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品质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品管圈实施前)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55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品管圈实施前)的55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问卷评分( 85.66±4.67)分,要高于对照组( 94.22±5.11)分,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9.710,P=O.O01)。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融入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64-01
神经内科疾病病情普遍较为复杂,以脑血管疾病居多,患者年龄偏大,甚至部分患者病情危急,对相关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1]。我院神经内科为了进一步提提升日常护理工作质量,从2018年1月开始在日常护理管理当中融入了品质圈管理模式,获得了一定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品管圈实施前)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55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品管圈实施前)的55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上述患者已经确诊为神经性疾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当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为39-69岁,平均年龄为(53.43±6.22)岁;对照组当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 53.88±6.86)岁。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根据神经内科相关制度开展护理服务,嘱咐患者静卧休息,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反馈至主治医生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质圈管理模式:(1)建立品管圈小组。科室内部成立品管圈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另选取8名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作为组员。组长负责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并监督具体活动实施,将相关任务分配至组员。组员完成自身护理任务,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2)明确品管圈主题。小组开展讨论会议,确认品管圈圈名为“优化圈”,通过对护理工作细节进行优化、完善,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护理服务。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记录总结,探讨出问题解决方案,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持续性优化。(3)具体问题分析。品管圈小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查阅,发现神经内科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不扎实,缺乏护理风险预知能力,沟通能力有待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有待完善;患者及其家属心态不正,影响治疗。(4)优化措施。①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注意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作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同时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沟通,让患者家属能够给予患者情感支持。②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包括护理理论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改善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③建立责任机制,做到责任到人。一旦出现问题,对责任人进行追究,起到督促作用。同时要完善考核制度,将考核评分与护理人员实际业务绩效挂钩,发挥激励作用。④根据护理任务,优化排班,做到弹性排班,尽量增加早晨、夜晚重点时间段人手,确保各项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
以院内自制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共计100分,涉及病房环境、人文关怀、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等维度,分数愈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服务愈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17.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问卷评分( 85.66±4.67)分,要高于对照组(94.22 5.11)分,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9.710,P=O.OO1),见下表1:
3 讨论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不仅要照顾患者身体,还要照顾患者情绪,对护理业务能力要求较高。我院神经内科为进一步改善日常护理质量,采取了品质圈管理模式。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满意度问卷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接近[2-3],这说明实施品管圈模式之后,神经内科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改善,患者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服务。
品管圈是由某些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小团体成员通过合作协调,对日常工作当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以此来提升整体工作质量[4]。在品管圈模式应用过程中,品管圈小组会事先收集问题,明确重点问题,并制定相关优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建立责任机制、完善考核机制,以制度为导向对护理人员工作行为进行引导、约束,使其充分落实自身任务职责,不断改进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融人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慧品质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3):4-5.
[2]李秋建品質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 (09):118.
[3]李海莉品质圈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4):88-89.
[4]陈芳艳品质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460-7461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64-01
神经内科疾病病情普遍较为复杂,以脑血管疾病居多,患者年龄偏大,甚至部分患者病情危急,对相关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1]。我院神经内科为了进一步提提升日常护理工作质量,从2018年1月开始在日常护理管理当中融入了品质圈管理模式,获得了一定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品管圈实施前)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55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品管圈实施前)的55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上述患者已经确诊为神经性疾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当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为39-69岁,平均年龄为(53.43±6.22)岁;对照组当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 53.88±6.86)岁。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根据神经内科相关制度开展护理服务,嘱咐患者静卧休息,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反馈至主治医生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质圈管理模式:(1)建立品管圈小组。科室内部成立品管圈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另选取8名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作为组员。组长负责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并监督具体活动实施,将相关任务分配至组员。组员完成自身护理任务,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2)明确品管圈主题。小组开展讨论会议,确认品管圈圈名为“优化圈”,通过对护理工作细节进行优化、完善,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护理服务。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记录总结,探讨出问题解决方案,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持续性优化。(3)具体问题分析。品管圈小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查阅,发现神经内科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不扎实,缺乏护理风险预知能力,沟通能力有待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有待完善;患者及其家属心态不正,影响治疗。(4)优化措施。①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注意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作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同时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沟通,让患者家属能够给予患者情感支持。②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包括护理理论培训以及操作技能培训,不断改善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③建立责任机制,做到责任到人。一旦出现问题,对责任人进行追究,起到督促作用。同时要完善考核制度,将考核评分与护理人员实际业务绩效挂钩,发挥激励作用。④根据护理任务,优化排班,做到弹性排班,尽量增加早晨、夜晚重点时间段人手,确保各项护理服务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
以院内自制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共计100分,涉及病房环境、人文关怀、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等维度,分数愈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服务愈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以SPSS17.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问卷评分( 85.66±4.67)分,要高于对照组(94.22 5.11)分,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9.710,P=O.OO1),见下表1:
3 讨论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不仅要照顾患者身体,还要照顾患者情绪,对护理业务能力要求较高。我院神经内科为进一步改善日常护理质量,采取了品质圈管理模式。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满意度问卷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接近[2-3],这说明实施品管圈模式之后,神经内科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改善,患者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服务。
品管圈是由某些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小团体成员通过合作协调,对日常工作当中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以此来提升整体工作质量[4]。在品管圈模式应用过程中,品管圈小组会事先收集问题,明确重点问题,并制定相关优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建立责任机制、完善考核机制,以制度为导向对护理人员工作行为进行引导、约束,使其充分落实自身任务职责,不断改进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融人品管圈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优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慧品质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3):4-5.
[2]李秋建品質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 (09):118.
[3]李海莉品质圈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4):88-89.
[4]陈芳艳品质圈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460-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