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4年春实行书院制以来,南京审计学院在硬件设施和制度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书院制的贯彻落实、改革对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书院制改革的目的三个方面做相关论述。
关键词:书院制;南京审计学院;改革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自2014年春实行书院制以来,南京审计学院在硬件设施和制度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南京审计学院的一员,笔者亲历了此次重大改革,既看到了改革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分别是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探讨,对应三个研究主题。其中,共发放60份问卷调查书院制在南京审计学院的贯彻落实情况,选取辅导员、学校后勤人员和在校学生各1名为代表,研究改革对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选用郑也夫先生《吾国教育病理》等著作,结合南京审计学院具体情况做文献探讨。
三、主要研究内容
1.书院制的贯彻落实
为了调查南京审计学院在校学生对书院制的了解程度,笔者所在团队于2014年11月共发放60份问卷,涵盖四大书院,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书院制概念的理解、对书院番号班、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看法。根据问卷反馈的情况发现,通过学校在改革前期的大力宣传,包括开宣讲会、公告栏宣传等方式,8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书院制的概念,也认同学校的改革初衷。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书院活动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活动通知不及时、活动执行效率偏低等。书院番号班内的学生联系较少,缺少沟通,没有书院班级的概念,班级凝聚力不强是其中较大的一个问题。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上述相关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和缓解,各大书院举办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比如润园书院已成功举办两届“润园杯篮球赛”,赛制新颖,以楼层为单位,加入女生定点投篮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影响力大,已成为润园书院的特色活动。至于新番号班级缺少交流问题,随着班级成员的接触,大家开始彼此熟悉,班级凝聚力也开始不断增强。总体来看,南京审计学院书院制的理念正在被很好地贯彻落实。
2.改革对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得失,这是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为此,笔者选取了与改革关系密切的辅导员、宿管、在校学生三个群体中的代表做了相关访谈。在对辅导员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学校这次改革,对辅导员A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原负责班级需要重新编排,工作地点变动较大,工作时间加长。对宿管阿姨B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量略有加大。对在校学生C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各级学生组织解散和重组后,其原某院学生会的部长职务也随即被撤销,其选择有二,要么重新竞选所在书院组织干部,要么服从安排,跨书院任某部部长职务,最终该学生选择放弃在学生组织的工作,可以说,此次改革给他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对此他虽然有所抱怨,但还是表示理解。这也是学校改革不能顾及各方利益的表现之一,后来校方也做了相关补救措施。
3.书院制改革的目的
书院,在我国有千年传统,但它与现代大学体制相结合却是新鲜感十足。国内在此方面的先行者仅有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这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多,所以南京审计学院这次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度很大。进行书院制的最终目的是为培养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践行“全人教育”的理念。
当下,困扰很多高校教师的一大问题是,学生普遍沉迷网络游戏或者离不开手机,对此,书院制体系下的“导师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导师制,简单来说,就是在各书院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通过经常的接触交流,导师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可及时帮其解决问题。这是书院制的一大优势,很好地避免学生对学校常规心理咨询的抵触问题,润园书院的“导师夜话”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书院制的第二大优势是“通才教育”。区别于传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书院制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大家在书院环境下彼此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此外,学校可以举办更多高质量的讲座和交流活动。
“导师制”和“通才教育”这两件法宝让书院制具有传统高校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其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在书院体制下,学院集中精力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书院则承担起学生专业以外的教学和全面发展的工作。教师和学生则必须在两个坐标系中为自己准确定位。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完成角色转变,书院制才能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和书院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协同运行,使高等教育的育人过程更加协调有序,最终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注:本文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关键词:书院制;南京审计学院;改革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自2014年春实行书院制以来,南京审计学院在硬件设施和制度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南京审计学院的一员,笔者亲历了此次重大改革,既看到了改革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分别是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探讨,对应三个研究主题。其中,共发放60份问卷调查书院制在南京审计学院的贯彻落实情况,选取辅导员、学校后勤人员和在校学生各1名为代表,研究改革对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选用郑也夫先生《吾国教育病理》等著作,结合南京审计学院具体情况做文献探讨。
三、主要研究内容
1.书院制的贯彻落实
为了调查南京审计学院在校学生对书院制的了解程度,笔者所在团队于2014年11月共发放60份问卷,涵盖四大书院,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书院制概念的理解、对书院番号班、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看法。根据问卷反馈的情况发现,通过学校在改革前期的大力宣传,包括开宣讲会、公告栏宣传等方式,8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书院制的概念,也认同学校的改革初衷。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书院活动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活动通知不及时、活动执行效率偏低等。书院番号班内的学生联系较少,缺少沟通,没有书院班级的概念,班级凝聚力不强是其中较大的一个问题。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上述相关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和缓解,各大书院举办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比如润园书院已成功举办两届“润园杯篮球赛”,赛制新颖,以楼层为单位,加入女生定点投篮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影响力大,已成为润园书院的特色活动。至于新番号班级缺少交流问题,随着班级成员的接触,大家开始彼此熟悉,班级凝聚力也开始不断增强。总体来看,南京审计学院书院制的理念正在被很好地贯彻落实。
2.改革对不同群体利益的影响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得失,这是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为此,笔者选取了与改革关系密切的辅导员、宿管、在校学生三个群体中的代表做了相关访谈。在对辅导员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学校这次改革,对辅导员A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原负责班级需要重新编排,工作地点变动较大,工作时间加长。对宿管阿姨B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作量略有加大。对在校学生C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各级学生组织解散和重组后,其原某院学生会的部长职务也随即被撤销,其选择有二,要么重新竞选所在书院组织干部,要么服从安排,跨书院任某部部长职务,最终该学生选择放弃在学生组织的工作,可以说,此次改革给他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对此他虽然有所抱怨,但还是表示理解。这也是学校改革不能顾及各方利益的表现之一,后来校方也做了相关补救措施。
3.书院制改革的目的
书院,在我国有千年传统,但它与现代大学体制相结合却是新鲜感十足。国内在此方面的先行者仅有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这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多,所以南京审计学院这次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度很大。进行书院制的最终目的是为培养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践行“全人教育”的理念。
当下,困扰很多高校教师的一大问题是,学生普遍沉迷网络游戏或者离不开手机,对此,书院制体系下的“导师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导师制,简单来说,就是在各书院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问题。通过经常的接触交流,导师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可及时帮其解决问题。这是书院制的一大优势,很好地避免学生对学校常规心理咨询的抵触问题,润园书院的“导师夜话”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书院制的第二大优势是“通才教育”。区别于传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书院制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大家在书院环境下彼此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此外,学校可以举办更多高质量的讲座和交流活动。
“导师制”和“通才教育”这两件法宝让书院制具有传统高校模式不具备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其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在书院体制下,学院集中精力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书院则承担起学生专业以外的教学和全面发展的工作。教师和学生则必须在两个坐标系中为自己准确定位。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完成角色转变,书院制才能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和书院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协同运行,使高等教育的育人过程更加协调有序,最终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注:本文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