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作文,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成了望而生畏的难题。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空洞乏味,胡编乱造,弄虚作假。究其原因,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胸无点墨;脱离生活实际,没有真实感受。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大文学家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阅读是积累作文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能开阔视野,带来大量信息,丰富写作的素材。然而,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写文,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美读美文,积累词汇
小学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绝妙之作,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去美美地读,让学生读得高兴、读得投入、读得回味无穷,让学生喜欢读每一篇课文。从中年级开始,我就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如让学生每人备一个词汇本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从取名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如“知识宝库”、“收藏夹”、“我帮你”、“淘宝”、“存折”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记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课余时间再翻翻看看,以增强记忆。由喜欢读课文,再引导学生读课外读物。这样,学生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阅读兴趣逐渐提高,阅读能力逐渐增强,词汇量自然而然随之增加。词汇掌握的多寡与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掌握较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才能使语言丰富。还可以通过“词语接龙”、“故事会”、“办手抄报”、“你一言我一语”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把在平时阅读中积累的新词,通过口头试用、作文再现、手抄报展示等,记住它的含义和用法,提高记词能力。学生坚持积累,到小学毕业,“存折”上的财富还是相当可观的,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二、品读美文,学习技巧
(一)指导解题,学会审题
要写好作文就得审好题目,就得紧扣题目写,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我大多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读题质疑或我为学生设计问题。如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脑海中产生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读课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
(二)体会内容,指导选材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朗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要指导他们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例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围绕“小斗士”写了两件事,一是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二是恩科西生病了还关心其他生病的孩子。教学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体会,这两件事最能表现恩科西“顽强与病魔作斗争”这一中心思想,然后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到:作文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素材来写。
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我在指导学生读课外书时,常常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材的。久而久之,学生只要读书,不管是教科书还是课外书,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学习作者选材的方法。
(三)领悟布局,学习谋篇
一篇文章中的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哪儿详写哪儿略写,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领悟体会课文的层次结构,详略得当,理解其好处。
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段落之间脱节或过渡不自然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因此,教学中我就注重这方面的指导。如《莫高窟》、《秦兵马俑》、《 徐悲鸿励志学画 》、《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课文中,都有过渡段或过渡句,这一过渡段(句)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使文章上下联系,过渡自然。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懂得了过渡段(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到其他文章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写作方法,再让学生模仿这些写法写一段话。长期坚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作文中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
三、赏读美文,学写句子
句子是作文的基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句话。写好句子,首先从写通顺开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优美的句子、诗文,增强他们的语感,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让学生写出通顺的句子。
把句子写具体,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普遍存在难度的问题,小学生作文都是一些简单句子的罗列,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句子训练的力度。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世界上处处有颜色,万物都离不开颜色;世界上的万物都不相同,哪怕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世界上更没有相貌、语言、动作、表情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时,注意学习一些颜色、形状、姿态、动作、表情等词语的运用;指导学生摘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结合课文进行扩句训练;等等。读练结合,学生就会慢慢悟出“具体”二字的含义,渐渐也就能把句子写具体了。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教材为例子,以阅读为依据,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中不教,作文必难。”只有从读入手,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学习写作知识,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责编陈剑平)
大文学家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阅读是积累作文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能开阔视野,带来大量信息,丰富写作的素材。然而,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写文,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美读美文,积累词汇
小学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绝妙之作,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去美美地读,让学生读得高兴、读得投入、读得回味无穷,让学生喜欢读每一篇课文。从中年级开始,我就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如让学生每人备一个词汇本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从取名就可以看出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如“知识宝库”、“收藏夹”、“我帮你”、“淘宝”、“存折”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记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课余时间再翻翻看看,以增强记忆。由喜欢读课文,再引导学生读课外读物。这样,学生的阅读范围逐渐扩大,阅读兴趣逐渐提高,阅读能力逐渐增强,词汇量自然而然随之增加。词汇掌握的多寡与作文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掌握较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才能使语言丰富。还可以通过“词语接龙”、“故事会”、“办手抄报”、“你一言我一语”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把在平时阅读中积累的新词,通过口头试用、作文再现、手抄报展示等,记住它的含义和用法,提高记词能力。学生坚持积累,到小学毕业,“存折”上的财富还是相当可观的,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二、品读美文,学习技巧
(一)指导解题,学会审题
要写好作文就得审好题目,就得紧扣题目写,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我大多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读题质疑或我为学生设计问题。如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脑海中产生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读课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是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
(二)体会内容,指导选材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朗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要指导他们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例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围绕“小斗士”写了两件事,一是恩科西与病魔作斗争,二是恩科西生病了还关心其他生病的孩子。教学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体会,这两件事最能表现恩科西“顽强与病魔作斗争”这一中心思想,然后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到:作文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素材来写。
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我在指导学生读课外书时,常常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材的。久而久之,学生只要读书,不管是教科书还是课外书,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学习作者选材的方法。
(三)领悟布局,学习谋篇
一篇文章中的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哪儿详写哪儿略写,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领悟体会课文的层次结构,详略得当,理解其好处。
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段落之间脱节或过渡不自然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因此,教学中我就注重这方面的指导。如《莫高窟》、《秦兵马俑》、《 徐悲鸿励志学画 》、《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课文中,都有过渡段或过渡句,这一过渡段(句)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使文章上下联系,过渡自然。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懂得了过渡段(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到其他文章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写作方法,再让学生模仿这些写法写一段话。长期坚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作文中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
三、赏读美文,学写句子
句子是作文的基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句话。写好句子,首先从写通顺开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优美的句子、诗文,增强他们的语感,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让学生写出通顺的句子。
把句子写具体,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普遍存在难度的问题,小学生作文都是一些简单句子的罗列,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句子训练的力度。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世界上处处有颜色,万物都离不开颜色;世界上的万物都不相同,哪怕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世界上更没有相貌、语言、动作、表情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时,注意学习一些颜色、形状、姿态、动作、表情等词语的运用;指导学生摘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结合课文进行扩句训练;等等。读练结合,学生就会慢慢悟出“具体”二字的含义,渐渐也就能把句子写具体了。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教材为例子,以阅读为依据,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中不教,作文必难。”只有从读入手,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学习写作知识,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