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籍修复师,一个古老而鮮为人知的职业,修旧如旧,是穿引于茫茫历史与现代文明之中,藏身在瑰丽珍宝背后默默无闻的手艺人。
岁月的流转,虫蛀、霉变、老化等问题,让一本本承载着华夏5000年厚重记忆的古籍、拓片日渐残破,古籍修复师的使命就是让这些残破重获新生。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里,伴着淡淡的香樟味,古籍修复师王斌正全神贯注地修补一本典籍。焦黄的书页上,纤细的毛笔蘸着特殊的糨糊匀速划过,满目的虫蛀残缺里,小镊子夹起大小相当的绵纸精准补漏,不规则的褶皱在笔直的木尺按压下渐渐平整如初。
“这本书破损比较严重,只能手工一点点地揭。”王斌一边盯着手中粘黏在一起的书页一边说:“我们这行讲究慢工细活儿,要耐得住寂寞。修复残损纸片时,既要紧盯书页,还要屏息静气。一个轻轻的呼吸,都可能将破碎的残页吹跑,让之前的工作付之东流。”说完,王斌拿起镊子小心地挑开一处卷起的毛边,发现毛边并不容易挑起,便立即拿起桌子上的喷壶,轻轻地向书面喷了些雾化的水,再用鬃刷轻柔地将书页刷几下,效果立见。
古书典籍属不可再生资源,修复工作如履薄冰。据王斌介绍,一册古书的修复,从分页到最后装订要经过溜口、闷水、倒页、折页、钉纸捻、齐栏、修剪、锤平、压平、下捻、装书皮、打眼穿线等几十道工序,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修复师,满负荷工作一天,也只能修复十几页。
中国古籍保护现状可谓悲喜交集——相比过去,技术上有了大幅度飞跃,但时间的流逝,也让大量古籍“病”得更加厉害。目前我国约有古籍5000多万册,其中1000多万册亟待抢救性保护,全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却不足千人。
从业人数稀少主要源于古籍修复对从业者素养要求很高。修书如修心,不光要有匠人的品格,还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修养,要对历史有敬畏心,对中华文化有持之以恒的热忱,并有一以贯之的保护意识。这样的高门槛,让不少年轻人即便有兴趣,也很难真正走入这个行业。古籍修复一度成了国家濒危行业。
直到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各地成立了古籍保护中心,境况才有所好转。2013年,国家图书馆正式成立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由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定期传授技艺。中国社科院、天津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古籍修复本、硕专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了解、走进这个充满着民族骄傲与文化自信的行业。
“补天之手, 贯风之情, 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是古人对古籍修复师的赞颂。可王斌觉得自己没那么伟大,只不过是尽力去修复每一页纸张、每一丝纤维,尽量恢复古籍本来的面容,为后人留下更加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让中华文明能够有据可查。
岁月的流转,虫蛀、霉变、老化等问题,让一本本承载着华夏5000年厚重记忆的古籍、拓片日渐残破,古籍修复师的使命就是让这些残破重获新生。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里,伴着淡淡的香樟味,古籍修复师王斌正全神贯注地修补一本典籍。焦黄的书页上,纤细的毛笔蘸着特殊的糨糊匀速划过,满目的虫蛀残缺里,小镊子夹起大小相当的绵纸精准补漏,不规则的褶皱在笔直的木尺按压下渐渐平整如初。
“这本书破损比较严重,只能手工一点点地揭。”王斌一边盯着手中粘黏在一起的书页一边说:“我们这行讲究慢工细活儿,要耐得住寂寞。修复残损纸片时,既要紧盯书页,还要屏息静气。一个轻轻的呼吸,都可能将破碎的残页吹跑,让之前的工作付之东流。”说完,王斌拿起镊子小心地挑开一处卷起的毛边,发现毛边并不容易挑起,便立即拿起桌子上的喷壶,轻轻地向书面喷了些雾化的水,再用鬃刷轻柔地将书页刷几下,效果立见。
古书典籍属不可再生资源,修复工作如履薄冰。据王斌介绍,一册古书的修复,从分页到最后装订要经过溜口、闷水、倒页、折页、钉纸捻、齐栏、修剪、锤平、压平、下捻、装书皮、打眼穿线等几十道工序,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修复师,满负荷工作一天,也只能修复十几页。
中国古籍保护现状可谓悲喜交集——相比过去,技术上有了大幅度飞跃,但时间的流逝,也让大量古籍“病”得更加厉害。目前我国约有古籍5000多万册,其中1000多万册亟待抢救性保护,全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却不足千人。
从业人数稀少主要源于古籍修复对从业者素养要求很高。修书如修心,不光要有匠人的品格,还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修养,要对历史有敬畏心,对中华文化有持之以恒的热忱,并有一以贯之的保护意识。这样的高门槛,让不少年轻人即便有兴趣,也很难真正走入这个行业。古籍修复一度成了国家濒危行业。
直到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各地成立了古籍保护中心,境况才有所好转。2013年,国家图书馆正式成立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由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定期传授技艺。中国社科院、天津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古籍修复本、硕专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了解、走进这个充满着民族骄傲与文化自信的行业。
“补天之手, 贯风之情, 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是古人对古籍修复师的赞颂。可王斌觉得自己没那么伟大,只不过是尽力去修复每一页纸张、每一丝纤维,尽量恢复古籍本来的面容,为后人留下更加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让中华文明能够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