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通脉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逐瘀通脉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逐瘀通脉胶囊0.4g、3次/d,甲钴胺500 mg、3次/d.对照组仅予甲钴胺口服,方法同观察组.两组均口服治疗四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x2=13.4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逐瘀通脉胶囊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测定患有慢性牙周炎的患牙和牙周健康的牙齿龈沟液与血清CRP水平,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牙周病组血清CRP中位数水平为3.28 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9 mg/L(P<0.05),但
目的 比较未行与行脑血管重建对成人出血性烟雾病患者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观察29例患者未经脑血管重建治疗成人出血性烟雾病患者(观察组)再出血情况,并与Saeki等、Yoshida等、Houkin 等研究的行脑血管重建治疗患者(对照组)的再出血率相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7例发生再出血,其中颅内血肿1例(14.3%),脑室出血2例(28.6%),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57.1%).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为24.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猝死将其分为猝死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猝死组年龄、糖尿病、脑梗死、吸烟史、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ApoB)基因突变对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152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高脂血症患者ApoB基因多态性.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分析不同基因型(非X+携带者和X+携带者)患者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内皮素(E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依达拉奉.采用ELE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ET、sICAM-1及MCP-1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T、slCAM-1及MCP-1水平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升高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2的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分别为(12.168±5.887)%,(11.316±8.57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462
目的 探讨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所致颅内感染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方法 临床药师在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护患者用药全过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与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结果 使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0 g,3次/d)+甲硝唑(0.5 g,2次/d)联合抗感染方案治疗8d,症状好转出院.结论 应根据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所致颅内感染的部位和途径,确定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和制定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