戴尔,所有身处在这个行业中的厂商都在揣摩自己是不是又该升级一下了,以往的成就不管多么辉煌都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将来还能走多远。当戴尔升级为2.0的时候,市场又会更新到哪一版本了呢?
即使并不期待一款笔记本电脑能够表现得尽善尽美,但至少也不希望看到有什么明显的瑕疵,对于产品品质而言这恐怕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虽然这句话用在惠普Compaq nx6330的身上或许并不那么合适(因为惠普并不认为“雪花屏”是什么瑕疵),但因为该问题而引发万夫所指的情况却是真实的。
究竟什么是“雪花屏”?用深有体会的nx6330用户的话来说,那就是——“屏幕在表现黑色或是灰色时很多区域都是不断变幻的灰白色点,每个色点只有小米粒一般大小,颜色较淡,稍微明亮的画面下,似乎整个屏幕都蒙着一层纱同样的视频在其它机器上播放却没有这种效果。”“ 在看电影的时候效果极差感觉屏幕前面蒙了一层塑料薄膜,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如此,有点像手机的保护膜进了空气一样,有很多小气泡的感觉。”(或许您希望除了这些用户的描述之外,还能直观地看到屏幕截图但遗憾的是,这种“雪花屏”截图在杂志上经过缩放和再印刷很难看到问题所在。因此,建议您有逛电脑卖场时,不妨在惠普专卖店看看现场展示的样品。
我们先后向华硕, 神舟等多家厂商技术工程师询问?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对比他们的回答是“这种情况我们并没再遇到过,引发显示不正常故障的可能因素有很多,根据这些用户描述的情况,较大的可能是显卡BIOS,显存故障,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屏幕自身存在缺陷。如果确认是大范围出现这种故障,通常我们会立即进行复检,并找出问题所在,如果可以维修解决的则会通知用户送修。如果是屏幕问题,那就只有换屏了。”
部分nx6330用户对于“雪花屏”事件的观点
谁有猫腻:“屏幕与水平视线成30~45度时,雪花看起来最严重……成为全球第一的惠普,难道真的已经觉得用户对自己产品所反映的问题不是什么重要问题了?”
张哲:“这事儿在惠普官方网站的技术论坛上都已经炸开锅了,但惠普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和解决办法。甚至我几次去问售后,竟然得到不同的说法。这不是敷衍人吗?客服热线小姐的态度再好有啥用,我们要的是一个解决办法,不是表面上的所谓热情服务。”
NICKQY:“07年卖05年的屏,惠普简直是自己侮辱自己。”
happybear999:“平生第一次买这么贵的电器,第二天就拿去送修,从我付钱买机到今天已经半个多月了,可是机器在我手上的时间不到12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都在厂家所谓的几个售后点之间转来转去。”
黄柏:“我了解到惠普大致的处理方式有两种:让你去金牌客服,要么说这是正常情况,想换?没门。即使给换也得等两三天时间把屏幕寄到,可是就算换了还是一样——雪花依旧。”
上官萧:“唉,和nx6330的其它通病比如说键盘塌陷、有明显电流声、磁盘噪音之类的问题相比,雪花屏其实也只是在特定状况下才有所表现。早已失望了,所以慢慢习惯吧。”
MC观点
随着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和跨国企业对于品牌形象的日益重视,在近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之中,像惠普compaq nX6330这样曝出大品牌产品品质问题的情况已经极为罕见。但“雪花屏”问题从2006年已经有用户在向惠普进行多万面反映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当记者再次以普通用户的身份拨打800寻求帮助时,却吃惊地发现惠普售后人员对于雪花屏故障竟然毫不知情。难道一个国际品牌的售后服务热线在过去的一年之中都没有专门搜集和整理用户的反馈问题?难道一个国际品牌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们从不去官方技术论坛听听用户的声音?对此,《微型计算机》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DELL戴尔2.0的迷思
芒 果
6月11日,戴尔开始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3000多家沃尔玛超市销售Dimension E521台式电脑、随后Dimension E521台式电脑和lnspiron 1501笔记本电脑又摆在了600家山姆会员店之中,终于,戴尔进入了零售市场,此举也正式吹响了戴尔2.0的革命号角。什么是戴尔2.0?戴尔为何突然进入零售市场?
什么是戴尔2.0?早在2006年9月,戴尔的首席执行官Kevin Rollins使用“戴尔2.0”来描述该公司的复兴计划,推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计划来强调服务的改善和扩大市场。然而,当如今Michael Dell重掌戴尔之后也用“戴尔2.0”这个概念来向世人证明戴尔重振雄风的决心。戴尔2.0与其说是一种复兴计划,倒不如称之为一种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坚持直销模式多年的戴尔,终于放下架子开始尝试分销模式,这正是戴尔2.0计划开始实施最显著的象征。
成也直销,败也直销只要提起戴尔,谁人不知“直销”二字。在整个国际市场,戴尔都凭借其独特的直销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顾客来说,凭借在线和电话定制的直销模式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选购,还可以灵活定制自己的机器,对于戴尔来说,这种凭借网络和电话按需定制的直销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库存风险,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获得集权控制,而且免除了中间经销商的环与能够使戴尔的产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正是这种创造性的销售模式使得戴尔成为业界无法忽视的pc巨头。
但是,在个人消费市场繁荣的现在,这种直销模式却暴露出了与生俱来的缺陷。早些年,当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并不普及时,这些昂贵的机器最大的销售对象是行业市场。直销模式显然非常符合企业顾客的喜好,事实上戴尔对于企业用户特别是大企业用户的服务确实周到,比如当购买达到相当数量后,戴尔甚至可以为顾客提供专门的驻公司服务小组,因此企业客户就可以免去自己聘请和管理IT部门的繁琐和费用。但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单纯的价格优势和便利性显然不够,没有实际看到和试用产品的过程,仅凭借简单的图片和配置参数无法感受到产品的真正优越性。忽视了个人消费市场的崛起,可以说是戴尔公司最大的败笔。
戴尔的“灰色渠道”中国市场有着没有被戴尔官方正式承认的灰色渠道——“戴尔经销商”。不管是否为官方承认,实际上这些“戴尔经销商”出货的数量在戴尔的销售比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经销商凭借批量采购而从戴尔获得较大折扣,然后再把产品加价卖给顾客(价格往往还要低于戴尔的网站报价),由此获取利润。
在惠普在其产品系列之中增加了亲近于个人消费者的家用娱乐系列之后,戴尔也慢慢认识到个人消费市场的重要生。这也是戴尔开设用户体验中心背后的原因之一,让顾客先看先试用再购买。但有限的体验中心显然不足以满足需求,对于不明内情的顾客,只要是戴尔的产品并且保修没有问题,也许还不如与有实体店面的“戴尔经销商”打交道更让人放心。 戴尔一向鼓吹自己的服务周到,但其服务建立在规范严谨的体系上,而且只针对自己销售的产品,因此戴尔的服务体系难以针对用户提供灵活的个性化服务,比如说,用户在购买戴尔的产品后又购买了一批其它品牌的电脑和数码产品,需要把这些产品连接起来组成网络;又或者是需要针对自己特定的行业软件进行网络和计算机产品的成套组合……戴尔的服务体系通常无法对这种个性化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这也是“戴尔经销商”们得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于自诩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戴尔来说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戴尔2.0不只有分销戴尔已经丢掉了全球Pc老大的地位,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份额也出现了衰退迹象,原首席执行官Keyin Rollins的引咎辞职更是让人对戴尔的前景感到担忧。于是Michael Dell重新出山担任CEO,大刀阔斧地调整公司存存的问题实在是很正常的举措,戴尔2.0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有助于激发外界的正面反应和扭转公司内部的消极情绪,又清晰地传达了“改善现状”而不是“推倒重来”的含义。在这样的呼声中,戴尔更可以顺势完成一些平日有所争议的敏感问题……反正我是想不到更好的王意了。
戴尔2.0计划的实施应该会让戴尔开始增设分销渠道,但想要重登连续两个季度都被惠普夺走的霸主之位,不能仅依靠这一点,为此,戴尔还打算利用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网上和电话销售平台从事其它产品的销售,比如说电视机游戏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打印机和耗材配件等,甚至是可以在线购买的音乐、电影等多媒体内容。Michae Dell甚至打算面向戴尔用户推出免费以及收费的在线服务,比如说戴尔Connect(通过远程接入的力式帮助用户解决电脑问题)。这样的蓝图告诉我们,戴尔将不只是一家电脑产品供应商(事实上戴尔已经将自己公司名字上的“Computer”字样去掉了),未来还可能是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甚至通过销售第三方的产品成为一个庞大的销售平台,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不明智,最重要的是持续的获得发展和领先地位,用什么方式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何况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能减少东家买米西家买柴的烦恼。或许还能获得更大的套装优惠,真的未尝不是个好主意。而这种多点开花的布局,IBM、索尼、华硕、三星等公司早已尝到了甜头。
产品革新首当其冲不过,这些规划对于眼下的戴尔来说并不应是最重要的。要想摆脱困境,借力个人消费市场,就必须让个人消费者看到戴尔的改变。惠普凭借着dv2000和V3000系列改变了人们对这个商务品牌的看法,那么戴尔呢?你可以用商务稳重,耐用等词语来形容戴尔的产品,但绝大多数人不会将时尚,美观与戴尔的产品联系起来当然除了可怜的几款XPSz外。则今的电脑配置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早已性能饱和,更多的用户已经跨越“能不能用”的阶段,转而追求“好不好用”和“好不好看”了。这恰恰是戴尔忽视个人消费市场最好的表现。
戴尔的直销模式有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允许用户自定义选定的配置,另外其价格往往比同配置机型来得更低,因此戴尔必须在成本上做到严格控制。说细一点,就是必须要作到众多的机型可以通用零部件(这样可以大批量采购获得较低成本),同时在模具的设计上尽可能类似(可以用同一种材质甚至同一副模具),将设计和制造外包给价格较低的ODM工厂……于是,戴尔不但把每款机型都做得外形风格雷同,而且还常以一款主体设计搭配不同颜色的机壳和配置/保修服务,分别作为家用的inspirion和商用的Latitude系列产品,最后就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
戴尔以往的直销模式和供应链管理万法让它倾向于设计容易复制和低成本的产品,这种风格在以往的企业市场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放到个人市场就显得古板和吸引力不足。到了2006年,就连企业市场也开始逐渐流行清爽简洁的风格,戴尔的对手通过买断外观加工工艺专利的万法为自己旗下的Presario和pavilion系列全面换新装,商用的惠普笔记本电脑也开始全面使用抗磨损的石墨质感涂层,并且全面改善了产品的轻薄程度。相比之下。戴尔依然坚持以企业用户为主的直销模式中美观的外表是次要的。
在戴尔2.0计划中也提及了要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除了服务,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产品的设计也将是戴尔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戴尔究竟会为个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新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你看好戴尔2.0吗? 你看好戴尔2.0吗?对于我们的问题,很多消费者不置可否,其中一个购机者的话或许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不”管戴尔再怎么变,但只有让我看到实在的好处时,我才会感兴趣。“戴尔2.0的响亮口号只能吸引短暂的关注,但要消费者真正买账,则要看戴尔这次的改变最终能带来哪些让大家觉得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而且,目前戴尔2.0第一步并没有波及到国内市场,至少暂时还没有戴尔吸纳分销商组建自已的分销渠道的声音。而且在国内大型家电卖场或是超市中。也还没有戴尔产品的身影。
那么,在国内市场戴尔是否会吸纳曾经的灰色渠道作为自己的分销商?还是只是走家电渠道做做样子?戴尔是否会开始重视产品的工业设计?在个人消费市场,戴尔能至在不远的将来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
MC观点
在我们看来,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成语来形容戴尔策略上的失败,那就是“刻舟求剑”。没有认识到市场的变化,没有看到对手策略的变化,没有看到个人消费市场的崛起……自以为能以不变应万变的戴尔,直到被惠普超越的那一刻才猛然发现,原来身边的对手都随着市场在不断调整之时,而自己却固步自封,放不下“直销之王”的架子。其实不只是戴尔,所有身处在这个行业中的厂商都在揣摩自己是不是又该升级一下了,以往的成就不管多么辉煌都已经过去,重要的是将来还能走多远。当戴尔升级为2.0的时候,市场又会更新到哪一版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