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着力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创新素质内涵出发浅析高职学生的培养要件。
【关键词】高职; 旅游酒店; 创新素质培养; 途径
1 创新素质内涵
所谓创新素质,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或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素质之所以成为对人创新活动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关键在于它的稳定性。准确把握创新素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创新意识指表现为一种独立、发散思维习惯;创新意识更多得受环境的影响,文化的积淀。
(2)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实质,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它是指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并且产生有价值的思维功能;创新思维是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开发中形成的。
(3)创新能力是优化知识结构、把创新思维产生的结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
(4)创新人格是人的一种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人所具有的某些对创新能力发展和创新任务完成起促进或保证作用的人格特质;创新人格的形成保障了创新素质的稳定性。
2 高职旅游酒店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要件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应从人才培养、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个方面,形成“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2.1 人才培养是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基础支撑
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总体规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管理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中,都不能缺少创新素质的设计。其中,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培养,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创新类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法。刘延东在近期参加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强调,“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换句话说,高职人才培养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乃至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等要素,要有利于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校园活动是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
校园活动,也有学者称为“素质教育”或者“第二课堂”,已成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因此首先要对指导和管理的教师提出有创新素质的要求,不仅要体现在校园活动的顶层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校园活动培训高职生创新素质的每个点中。其次在诸多校园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本文中提出两个重要活动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1 社团建设
社团建设在这里尤其指的是专业社团建设。培养创新素质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实践过程是将知识重新系统内化的过程。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有限,缺乏创新实践,知识内化难以完成,创新素质难以培养。而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大学生第一课堂教育的有力延伸和补充,搭建了大学生课外实践锻炼的有利平台。相对于第一课堂,专业社团活动时间充裕,内容丰富多样,更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内化,有利于大学生完成对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渡, 因此必须科学地定位学生专业社团,将其定位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的主阵地, 真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规划中; 必须合理地确立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理念,即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必须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活动中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发明。使专业社团争取实现课堂内外的对接、学校和社会的对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劳动的对接。这是学校内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组织无法实现的,因此,专业社团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
2.2.2 创业大赛
创业大赛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高职学生在创建一个创业大赛的企划案时,历经企业的创建、发展和管理等体系,历经收集行业知识、讨论、撰写创业计划书、分析行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演讲和角色扮演等过程,因此高职学生参加一次创业大赛可以亲身模拟体验整个创业过程,不仅夯实了学生专业知识增加了社会阅历,更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了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应加大创业大赛的设计与开发,可以设有创业模拟、创业嘉宾访谈、企业参观、创业培训等环节,还应多多提供与企业、社会非盈利机构等合作项目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为“孵化器”为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指导等。
3 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根基
校园文化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和人格教育,具备了良好的创新人格素质,就使创新活动有了自主、 自发、自然的动力性。文化是创新的母体,文化和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校园文化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这些创新所需要的特质逐渐渗透到每个学生当中,让这些特质融入到他们的头脑中,体现到他们的行为上,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素质,逐步形成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行为风格式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持久的,但效果的显露是有潜伏期或是需要机遇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从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体现“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科研等方面,倡导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国俊.选择与升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实现的路径分析及支撑要件[J].高等农业教育,2012.
[2]贾中印.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9.
[3]艾洪涛.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4]夏园.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 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高教论坛,2012.
作者简介
叶淑先(1980-),女,硕士学位。现为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天津市 300000
【关键词】高职; 旅游酒店; 创新素质培养; 途径
1 创新素质内涵
所谓创新素质,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或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素质之所以成为对人创新活动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关键在于它的稳定性。准确把握创新素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创新意识指表现为一种独立、发散思维习惯;创新意识更多得受环境的影响,文化的积淀。
(2)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实质,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它是指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并且产生有价值的思维功能;创新思维是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开发中形成的。
(3)创新能力是优化知识结构、把创新思维产生的结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
(4)创新人格是人的一种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人所具有的某些对创新能力发展和创新任务完成起促进或保证作用的人格特质;创新人格的形成保障了创新素质的稳定性。
2 高职旅游酒店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要件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应从人才培养、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个方面,形成“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2.1 人才培养是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基础支撑
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总体规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管理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中,都不能缺少创新素质的设计。其中,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应着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培养,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创新类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法。刘延东在近期参加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强调,“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换句话说,高职人才培养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乃至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等要素,要有利于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校园活动是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
校园活动,也有学者称为“素质教育”或者“第二课堂”,已成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因此首先要对指导和管理的教师提出有创新素质的要求,不仅要体现在校园活动的顶层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校园活动培训高职生创新素质的每个点中。其次在诸多校园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本文中提出两个重要活动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1 社团建设
社团建设在这里尤其指的是专业社团建设。培养创新素质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实践过程是将知识重新系统内化的过程。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有限,缺乏创新实践,知识内化难以完成,创新素质难以培养。而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大学生第一课堂教育的有力延伸和补充,搭建了大学生课外实践锻炼的有利平台。相对于第一课堂,专业社团活动时间充裕,内容丰富多样,更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内化,有利于大学生完成对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渡, 因此必须科学地定位学生专业社团,将其定位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第二课堂的主阵地, 真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规划中; 必须合理地确立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理念,即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必须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活动中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发明。使专业社团争取实现课堂内外的对接、学校和社会的对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劳动的对接。这是学校内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组织无法实现的,因此,专业社团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
2.2.2 创业大赛
创业大赛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高职学生在创建一个创业大赛的企划案时,历经企业的创建、发展和管理等体系,历经收集行业知识、讨论、撰写创业计划书、分析行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演讲和角色扮演等过程,因此高职学生参加一次创业大赛可以亲身模拟体验整个创业过程,不仅夯实了学生专业知识增加了社会阅历,更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了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应加大创业大赛的设计与开发,可以设有创业模拟、创业嘉宾访谈、企业参观、创业培训等环节,还应多多提供与企业、社会非盈利机构等合作项目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为“孵化器”为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指导等。
3 校园文化是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根基
校园文化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和人格教育,具备了良好的创新人格素质,就使创新活动有了自主、 自发、自然的动力性。文化是创新的母体,文化和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校园文化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这些创新所需要的特质逐渐渗透到每个学生当中,让这些特质融入到他们的头脑中,体现到他们的行为上,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创新素质,逐步形成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行为风格式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持久的,但效果的显露是有潜伏期或是需要机遇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从观念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体现“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科研等方面,倡导高职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国俊.选择与升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实现的路径分析及支撑要件[J].高等农业教育,2012.
[2]贾中印.高职院校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9.
[3]艾洪涛.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与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现状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4]夏园.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 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高教论坛,2012.
作者简介
叶淑先(1980-),女,硕士学位。现为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天津市 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