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30岁,因停经9个月,不规律腹痛3 h,于2004年7月1日入院,末次月经2003年9月24日,预产期2004年7月1日,孕期经过顺利.B超检查:晚期妊娠,单活胎,头位.查体:T 36.5℃,P 84次/min,R 20次/min,BP 100/70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无异常.产科检查:枕左前位,胎心率140次/min,宫缩不规律,骨盆外测量值正常.肛诊:宫口未开。

其他文献
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开展10多年来,LC后发生肠系膜血栓形成导致肠缺血坏死的病例屡见报道.本文通过CBM及Medling光盘检索,收集到1994~2001年国内外不同作者报道的病例共10例.其中60岁以上者8例,除Talbot等[1]报道的2例性别不详外,另8例患者的男女之比为3:5.肠缺血多发生在LC后3~4 d,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
目前,移植已经成为解决许多终末期疾病的重要方法,伴随移植而来的则是长期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因免疫抑制剂具有较窄的治疗指数,常需进行药物浓度监测。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基因与药物代谢关系的一门学科,为免疫抑制剂在不同个体达到靶浓度治疗方案的设定提供了重要帮助,同时有利于个体化治疗的实现。本文就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基因组学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9
晚期肿瘤患者多伴有恶病质的发生,这些患者身体功能减退,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变差,存活率明显下降。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恶病质的手段十分有限,深入了解肿瘤恶病质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从新的角度探索有效治疗手段是必要而迫切的。最新的研究表明,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是肿瘤恶病质一项重要的特征,白色脂肪组织的这种转变导致脂肪动员增加,并使机体能量过度消耗,这可能是肿瘤恶病质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主要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1R)对裸鼠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Bal B/c裸鼠胸膜腔内注射人肺腺癌A549细胞,构建裸鼠正位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TAE226治疗组,分别经口灌胃双蒸水和TAE226(20 mg/kg),观察两组裸鼠的胸腔积液、肿瘤重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胸水上清液IGF-1R蛋白的表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传统的服务理念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已成为医院除了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外的最主要竞争策略.本文提出从营造医院人文气氛;开展礼仪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演示日常护理工作情景;尊重患者人格;建立出院患者回访制等方面做起,把患者的需要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全方位地去关爱生命,不断深化护理服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