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为了更好地活跃音乐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抓住“视、听、唱、奏、动、写、记、创”这八个要素,将美术渗透于音乐教学,启发学生“画歌意、唱画境”,即用画笔把歌曲的意境描画出来,用歌曲把图画的意境抒唱出来。将美术恰当地渗透到音乐课的教学之中,就能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艺术素质。
【关键词】音乐;美术;课堂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为了更好地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将美术渗透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美术在音乐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现用的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更体现了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这一作用。美术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许多简短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图画能轻而易举地表达清楚。低年级的学生文字阅读能力较差,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色彩绚丽、简单明了的插图,平时还注重多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图画资料,并且鼓励学生学会自己绘制,让学生在“童画”世界中学习音乐。
渐渐地,我在实施美术渗透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那就是抓住“视、听、唱、奏、动、写、记、创”这八个要素,启发学生“画歌意、唱画境”,即用画笔把歌曲的意境描画出来,用歌曲把图画的意境抒唱出来。
一、美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以其清晰的画面,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进美术欣赏,实施美术参透音乐教学,使其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从而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1.美术在音乐游戏中起“激趣”作用
音乐游戏是永远受学生欢迎、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游戏中往往需要学生扮演各种各样有趣的角色,像小花猫、小公鸡、小鸟等等。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第五课音乐欣赏《三个和尚》时,比较喜欢用它的歌作表演题材,在课堂上表演的学生一般都表演得比较成功,只是观众看着就分不清哪个是胖和尚、哪个是瘦和尚、哪个是小和尚了。这时,我让表演者戴上画有三个和尚诙谐相貌的头饰,这样一来,学生表演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精彩。所以说,教师按角色描绘制作相应的道具,或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头饰,这将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更易于把握角色特点,并理解音乐内容。
2.美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音乐课堂上,在组织学生欣赏音乐时,总是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歌(乐)曲的作者、内容、风格等,如果光用嘴巴去说,效果远远没有展示一幅图给学生介绍的效果好。
例如:教材第一册第三课中的歌曲欣赏《颂祖国》,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身穿节日盛装,维吾尔族人民在载歌载舞歌颂祖国场面的插图,用这种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服装、舞蹈特点一目了然,然后再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既节约了本不该浪费的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美术在音乐唱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过去,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里,唱歌教学往往是老师一句,学生跟一句,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严重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今新教材改革后,我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灵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美术引导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既能引起兴趣,帮助音乐记忆,又能学习音乐知识。
例如,在教一年级第二册的《数鸭子》这首歌时,我先把走的、跑的、站的、飞的等各具形态的小鸭子的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播放小鸭子叫声各异的录音,并加上一段“小鸭子戏水”的录音故事。老师活灵活现的讲演,使同学们浮想联翩,小鸭子戏水的画图在他们脑子里已具雏型。继而,一曲《数鸭子》的欢乐旋律划破了教室的静谧,学生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和着歌曲,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小鸭子的动作,当学生安定下来,我又引导他们观察小鸭子(画像)的头形、身形、眼睛及颜色,然后再播放歌曲《数鸭子》。随着轻快的乐曲,同学们尽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池塘、浮莲、远山、追逐嬉戏的鸭子……至此,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已是水到渠成了。
又例如,五年级的云南撒尼族民族民歌《转圆圈》,这支歌情调纯朴,节奏轻快、动静有致,富于浓厚的撒尼族民族色彩。我在教这支歌时,把预先准备好的云南风情画贴在黑板上,画中的竹楼、远山、草坪、月亮和欢樂的人群——展现在学生眼前。接着,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撒尼族的风俗习惯后,随之优美的范唱录音响起来,刹时,学生犹如置身于草坪上的人群里,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一阵激情后,我又启发学生根据绘画的意境和《转圆圈》的歌词展开想象:一轮明月由东升起,宁静的山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梢;远处群山朦朦胧胧,近处小溪潺潺流着。正当同学们沉醉在美好的意境中之时,不知哪位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月亮出来了!”于是,全体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齐声和着:“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有些学生还拿起牧童笛吹起来。一时间,“视、听、唱、奏、动、写、记、创”八大要素中的大多数都在课堂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欢乐的气氛中,一位学生指出黑板上那幅绘画仍未完全体现《转圆圈》所蕴含的意境,并要求老师批准他到黑板上作画。果然,他的想象画丰富多了:竹楼、群山、月亮、小溪、泉水、草坪,还有一群小朋友。画中情景交融,歌入画境,令人神往。
4.美术在音乐综合训练中的“形象思维”作用
如果我们能发挥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能更迅速、更准确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第九册第二课的综合训练第三题中,要求从列出的情绪(优美地、欢快地、坚定有力地、抒情地)中选择一种创作一首四个乐句的乐曲(书中没有任何创作提示)。此时,我用了四幅相应情绪的图画,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启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充分发挥音乐表现能力,懂得用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来描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迅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不同情绪的旋律,让你感受到美术在音乐中的无穷魅力。
5.美术在音乐教学中得“再创造”作用
每一次音乐课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们都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在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亲身感受用画笔把它描绘出来,将会收到你所想象不到的效果。
例如,二年级第三册的《过新年》这首歌,是一首典型的中国春节音乐,乐曲欢快热闹锣鼓喧天。在热闹的锣鼓打击乐的烘托下,学生情绪高涨,只用歌声与舞蹈,并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兴奋感受。此时,我让他们用彩笔把现在的心情及体会记录下来。同时,还播放了一连串的过春节的音乐,课堂气氛一再地推向高潮。在热闹的音乐声、锣鼓声中进行作画,更加促进了学生们的想象。不用老师讲解,他们已经知道将中国春节特有的敲锣打鼓、鞭炮满天、长龙飞舞、张灯结彩、儿童玩耍等等记录在画纸上,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与预料之中。
由上可见,美术渗透音乐教学法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音乐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二、实施美术渗透音乐教学的作用
实施美术渗透音乐教学法,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艺术学科的兴趣,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由推动了琴乐歌声、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的开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大整体素质,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苗子。这种教学法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积极调动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美术、音乐有其各自的特点,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彼此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只要我们将美术怡当地渗透到音乐课的教学之中,就能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艺术素质。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乐趣结合、美音结合、演创结合、师生和谐共处、具有高尚美感的音乐课堂教学法。
【关键词】音乐;美术;课堂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为了更好地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将美术渗透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美术在音乐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现用的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更体现了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这一作用。美术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许多简短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图画能轻而易举地表达清楚。低年级的学生文字阅读能力较差,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色彩绚丽、简单明了的插图,平时还注重多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图画资料,并且鼓励学生学会自己绘制,让学生在“童画”世界中学习音乐。
渐渐地,我在实施美术渗透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那就是抓住“视、听、唱、奏、动、写、记、创”这八个要素,启发学生“画歌意、唱画境”,即用画笔把歌曲的意境描画出来,用歌曲把图画的意境抒唱出来。
一、美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以其清晰的画面,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进美术欣赏,实施美术参透音乐教学,使其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从而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1.美术在音乐游戏中起“激趣”作用
音乐游戏是永远受学生欢迎、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游戏中往往需要学生扮演各种各样有趣的角色,像小花猫、小公鸡、小鸟等等。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第五课音乐欣赏《三个和尚》时,比较喜欢用它的歌作表演题材,在课堂上表演的学生一般都表演得比较成功,只是观众看着就分不清哪个是胖和尚、哪个是瘦和尚、哪个是小和尚了。这时,我让表演者戴上画有三个和尚诙谐相貌的头饰,这样一来,学生表演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精彩。所以说,教师按角色描绘制作相应的道具,或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头饰,这将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更易于把握角色特点,并理解音乐内容。
2.美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音乐课堂上,在组织学生欣赏音乐时,总是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歌(乐)曲的作者、内容、风格等,如果光用嘴巴去说,效果远远没有展示一幅图给学生介绍的效果好。
例如:教材第一册第三课中的歌曲欣赏《颂祖国》,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身穿节日盛装,维吾尔族人民在载歌载舞歌颂祖国场面的插图,用这种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服装、舞蹈特点一目了然,然后再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既节约了本不该浪费的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美术在音乐唱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过去,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里,唱歌教学往往是老师一句,学生跟一句,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严重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今新教材改革后,我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灵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其中“美术引导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既能引起兴趣,帮助音乐记忆,又能学习音乐知识。
例如,在教一年级第二册的《数鸭子》这首歌时,我先把走的、跑的、站的、飞的等各具形态的小鸭子的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播放小鸭子叫声各异的录音,并加上一段“小鸭子戏水”的录音故事。老师活灵活现的讲演,使同学们浮想联翩,小鸭子戏水的画图在他们脑子里已具雏型。继而,一曲《数鸭子》的欢乐旋律划破了教室的静谧,学生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和着歌曲,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小鸭子的动作,当学生安定下来,我又引导他们观察小鸭子(画像)的头形、身形、眼睛及颜色,然后再播放歌曲《数鸭子》。随着轻快的乐曲,同学们尽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池塘、浮莲、远山、追逐嬉戏的鸭子……至此,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已是水到渠成了。
又例如,五年级的云南撒尼族民族民歌《转圆圈》,这支歌情调纯朴,节奏轻快、动静有致,富于浓厚的撒尼族民族色彩。我在教这支歌时,把预先准备好的云南风情画贴在黑板上,画中的竹楼、远山、草坪、月亮和欢樂的人群——展现在学生眼前。接着,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撒尼族的风俗习惯后,随之优美的范唱录音响起来,刹时,学生犹如置身于草坪上的人群里,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一阵激情后,我又启发学生根据绘画的意境和《转圆圈》的歌词展开想象:一轮明月由东升起,宁静的山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梢;远处群山朦朦胧胧,近处小溪潺潺流着。正当同学们沉醉在美好的意境中之时,不知哪位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月亮出来了!”于是,全体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齐声和着:“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有些学生还拿起牧童笛吹起来。一时间,“视、听、唱、奏、动、写、记、创”八大要素中的大多数都在课堂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欢乐的气氛中,一位学生指出黑板上那幅绘画仍未完全体现《转圆圈》所蕴含的意境,并要求老师批准他到黑板上作画。果然,他的想象画丰富多了:竹楼、群山、月亮、小溪、泉水、草坪,还有一群小朋友。画中情景交融,歌入画境,令人神往。
4.美术在音乐综合训练中的“形象思维”作用
如果我们能发挥美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能更迅速、更准确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第九册第二课的综合训练第三题中,要求从列出的情绪(优美地、欢快地、坚定有力地、抒情地)中选择一种创作一首四个乐句的乐曲(书中没有任何创作提示)。此时,我用了四幅相应情绪的图画,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启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充分发挥音乐表现能力,懂得用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来描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迅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不同情绪的旋律,让你感受到美术在音乐中的无穷魅力。
5.美术在音乐教学中得“再创造”作用
每一次音乐课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们都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在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亲身感受用画笔把它描绘出来,将会收到你所想象不到的效果。
例如,二年级第三册的《过新年》这首歌,是一首典型的中国春节音乐,乐曲欢快热闹锣鼓喧天。在热闹的锣鼓打击乐的烘托下,学生情绪高涨,只用歌声与舞蹈,并不足以表达他们的兴奋感受。此时,我让他们用彩笔把现在的心情及体会记录下来。同时,还播放了一连串的过春节的音乐,课堂气氛一再地推向高潮。在热闹的音乐声、锣鼓声中进行作画,更加促进了学生们的想象。不用老师讲解,他们已经知道将中国春节特有的敲锣打鼓、鞭炮满天、长龙飞舞、张灯结彩、儿童玩耍等等记录在画纸上,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与预料之中。
由上可见,美术渗透音乐教学法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音乐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以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二、实施美术渗透音乐教学的作用
实施美术渗透音乐教学法,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艺术学科的兴趣,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由推动了琴乐歌声、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的开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大整体素质,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苗子。这种教学法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积极调动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美术、音乐有其各自的特点,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彼此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只要我们将美术怡当地渗透到音乐课的教学之中,就能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艺术素质。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乐趣结合、美音结合、演创结合、师生和谐共处、具有高尚美感的音乐课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