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新闻报道如何走好民生路线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民生路线这一说法在教育新闻报道中的出现频率倍增。事实证明,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与群众相结合,走教育新闻报道的群众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本文结合现阶段教育新闻报道中对民生路线的关注,就如何更好的在教育新闻报道中实施群众路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新闻;民生路线;建议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教育事业关乎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为祖国培养优秀学子,向祖国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中国十三亿多的人口,普通民众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媒体作为各种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信息的传播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新闻报道中走好民生路线,不仅关乎中国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命运,更关乎着祖国未来的发展。
  1 教育新闻报道中语言的通俗化
  教育问题不只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国家关注的焦点,更是普通民众着重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人们在对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的缺陷,导致普通民众在听取有关教育的新闻报道时对报道中的很多专业术语不能正确理解甚至是听都没有听过,从而使教育新闻报道的目的达不到。因此,在对教育类的新闻进行播报时,播报人员可以采用普通民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
  (1)教育新闻报道者在报道中可以适当选用群众口语中比较新鲜以及活泼的语言,但是对于方言的使用不能乱用;针对教育中的一些专业性以及技术性要求较严格的术语,报道者可以在报道中尽量用一些通俗的语言进行相应的讲解与说明,若如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报道,就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更不要将专业术语生搬硬套到新闻报道中,给群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除此之外,在词语的表达上,报道者还应采用百姓熟知的表达方式,不用抑或尽量少用对百姓而言比较生疏的词语以及表达方式。
  (2) 从某种程度上讲,老百姓生活经验要相对丰富些,他们在日常的生活
  中,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因此,教育新闻报道可以借用一定的修辞格,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助于语言转化的素材,从而使报道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
  2 教育新闻报道中应以百姓关注的问题为主
  在教育新闻的报道上,应该从百姓的角度入手。所谓报道角度简言之即为记者发现、挖掘以及表現事实的着眼点抑或入手点。角度选取的不同,新闻所体现的价值可能就会有所不同,向群众传递的思想也就不同。而新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求时效性,因此,在教育新闻的报道中应该随时关注群众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呈现在教育新闻报道中,站在群众的角度对新闻进行评判,从而更好地走好的民生路线。具体而言,在教育新闻报道中对民生路线的把握可以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十二个字出发。
  2.1 教育新闻报道中要讲求实效性
  每个人都会有为人父母的时候,有了孩子之后,孩子就成了一个家庭的核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成了所有家长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他们送到学校接受学前教育,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再到高中大学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等,这期间出现的一些列问题都在牵动着做家长的心,因此,在教育新闻报道中,对于事关孩子升学、考学以及就业和发展的问题的报道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因为这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比如中高考录取结果以及学校选择的报道,虽然每年都是按常规进行,但对它的关注度并没有因此减少,反倒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从普通民众的心理出发,借助媒体的权威性,从而走好民生路线。
  2.2 教育新闻报道以普通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
  所谓在报道中体现百姓的利益即报道一些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如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九年义务法规的颁布,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问题以及近几年来出现的教师殴打学生等引发的师德师风问题,在教育新闻报道中都应该有所关注,并对国家就此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详细的报道,还应该对百姓反映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在下次的报道中尽量给予回复。
  2.3 在平凡中挖掘伟大
  频发的校车事故,曾一度牵动社会各界人的心,教学的安全问题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面对驶来的汽车,勇敢的女教师为救学生自己变成了残疾,负责的校长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与持刀的歹徒搏斗身中数刀几乎丧命。他们都是教育岗位上极为普通的一员,却展现了伟大的一面,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在这个经济日益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相对减少的时代,仍会有那么一群人因为保证他人的生命安全而牺牲着自己,因此,在教育新闻的报道中应该对这样的内容多加报道,让百姓更加相信学校,相信教师,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在一个负责人以及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从而是报道更加的贴近群众,进而走好民生路线。
  3 走出传统,让教育新闻报道面向全社会
  3.1 报道对象
  随着终生教育理念在社会的传播,教育的对象已经不能只局限于学生上,而应该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如针对老年人,可以开设老年大学,有些城市已经对此采取了措施;又如对农民工兄弟,考虑到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可以让他们在工作的地方进行一定的进修,实施继续化教育;又如各种职业教育以及针对在职人员实行的继续化教育等,尽量把全社会的各类人员全都纳入到教育新闻的报道范围之中,并找到各项教育的切入点及其关联点。
  3.2 报道内容
  就目前的教育新闻报道而言,在内容上相对单一,只是对国家出台的相对较大的政策进行相应的报道,即使有时报道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相对较少,因此,在教育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应该适当加强对国家以及省市教育方针的相关报道,对有关方针政策中的导向性进行着重的报道,从而保证教育新闻报道的群众性。
  3.3 报道形式
  教育新闻报道走好民生路线就应该同普通百姓加强交流,因此,在报道的形式上可以采取互动的形式,随时关注百姓生活以及需要,从而使报道面向全社会。4 结语
  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教育领域,舆论的宣传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的路程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新闻工作者,应本着为群众、为祖国的未来负责的态度,在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民生路线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媒体的力量(传媒前沿)[M].广州:南方日报,2012.
  [2] 钱再见.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J].江海学刊,2012(3).
  [3] 刘长乐.中国媒体的视力、实力与压力[EB/OL].凤凰网,2008.
  [4] 王鸳珍.新闻传媒农村信息市场和注意力市场的挖掘[J].新闻界,2012(5).
其他文献
高中地理课程作为一门社会教育与人文的课程,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及融入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制约当前的教学效果,
摘 要: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是我们在青年学生的思想和技能培训中重要和必须的基本工作。它是我们在教育和培训的一条主线,无论点滴、分散的个例,还是系统的理论教学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通过潜移默化加深和引导。  关键词:学 思维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098-01  处于15~20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其思维的发展和变化是很快
在17世纪前,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当时所能见到的天鹅的确都是白色的,所以根据经验主义,天鹅一定是白色的。直到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才
随着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首批7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得到了各级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