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斯卡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善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亲近你,作为教师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學生观”。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拥有良好的期望,热情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激起学生对你真诚的尊敬,因此,在能激发学生情感,催其奋进的最佳时间和场合,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提出略高于他们实际水准,并经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说出鼓舞他们奋发向上的评语等。如去年我接收的两个班的数学,全班平均分50多分,与第一名相差近40分。我在每次考试之后,给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成绩优异的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勇夺桂冠,中等的希望他们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两个班的成绩平均提高了20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高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一个无休止的计算中,他们则会产生厌恶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源泉。”而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喜悦,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母亲买礼物的情景:母亲节到了,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物体、图像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特别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我在上旋转和平移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flash,让小动物在格子中一格一格地移,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地看出小动物平移了几格,而且还能更容易地总结出在图中怎样去数物体移动了几格。
  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又能勇于实践。动脑和动手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人类最好的知识来源于动手。抓住好奇心,爱活动这一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摸、画、比、说等一系列生动具体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由感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我让学生人人动手体验,学生将准备好的4种长度的小棒3根,用这些小棒摆成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中,发现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增添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环节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且激励学生去“做数学”的热情。学生在这样情境中积极地去探讨新知,每一个孩子的活动都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就浓了,学习效果也就提高了。
  五、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贪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很喜欢参加各种具有竞争性、趣味性的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正确引导他们在“玩”中思考,在“动”中探究。
  如我设计了一个“找兄弟”的游戏,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六、巧设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练习设计,除注意从实际出发,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等做科学的安排外,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练习中,开展“看谁算得有对又快”、“夺红旗”、“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我来当小医生”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教学效果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这种意向活动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甚至达到入迷的地步。这正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学习。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同时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生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下面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建立新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中有效应用情境游戏是创新教学的一种体现,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爱玩是所有幼儿的天性,在情境游戏中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能力是所有教师都应注重的实际问题。情境游戏教学方式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阶段必须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幼儿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此,本文主要对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有效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幼儿教育工
2020年年初,我原计划同我的一位中国同事及其家人共度新春佳节.回首数载,我便曾同包括她在内的一些同事们欢度过春节.彼时,她向我发出除夕夜的邀约,我便欣然应允.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学科老师应全面理解核心素养于初中数学教学要素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根据初中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阶段性水平及特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中,需要数学学科教师应把核心素养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以问题解决为主的课堂过程设计把核心素养具体化到数学学习的评价设计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