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之我见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探究性教学注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探究与个性化的关系,要高度关注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体验,让小学生在探究求知中实现学习能力的个性化。
  一、个性兴趣的发现与培养
  首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课外爱做些什么活动,爱看些什么书,爱与哪些人交往等都是教师应当了解的,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倾向。因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有的小学生的兴趣倾向对其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及时指导其向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位教师发现有的小学生爱养小动物,他就引导他们写“我与小动物”的观察日记;有的小学生爱种花,他就让他们写“我的种花日记”。小学生个性化的兴趣转化成了探究行动中的积极因素,因此小学生写出的日记细致而有情趣,个性情感得到了体现,个性体验也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其次,要让小学生拥有个性兴趣的成就感。只有学生的兴趣被认同和肯定时,他才会将兴趣内化为更深层次的任务驱动,原始的兴趣才会转化为探究学习的动力。上例中,教师对学生个性兴趣(养小动物、种花)和由其引起的探究结果(观察日记)的认同和肯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展现了求知的热情和欲望。教师对学生个性兴趣的尊重与关注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
  兴趣是一把钥匙,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它的存在。探究性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由小学生兴趣驱动的教学,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探究性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唤醒时,必将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即于此。然而小学生的兴趣是有个性的,并非千人一面的复制品。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发现学生的独特兴趣并及时将之唤醒,使之成为探究求知的不竭动力。
  二、重视个性化的思维
  思维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因素,也是个性化的核心因素。学习的个性化其实质就在于思维的个性化。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每一个行动都应该有独立思维的积极参与。不能只有看似热闹的活动却没有思维的碰撞与闪耀。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背景、早期经验、阅读体验等都因生活环境和个人禀赋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个性,所以其思维便有着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而善于求异,有的学生思维沉稳而追求周密。以作文教学为例,正是因为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才造就了学生表达方式的不同。写同一个人,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角度和体验角度的不同,写作的角度也就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敢的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真情实感。语文教室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努力创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环境,学生才会真正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三、关注行动和经验
  行动就是实践,没有行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因此行动是探究性教学的基础。在整个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计划、找资料、探讨、搜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等,都是行动。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处在行动中,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都是从行动中获得的。”可见行动的重要性。
  学生的行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行动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行动特点――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到什么办法解决。关注不等于包办和代替,而是适时向学生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行动主权,给他们行动的自由。让学生多在探究中学习,多积累他们自己的独特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只有处在行动中才会获得直接经验,这比教师给他的间接经验更为重要。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的经验是间接的,只能供学生参照,无法替代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直接经验;在同样的文本背景下,甲学生和乙学生获取的直接经验也存在个性差异。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要让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断融汇、契合,达到互相补充和互相修正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与作文都是间接经验与其个性化的直接经验互相修正与契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早期经验。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习者早期的经验开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早期经验与后期经验累积的过程,当经验通过累积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经验时,它便成为了能力。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早期经验并及时肯定其价值。比如在低段识字教学中,一位教师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课前对许多生字已经认识,对有些生字却不感兴趣,她及时的肯定了学生经验的价值,赞扬了他们识字的主动性,同时告诉学生光认识这些字是不够的,动员学生去找一找其他的字在什么地方出现过,想想有什么用,比赛一下,看谁的发现多。学生识字的早期经验被调动了起来,进入了行动,他们通过原先识字的不同的经验途径(教材、画报、故事书、宣传标语、广告等)对本来不感兴趣的生字进行了有目的的探究性学习,由于有了具有个性化的早期经验的支撑,从而增加了探究学习成功的砝码。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与创造》中提出:“只有创新才能使世界更美好,只有创新,才能为人类增加新知识,为世界带来新的幸福。创新成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自己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望能对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正确认识、改变观念  必须正确认识美术课在整体课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里面没有
针对中原油田断块多,渗透率差异大的地层特点,详细介绍了自吸式水泥充填裸眼封隔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以庆92-20井为例介绍了该工具在中原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及施工要点;该
期刊
讨论幺环上的一种群具体作用的G-等变代数K-群(本文只定义前两个群,其它高阶群将见我们的后续文章),这与通常熟知的经典情形(见[1,3])不相同,这里群在环上的作用相对于经典情
摘 要:學前教育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正式开端,通过学前教育培养儿童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十分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更加关注在如何学前教育中激发儿童探索兴趣。本文从学前游戏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到儿童的身心认知规律、行为特点,对如何在学前游戏教学中激发儿童的探索兴趣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教学;儿童特点;探索兴趣  对于儿童而言,使用单一的说理、讲授式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中往往是
假期,我和爱人外出旅行.旅店的隔壁住着一对夫妻,妻子年轻、时尚、漂亮,丈夫高高的个子,白白净净,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很斯文.他们和我们一样每天早出晚归,不一样的是,这对中年
期刊
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由于职高生的学
图 G 的 A 2-dominating 集合是 G 的顶点的集合 D 以便 V (G) 的每个顶点|D 在 D 有至少二位邻居。图 G 的一个全部的外部独立人士的统治集合是 G 的顶点的集合 D 以便 G 的
就目前加油站的运行而言,过分依赖石油企业的支持,忽视市场环境需求的满足,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通病.针对此种问题,应当在明确加油站核心竞争力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之上,展开具有一
期刊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成都市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因此该系统具有相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