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资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能丰富课堂知识。它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课程资源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各种教学仪器、实验药品、教学标本、教学模型、教学挂图、学校图书等。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是各种课程资源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的实现都是在学校教学中完成的,离开了学校课程资源,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就成为空话,教育教学目的就难以实现。
  首先,要利用好学校多媒体教室,因为制作的课件只能在多媒体教室中才能完美的展现出来。每当你在电教室上课时,会激发学生很大的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就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现在还是有限的,经常会遇到好多教师争抢电教室,几节课不在电教室上,学生会提出要求到电教室上课,我只能耐心向学生解释,尽量满足学生要求。为了弥补多媒体教室的不足,我想办法在教室利用投影仪、电视等手段完成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像发达地区一样会走进每个教室。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实验室资源。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学校培养人才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验室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学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验证,学生才会认可。好多科学家都是通过坚持不懈实验获得成功的。如居里夫人1889年在华沙做家庭教师,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领她来到实业和农业博物馆的实验室,从此她对实验室着了迷,只要有时间,她就来实验室,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实验。在这里培养了她对实验的特殊爱好和基本的实验技巧。后来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在非常艰苦的实验条件下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1911年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不断实验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可见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教学资源配置中,国家投入资金在学校建设实验室,可以说,实验室教学资源是对教学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探究,亲身并直观感受到实验的乐趣,获得知识的幸福。
  再次,不能忽略教学标本、教学挂图、学校图书这些有形资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教学标本、教学模型、教学挂图直观具体,看的见摸得着,学生通过面对面的观看,对有些模型的拆卸组合,能很快的理解掌握,明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借阅学校图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不明白不理解不知道的问题,通过查阅图书得到答案,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会从很大程度提高学习兴趣,有兴趣,难能化易。
  二、充分利用媒体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媒体资源非常丰富,有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特别是互联网中有与每节课相关的资料,如教学软件、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能极大的充实课堂内容。我在过去教学中很少利用,自从利用网络下载教学软件汲取精华制成课件,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记得有位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经常不能集中,不是左顾右盼就是低头在桌箱玩弄,成绩不理想,我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制成课件教学,这位学生原来的不良习惯没有了,而且听讲特别认真,成绩提升很快。后来我和这位学生进行了交流谈心,了解到他原来认为课堂上老师讲的就是课本内容,没有新鲜的,我看书就会知道,老师讲的他根本没听,课后又没有时间看书,导致成绩不好。改用利用课程资源制成课件教学,有了丰富信息的刺激,这位学生感到新鲜,注意力能集中,老师讲的就能记住,因而成绩提高很快。可见充分利用媒体课程资源教学非常有效。
  三、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社区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学校课堂不可能做到的。如城市的博物馆、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农村的养殖场、果园、农田、周围的自然环境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区课程资源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如在学习生物学《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时,农村学校的学生只有走出校园,就可以看到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环境。学生很快明白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学生到博物馆、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参观,会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对学生一生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每学期都应安排适当的时间参观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我曾经在组织学生在学习昆虫相关知识前,我布置学生利用大自然探究某些昆虫的生活史。有位学生在家进行了这样的探究,他发现院内飞行着一种像蜂类但腰很细的昆虫,先在院内向阳温暖的有土壤地方打洞,洞打成后不久叼来一只僵直的小虫,藏在洞口附近,再次对事先打好的洞进行一番修理,把小虫拖到洞口,自己先爬进洞,掉过头把小虫拖入洞内,爬出后,飞舞着用足把土推入洞内,嗡嗡嗡叫着用头一次又一次压实,再次运土,这样进行多次直至洞口填平。这位同学为了继续探究,进屋前在洞口周围画了一个圈做记号,等他从房内出来时画的圈不见了,他很惊讶,是谁抹去的?他就又画了一个圈,这时发现小昆虫飞着用足把他画的圈抹去。他又画,又抹去,好多次后他不再抹去,直接刨开洞把小虫运走,重新找位置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埋好。在课堂上这位同学叙述了探究的过程。提出了好多相关问题,这种昆虫名字叫什么?叼来的小虫为什么是僵直的?为什么不把小虫吃掉要埋到土洞里面?我一一作了回答。这种昆虫俗名细腰蜂,学名叫蜾蠃。蜾蠃主要捕食稻螟蛉、玉米螟、棉红蛉、粘虫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细腰蜂的腹部未端有带毒的螯针和产卵器,繁殖后代时,先用螯针把螟蛉幼虫刺晕再叼运,所以虫是僵直的。把产卵器刺入螟蛉体内产卵,再把螟蛉拖进土洞里藏起来,是为了繁殖后代,所以不吃掉。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即以螟蛉为食,而后化蛹长成蜾蠃。通过上述活动充分利用了课程资源,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和鼓励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
  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围绕教材挖掘利用学校、媒体、社区和各种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才能全面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都知道,教学生“学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其素质。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因为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这就是说,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良好的自学习惯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驱力与惊人的效应,甚至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我认为帮助学生克服学
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恋爱观的认识与态度,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大学生能认识爱情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顺利的度过大学时期,取得爱情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界普遍认可的教学形式。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
期刊
当今学生除在学校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通过看、听、读等方式接受信息,在学校上课老师留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也是很有限的。学生课外喜欢做的事是: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上网
跑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中、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跑都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在跑的教 Running is an
期刊
回声话语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具体日常会话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回声话语重新定义为“说话人在话语形式上或心理思想上重复部分或全部前述话语,以此来表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比老师给他问题,叫他去思考效果好得多。但是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有时候教师怕耽误太多的探究时间,盲目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探究更多更有趣的科学知识,要想让学生能真正学到对社会有用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率先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需要探索出符合生态文明和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城市建设走低碳发展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对当前我国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