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改变上海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ei8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展会赛事给城市提供了一次规划和改造的契机,无论是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还是广州亚运,都让城市不同程度实现了对老城区的开发和再利用。”
  
  “世博给上海带来了很多选择,但是世界上没有一座成功的城市能在6个月里建成。”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马德里案例馆举行的“开放城市”(OpenCities)论坛上,马德里馆总协调人倪毅萧(IgnacioNino)感叹,他坐在11位来自其他城市馆的代表中间,刚刚听完一轮城市发展“头脑风暴”。
  城市化问题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麦肯锡公司近期发布的《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报告,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3.5亿,达到10亿。到2025年,中国将有219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欧洲目前只有35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24座城市人口超过500万。
  上海,这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活生生的城市发展实验。
  
  竞争力之源
  
  新与旧的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必选题。
  在国外旅居多年的中国人回到上海,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夸奖大概是:上海真像纽约,或者上海真像东京。本地人怡然自得地享用这样的赞美时,望一眼参差不齐的城市天际线,难免有些缺憾。
  一度,整个上海如同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到处兴建高楼大厦,对此英国《金融时报》冷眼旁观道,“污染严重的黄浦江两岸密布混凝土公寓高楼的住宅小区,几乎没什么绿化(晾的衣服倒是不少)。公园很少,游乐场几乎闻所未闻;行人专用区有限,步行被视为该市最危险的运动之一。”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能够蕴含上海的历史和特色?
  “城市的竞争力来自这个城市的特色。”英国伦敦“开放城市”资深顾问GregClark说。
  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平衡新旧城区的规划,许多城市都从这样的“阵痛”中走过。巴塞罗那案例给这道开放题提供了一种选项。
  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区巴塞罗那案例馆,处处都是视频映象组成的“双面镜”——左手,是巴塞罗那市中心老城区,右手,是巴塞罗那新创新城区。这一“双面镜”的设计,体现了新老城区的和谐共生。
  老城区一直是巴塞罗那政治活动的中心,中心地段有很多哥特式建筑。在旧城保护和利用过程中,这些古老的建筑或者被严格保留原样,或者适当添建与改建,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图书馆、酒吧,老城区旧有格局和富有特色的建筑街区被原汁原味保留。
  在新城住宅区的规划上,巴塞罗那同样有可取之处。一些城市CBD和城郊工业区周边一到晚上就空空荡荡、漆黑一片。巴塞罗那将旧工厂改建成新型公寓或综合体育馆,加强教育、文化、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让新城同样具有高品质生活水准。
  “大型展会赛事给城市提供了一次规划和改造的契机,无论是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还是广州亚运,都让城市不同程度实现了对老城区的开发和再利用,这种改造所取得的影响是长远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石楠教授表示。世博园区工业用地改头换面,在后世博时期投入商业用途,将与陆家嘴板块和虹桥板块遥相呼应。
  
  复活自行车
  
  自然与城市的和谐,是发展绕不开的挑战。
  “巴塞罗那不止有足球,还有……”类似这样语句几乎是每个案例馆代表的开场白。对参与国家而言,在世博会上输出生活方式或理念,意义不逊于输出文化。
  “在上海如果一个男人骑自行车,找女朋友是不是很困难?”欧登塞案例馆工作人员Nina来沪不久,但已经对“行情”有几分了解。不过在丹麦作家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骑自行车是一项“日不落”时尚。
  欧登塞案例馆是一个开放式的露天展馆,由丹麦著名建筑设计工作室Kvorning设计。展馆前方金色的太阳脸标志是安徒生乃至欧登塞旅游业的象征。这张脸大有来历,是根据在欧登塞出生的安徒生的剪纸而做成的。
  用钢结构和玻璃搭建的圆形露天空间中,则展示了各种吸引人的自行车和骑车装备,游客可以寻觅到铝合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环保自行车的身影。
  300平方公里的土地,500公里的自行车道,这番不可思议的数据,在丹麦第三大城市欧登塞真实存在。在欧登塞人眼里,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运输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城市发展的代价之一就是汽车尾气肆虐。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欧登塞舍弃汽车、复活自行车的努力奋斗史让人们看见希望,越来越多人体会到,环保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中国骑自行车的人很多,但是他们一有钱就去买小汽车,和我们完全不一样。”Nina感慨。
  
  廉租房也可以是“豪宅”
  
  人与城市的和谐,贯穿着发展的过程。
  以高福利著称的欧洲国家,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了自己的人文关怀。西班牙马德里馆由一座通体附满竹子,被称为“竹屋”的房子和一座名为“空气树”的奇特建筑构成,“绿色”和“人性化”是该馆的亮点所在。
  位于西班牙的“竹屋”原型是一幢廉租房,上海的“竹屋”则变成一座展馆。建筑外部保留了竹屋的原貌,但为适应上海的气候稍微进行了修改。参观者在欣赏时,就能了解如何通过建筑结构中集成的一些元素,诸如制冷和灯光控制等简单操作,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高科技高投入,廉租房也有“新造法”。“今年9月份我们将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就上海的经济适用房进行合作。”马德里案例馆总协调人、马德里全球国际战略与发展CEO倪毅萧告诉记者,其中主要是进行技术交换和交流,马德里有1200位设计师,其中很多在国际上很有名,“设计”将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对经济适用房,马德里很多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其中包括外墙对竹元素的应用,这些想法和设计也可能会被带到上海。
  “空气树”也是马德里馆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幢建筑配有小型的风力机用于“生产”电能,还另外配备有大型风扇用于为参观者降温。
  在马德里Vallecas小镇的生态大道(EcoBoulevard)上,人们建造了三棵生物气候学树,该树由Eco-sistemaUrbano事务所的BelindaTato设计的,而马德里馆中的“空气树”便是这三棵其中一棵的复制品。这一建筑在面对公共空间的问题中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尝试。
  一些地区正打算将“空气树”复制到当地。如澳门特区有关政府官员在参观完后,觉得“空气树”对于澳门这样气温较高的地区来说非常适宜,而北京奥运村也向马德里馆表达了希望复制“空气树”的强烈愿望,希望“空气树”能成为市民乘凉休闲的好去处。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曾断言:娜拉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走不下去,只好再回到她不喜欢的那个家中;还有一条路,就是堕落。    “在你的城市,1000元能买什么?”  这是一家法国时尚杂志发起的调查。答案分别为在巴黎享受一家中档法式餐厅的二人晚餐,在纽约品尝某家名店的6人份甜品,在东京进行150分钟的日式按摩,在上海做一次45分鐘的SPA,在北京买一条本土时尚品牌的短袖连衣裙。  但是在陕西省西乡县,它意味着一头牛
一次,我去一所公关学科的学校里采访。为了让学生增强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一个极高水平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必须做一件你平日里不敢做的事。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薄弱的一面,而且往往薄弱得不可思议,令人发笑。有人一见领导就发慌,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有人很会讲话,但一到公众场合就吓得张不开嘴……总之,人们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弱點。遗憾的是人们对自身的弱点漫不经心,甚至有意无意
上海律师界卧虎藏龙,搞法学探索研究的人也很多,他们只是没有机会展露。我的获奖定能激励更多的年轻律师在法学研究上做到更好。      位于巨鹿路富民路口的办公楼内,阳光明晃晃地照进了位于二楼的一间办公室,盛雷鸣正伏案处理着文件,墙上的时钟定格在了8点。  盛雷鸣,上海市中茂律師事务所主任律师,也是“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开展至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律师。  表彰大会后的几天,同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
《诚斋杂记》中提到“飞英会”,说范蜀公居许下,造一大堂,题额为“长啸”,高广可容纳十位客人。堂前有荼蘼花,春季花繁,宴客其下,互相约定如有飞花坠落在某人酒杯中,此人必须罚饮一杯。正当大家笑语喧哗之际,一阵微风拂来,花瓣纷纷落下,满座杯中都飞入荼蘼,结果人人受罚。事后人称此会为“飞英会”。读罢情趣盎然。  古人“酒赏”的风雅格调自不必多说,光想着一干文人雅士,端坐堂前,以落花为引,漫花倾杯的盛景,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不敢感慨,虽然那正是自己或身边友人有很多人事变幻沧桑之际,所以总歆羡别人怎么能自自然然地过活长大,顺适地去踏上人生的一个个阶段,而自己却似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又仿佛胸前别了一个名牌,上书“女作家”或“文人雅士”,临事必须挤出一些对人生的诠释或冷然以观——极可耻的。  高中的死党之一猫咪去年年底做妈妈了。我得知消息的第二天突然兴起地丢下一切忙碌跑了去,到她病房时是空的,问了
我妹妹和妹夫购买了一套毛坯房,从此我们就再也无法正常交谈了。两个月来她的所有话题都离不开卫生间的地砖。陶瓷、花岗岩、大理石、金属、人造石、木材、玻璃和胶合板,可供选择的材质五花八门。我还从未见过我妹妹这样痛苦过。“选择范围实在太大了。”她说道,接着她双手抱头,又埋首于她随身携带的地砖花色目录中了。  我做过统计和调查:我家附近的商店里有48种酸奶、134种红葡萄酒、64种清洁剂,总共3万多种物品。
上学这条出路,断了  《新民周刊》:你上学的时候,姐姐给你写信:“只有上学才是我们的出路,只有上学才能让我们过上好生活。”而你从中专到博士,从梁庄到北京,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到现在?  梁鸿:在我们那个年代,上世纪80年代,对我这样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来说,上学是唯一的出路,没有别的路能够变成城里户口吃商品粮。当时,考上学不是考上本科,哪怕考上中专也行。变成城里人,吃饭有保障,这是最低的生存要求。
读到无际大师的“心药方”,说到不管是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必须先服十味妙药,才能成就,是哪十味妙药呢?他说: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这十味妙药要怎么吃呢?他又说:“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
《诗经》用凝练隽永的诗行,将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展现,为今人生存与工作提供一种换位式、穿越式思考。  通过辛勤劳动收获幸福,不只是现代人的事业追求,古人也不例外;当今职场中遇到的困惑与矛盾,两千年前的人们同样会遇到,当我们在现实中感到困惑迷惘时,回顾《诗经》或许能找到见仁见智的启迪。古人的“事业”,包含了为官之德、公务之责、做人之本,等等。  为官之德。《甘棠》中的“召伯”,以一棵甘棠树为切入点,
人生在世,俗事缠身。为生活而忙碌,为名利而奔逐,再加上红尘喧嚣,安静、宁静,就成了一份难得的享受。  很羡慕乡下老人。冬春时节,农事不忙,他们喜欢篱下闲聊。拿一只脚凳,坐在篱笆下、南墙根,老棉袄一揣,旱烟袋一端,一袋一袋地抽着。生命里透着一份从容和潇洒。  其实,这些人并不富有,可他们懂得顺乎自然,顺乎性情,不贪婪,不苛求。于是,心中无欲。无欲则心静,心静则体闲。说到底,这些人,终是因了心态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