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优秀的妈妈

来源 :健康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四岁,在自家人眼里当然是美得不能再美,好得不能再好,朋友圈点赞党们也天天“好萌”“好美”“好聪明”的夸。但除了这些不能太当真的赞扬外,女儿尚没显示出什么过人天赋,也没看出什么其他孩子都没有的美好德行。
  这篇文章绝对不是育儿成功案例,而是一个普通妈妈的成长心得。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规划控制狂,做妈妈就是世界上最绝望的工作。不光因为小孩口水鼻涕,乱图乱画,更是因为他们多变,你控制不了孩子,甚至影响也有限。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会让自己烦恼
  如果你是个特别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当妈妈也一定烦恼无穷。


  从怀孕开始就有无数的人试图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能否喝咖啡,穿高跟鞋,胎发要不要剃,该付出多少努力坚持母乳喂养,孩子要比大人多穿还是少穿一件,上音乐课亲子班有没有用,该穷养还是富养,几岁该开始读书识字,经常加班出差是不是不负责任的妈,等等等等……
  试图评论影响你的有你至亲的亲妈,有你的婆婆,有学术权威的医生育儿专家,有月嫂育儿嫂,有你心里不以为然的各色熟人,也有你无话不谈的闺蜜,甚至钦佩羡慕的时尚辣妈同学或事业家庭皆完美的女上司。另外,别忘了还有小区里别家孩子家长/阿姨/奶奶姥姥,还有你在医院游乐场幼儿园撞见的别家孩子家长/阿姨/奶奶姥姥,甚至门卫、保洁、商场售货员、出租车司机等各色路人……
  他们提出意见或建议大都源于好心,希望让你受益于他们的知识经验;但有时也未必都那么好心,只是源于喜欢挑剔指责的本性;最激进的人有时是为了确认自己选择的正确,尤其是那些并不容易的选择——比如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或者当了妈妈还在职场全力向前冲),比如让孩子上了国际学校(或者公立学校)。
  选择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会一边倒地支持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并批评打击所有不一致的行为。各种骇人听闻的例子如“4个月产假让我后悔四十年”“中国教育是怎么毁掉了孩子”都是他们最爱宣传的……
  无论别人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很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这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折磨。
  别太在意别人的意见
  因为这些苦恼,当妈妈教会了我很多从前做不到的事,教会了我别太在意别人的意见,面对批评的声音坚定坚强。
  从五年前怀孕女儿至今,我惊讶地发现孕育/照看一个小生命会给我带来如此多的关注,我想要和不想要的关注。
  我曾经和一个喋喋不休试图说服我“孩子一定要剃掉胎发”的出租车司机大吵并半路下车;和最爱护善待我的一位女神领导陷入战争,因为她坚信“母乳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并送了我价值上千美元的吸奶泵作鼓励,而我日夜挣扎了五个月后还是一天产不出200毫升的奶而最终崩溃。
  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当时是忿恨别人,不如说是因为对自己的怀疑自责,所以反应过激。
  残酷的事实是:当妈妈,你怎么做都有人觉得不对,觉得不够好。
  但也正因为此,其实你怎么做都是对的,都是好的。
  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模式,坦然接受所选的好处和坏处。别人的意见,你高兴就听听,不高兴就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心情好就笑笑,心情不好就直接走开。
  说到底,这是你的生活,你的孩子,与别人何干?
  当妈教会了我欣赏与我不同的人
  我从小外向活泼,是老师年年评语写“开朗大方,热情友善”的那种孩子,后来职场教育强调的也是“团队合作,表达自我,善于社交……”,所以对于别人的内向/冷静/保持距离/不喜热闹,我能够迁就,但总不喜欢。
  但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看出她不是我希望的那种阳光热情的孩子:她警戒心很强,拒绝和陌生人打招呼,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和其他孩子亲近,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经常嫌“太吵”,一个人坐在家里翻书拼图很久也不出去玩,偶尔学骑自行车滑鼠也是小心翼翼谨慎异常。
  但我那么爱她,所以我第一次全心接受了这些我原不欣赏的性格。
  我慢慢理解她说的话相对她的年纪是经过很多思考的,她表达出的情感是慎重真切的,她不愿意配合一些社交活动,不是故意为难,只是她真的不喜欢,她貌似孤单胆怯,其实有她的自在快乐的小天地。
  我不再要求,更不再担心,真正爱着她本来的样子。作为副产品,我发现自己对周围人的宽容接受度也大大上升。
  除了性格,在另外一件小事上我也变化甚大。我对衣饰外貌比较在乎,女儿的衣服/毛毯/床品/推车/围嘴/鞋帽甚至尿布的颜色式样我都很在意,力争有品且搭配协调,自然和帮助照顾女儿的奶奶姥姥也没少冲突。
  然而自从女儿两岁开始对穿什么有自己的意愿,这场战斗我就全然失控。以她自己的爱好,常常全身都是鲜艳的颜色,布满米老鼠/HelloKitty/迪斯尼公主等各色图案,全然不搭。
  我从最初的武断作主,努力说服,到有技巧的给她“框框内的自由”(预先挑选出两到三件都还OK的选择让她选),直到最后终于接受了:给她选择的信心和权利比让她穿大人觉得好看的衣服更重要。
  承认自己的不能
  像所有妈妈一样,如果可能,我当然希望女儿成绩优异,拿奥数金牌,得钢琴大奖,去常青藤,成窈窕淑女,约会靠谱青年。但我也知道,她会成为什么由不得我作主。
  事实上,比自己“条件好那么多”/倾注了无数爱心和资源/从生下来就比自己小时候健壮聪明的孩子,长大后也许永远达不到自己同样的高度,这对于父母是很难接受的,尤其是一生优秀一直胜利的父母。
  然而对于那些在孩子在幼儿园时就规定他应该去美国东岸常青藤还是西岸斯坦福,是该做律师还是当艺术家的父母来讲,我还是想说“大家想多了”——即使我们自己就是来自哈佛斯坦福的律师或有成就的艺术家,也不能这样计较结果。
  当然这些并不妨碍我继续努力攒出供女儿读常青藤的钱,不妨碍我作坏人逼她上钢琴芭蕾课,不妨碍带她去旅行去博物馆去看演出,每天给她读听得懂听不懂的书……我会接着做作为妈妈所有该做的和能做的,给所有该给的和能给的。
  但知道了我的不能,知道了付出和结果未必很有关联性,我决定不为自己做不到的感到愧疚,我还决定了不为结果而苦恼。
  我们保证不了孩子最终的成就或幸福,但所有付出的时间和爱应该能保证我们在一起的十几年里快乐且互相依恋,保证孩子最初温暖的记忆,保证他在未来不确定的世界里心里总有一点确定,这也就足够了。
  我有个女同事家有两个男孩,她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中国不缺优秀的妈,缺的是正常的妈”。我希望自己能做那个正常的妈妈,那个放轻松,接受孩子也接受自己,坦然从容的妈妈。
  这也许就是最好的妈妈。
  最后,分享纪伯伦一首富有哲学诗意的《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来源:奴隶社会微信公众号整理
其他文献
先来做道题。  你和你身边的人,有没有出现过突然的胸痛、胸口不舒服的情况?如果有,大家是怎么处理的?  A、忍一下,一会儿就过去了  B、找点药来吃  C、打120等医生来  恐怕很多人都会选A,说不定还会嘲笑选另外两种选项的人……  哎哟又不是林黛玉,胸口疼,忍一下就过去了,难道还要找个丫头子来服侍?  不过,先别笑!  第一, 这三个答案都不完全正确哟!(具体后面有分析)  第二, 医生在平时
期刊
【编者按】  移动医疗的“资本寒冬说”从2015年下半年就已开始,一年后寒意更浓,各种移动医疗企业、医疗信息化企业纷纷倒闭,让当初下这片海捞金的投资者们渐渐开始驻足犹豫。  资本寒冬之下,转型正成为互联网医疗界的关键词。  在微信和微博上与朋友比拼行走步数,用公众号和挂号平台挂号,或者直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药品快递到家……然后,我们还能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健康做点啥呢?  当前,一些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以
期刊
在互联网医疗如火如荼、各种创业者前赴后继为之努力的时候,融资的概念也在短时间内炒了起来,融资额度和融资轮次成为了各家企业宣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点,相比初创企业的消息满天飞,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上市公司却显得相对低调,这些根深蒂固的“巨无霸”,其实早已渗透现今互联网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  约140家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的医疗类公司,公开资料中有提及互联网医疗布局约49家,能清晰的找到其布局的约为
期刊
在医院门诊,经常有病人说:今天我头晕,一量血压150/90mmHg,是高血压吗?给我开点降压药吧。  在体检的时候,有人量血压大于140/90mmHg,非常担心自己患上高血压了,急急忙忙赶来心内科就诊。  其实,一次血压升高,是不能被诊断高血压的。  不论是血压正常的人还是高血压患者,一天当中,血压都是持续波动的,在过度劳累、紧张焦虑、过度用力、寒冷或者炎热、咳嗽、饮食及用力大小便等,都会引起血压
期刊
游泳这种既可以减少关节损伤、又可以锻炼身体的项目,往往成为许多人运动的首选。  那不会游泳的,怎么办?别急,能减肥的水下运动选择,可不只有游泳。  水下运动更减肥  水下运动更减肥!水下运动更减肥!水下运动更减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1.低水温下耗能大  水下温度较低,身体产生的能量除了要克服水中阻力,还要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所以我们在水中的能量消耗要远远大于陆地上。  2.膝
期刊
胸痛的病因复杂,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胸痛,以下五种疾病常常是导致高危性胸痛的“元凶”:  1、急性冠脉综合征  也就是常说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是供应心肌的动脉血管阻塞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缺氧进而梗死,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2、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这是发生在全身最大血管管壁的一系列疾病,一般疼痛剧烈,尤其是其中的主动脉夹层会引起撕裂样疼痛,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因主动脉破裂而死亡;  
期刊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各界瞩目已久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如同鲁迅说一部《红楼梦》解读视角各异,经学家看见《易》,革命家看见排满一样。一部两万字的规划,药品流通企业瞥见“鼓励联合采购……减少流通环节”,医疗信息化厂商看见“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传统医学的心水者盯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产业很大,指标很多,思路很新,我们该如何咂出这部纲领性文件背后的别样意味呢? 
期刊
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看到了C端收费的难度,转攻保险公司,试图以帮助保险公司降低风险、节省费用为出发点,让保险公司最终掏钱。在转型路上比较多的有两类公司,一种是以数据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模型来评估风险;另一种则是慢病管理,希望从疾病入手,影响治疗流程和效果,最终达到控费效果。  这两类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两个。一是操作模式个性化程度较高,意味着操作成本会变高,而适应人群有限。二是对支付方来说,直接经济
期刊
手机可以分时段预约挂号,看病无需到医院排长龙,看完医生可以立即用手机支付,不必再去收费处排队……移动互联网正在切实改变患者的就医模式,带来种种便利。而资本寒冬之下,转型正成为互联网医疗界的关键词。业内人士分析,网上挂号、在线问诊等商业模式难行,“互联网+医疗”正在回归“医疗+互联网”模式,而在医疗大数据挖掘等方面,仍藏着巨大的商机。  医疗信息化企业面临转型  移动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上存在的最大问
期刊
心源性晕厥是指由心脏疾病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短暂意识障碍综合征。心源性晕厥的病死率可达 18%~33%,在临床上应引起特别关注。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诱发的晕厥,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易造成反射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伴或不伴有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晕厥。治疗须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  该类患者如应用治疗伴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