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及触杀性药剂筛选

来源 :林业与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_1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广东地区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的形态特征和发生及为害规律;并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筛选出了防治樟巢螟幼虫的高效低毒药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樟巢螟幼虫体棕黑色,中胸至腹末背面有1条灰黄色宽带。成虫全身灰褐色,后翅棕灰色,雌雄成虫主要形态区别在于雄虫头部两触角间着生1~2束向后伸展的锤状毛束。樟巢螟在广东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群集筑巢啃食叶片。在广东省的寄主植物主要包括樟(Cinnamomun camphora)、肉桂(Cinnamomun cassia)、山胡椒(Lindera gluauca)、山苍子(Litsea cubeba)等,其中以香樟受害最为严重。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毒死蜱乳油、马拉硫磷乳油对樟巢螟2~3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100倍稀释液处理24 h后幼虫死亡率达100%,氯虫苯甲酰胺500倍和马拉硫磷250倍稀释液处理组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55%和80%,48 h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0%。毒死蜱1 000倍稀释液对樟巢螟的LT50最小,仅为12.6 h,击倒速度最快;其次为马拉硫磷250倍稀释液,LT50为15.8 h,氯虫苯甲酰胺的击倒速率相对毒死蜱和马拉硫磷较慢。综合防效和价格成本等因素,70%马拉硫磷乳油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对樟巢螟幼虫的综合防效和毒死蜱相当,因此建议选择70%马拉硫磷稀释250倍用于林间防治樟巢螟幼虫。
其他文献
<正>为了让挂钩点村——大仓镇小三家村委会的贫困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巍山县档案局组织干部职工于1月18日开展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和送温暖活动。(巍山县档
一、区域农技站组建理念在新形势下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改革,组建区域农技站是当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的一大趋势,是适应当前机构改革发展的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为"
由四川贝尔(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年产 2万吨 NIDA新工艺草甘膦原药生产装置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精细化工集群区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四川贝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生物学特征1.植物形态水飞蓟为优良的护肝药物,属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开花期较长,一般6~7月就陆续现蕾开花,株高100~150匣米.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基生叶平铺地面,叶大、
摘 要: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语言能力。开展故事教学建构快乐英语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生动描述、激活期待,即兴表演、指导应用,创新复述、凸显个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故事教学法;人文素质;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4-0084-0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主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