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moshou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不同的年级段都强调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优化对策
  朗读,就是要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琅琅读书声赛琴声”,朗读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然而其却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一、朗读教学现状
  1.朗读的时间太少。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朗读的时间常常不到5分钟,为了追求课堂高效,朗读练习往往草草而过,讨论、交流挤掉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要求学生课后读熟,马上转入下一环节,朗读成了一种教学形式。
  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很多人都在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强调朗读的作用,但是其在实际操作中对朗读的安排并不够到位,比较随意化、简单化。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提出要求,读中没有进行指导,读后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读,只是有口无心的“念经”。这样重读轻思的朗读不仅没有达到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反而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课堂朗读效果不佳。
  3.朗读的参与面太窄。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一节课40分钟,没有时间让学生朗读,更不要说指导后进生,朗读变成了个别学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怎么可能会读呢?在朗读教学中,朗读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走过场,朗读在学生的学习中变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并没有发挥实质作用。
  4.朗读的指导单一。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怎样的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集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义的要义。一些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效果更好。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凡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儿童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导致朗读能力不高。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营造适合学生文化发展的环境,创设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让学生想读、乐读,在朗读中快乐,在朗读中宣泄情感。
  2.保证充分的朗读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的表达性朗读时,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3.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其次要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最后要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4.拓宽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5.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首先要把好文本的“脉”。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其次要重视技巧指导。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广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分析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保证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已在学校普及开来,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但是,由于诸多因素,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受到严重的制约.本文主要是在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小学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文章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绩效评价是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全新的战略管理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高校很少运用,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
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它的伤害可以深入到身体的各个角落。除了我们熟知的眼睛、肾脏、神经、心血管等部位外,骨头也深受其害。  糖尿病人易骨折,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金晖主任医师介绍说,大约有90%的1型糖友和50%左右的2型糖友被贴上了骨质疏松的标签,而骨质疏松易导致骨折。  冬季雨雪天增多,骨质疏松的糖尿病人容易摔倒发生骨折。同时,冬季日照时间短,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发生
市教育局推行“大学区管理制”试点一个学期来,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我们大雁塔小学和瓦胡同小学、曲江池小学组建成的紧凑型大学区在一个学期的摸爬滚打中,逐步树
人类有许多种表达感情的方法,肢体语言就是常见的一种。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交流除了语言表达,肢体语言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这是他们潜意识里的行为
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如何提高名录库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是统计工作者一直思考和探寻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
案例:  阿潮在大学二年级时给曾教过他的中小学老师写了一封内容相似的信,信中讲了他对现在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也表达了对自己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双差”给老师带来麻烦的歉
一、问题的提出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财务管理的教科书品种繁多,名称不一,如公司理财、公司金融、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公司财务等等。相当一部分本科类院校都以普通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