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鉴别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定位意义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研究消融成功的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术中12导联心内电图特征,得出快速有效定位左右心室流出道的方法,以期术前有效判断靶点方位,减少手术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定位在流出道,且术中12导联心内电图特征,选取室性心律失常时V1导联呈rS或QS型,下壁导联主波向上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分成右心室流出道组(n=125)和左心室流出道组(n=32)。测量并分析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的V2导联R波最大偏移指数(V2导联R波达峰时间/V2导联QRS时限)、V2导联R波振幅指数(V2导联R波振幅/V2导联S波振幅)、SV2/RV3指数(V2导联S波振幅/V3导联R波振幅)、移行导联S/R指数(胸前导联移行区的前1个导联S波振幅/移行区导联的R波振幅)、移行区指数(TZI)。

结果

当V1导联呈rS或QS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时,无论心脏有无转位,敏感性最高是V2导联R波最大偏移指数87.5%,而特异性最高是移行导联S/R指数88%,SV2/RV3指数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如移行导联S/R指数,阳性预测值最高是移行导联S/R指数60.5%,阴性预测值最高SV2/RV3指数95.2%。

结论

移行导联S/R指数≤1.0提示左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可作为一项新的特异性高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发生的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病因。方法对学校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腺病毒(Adenovirus, AdV)阳性标本扩增六邻体基因并测序。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学校,涉及2个班级,二(3)班12例、三(4)班13例,均在2号教学楼二楼、三楼西侧。所涉病例从9月3日至9月12日共发病25例,发病高峰在10、11日,临
目的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12-A2和EP15-A2文件,评估一种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腺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的性能。方法参照EP15-A2文件方法,选用高中低3个浓度的样本,每个样本每天重复测定4次,持续5 d,计算总不精密度。应用EP12-A2文件方法,制备C50、C50-20%、C50+20%浓度样本,重复检测40次,验证C50±20%是否在C5~C95区间之外。应用EP12
目的分析2017年吉林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基因型别,区分疫苗株与野毒株。方法2017年1~3月在吉林省收集到的10份疑似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或咽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用普通PCR扩增病毒的ORF22、ORF38和ORF62的特定区域。用ORF22的5个SNPs确定病毒株的基因型别,用ORF38和ORF62的4个SNPs
目的分析2017—2018年泰安市柯萨奇病毒A4型(Coxsackievirus A4, CV-A4)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2017—2018年到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且临床表征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特征的患儿咽拭子样本共60份,利用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通用引物,经荧光定量PCR进行鉴定。核酸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测
目的探讨急诊科住院患者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感染发生情况,为临床急诊科预防HR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急诊科2018年11月~12月收治的9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咽拭子,开展HRV检测和进化分析。结果94例急诊患者中17例HRV检测阳性,阳性率为18.09%;2018年11~12月出现多种HRV流行,分别为A9、A10、A16、A31、A73、B42和C3型
目的探讨西双版纳州感染嗜肝病毒和结核杆菌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医疗机构制定有效的合并感染其他疾病的登革热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和2015年西双版纳州感染嗜肝病毒和结核杆菌住院登革热病例进行病例症状、体征和相关生化指标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嗜肝病毒登革热病例临床特征典型,尿常规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和高乳酸脱氢酶的发生率低;感染结核杆菌登革热病例休克、高红细胞比容、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
肠道病毒D68(enterovirus D68, EV-D68)首次于1962年被分离,随后少有报道。近10年,随着其基因多样性迅速增加,EV-D68在世界范围内的检出率开始增高。自2014年EV-D68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暴发流行以来,更多研究报道了其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然而,EV-D68的致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也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的疫苗以及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家庭监测系统了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治疗发放情况、危险因素及其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来自百多力家庭监测注册研究,入选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植入德国百多力公司带有家庭监测功能的ICD患者。每半年提取家庭监测随访数据1次,内容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心室颤动(室颤)发作情况,ICD识别和治疗情况。并由电生理专业医生评估IC
目的随着心脏磁共振和心脏CT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肥厚型心肌病(HCM)肥厚部位与心电图的关系的研究逐渐深入。本研究通过精准分析HCM不同肥厚部位的心电图特征,初步探讨不同类型的HCM心电图诊断流程。方法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9例均行心脏双源CT检查且临床确诊为HCM且不合并其他心血管或者非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据肥厚部位将其分为单纯心尖型(仅心尖肥厚)、心尖混合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慢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率,并探讨ICD程控策略。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植入ICD[包括单腔、双腔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223例,所有患者按指南既定程控方案设置,其中仅监测区设置为≥120次/min至<187次/min,并定义为慢频率室速。随访期间若观察到慢频率室速发作负荷≥10%或出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