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诗文的诵读教学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我们先人用饱蘸豪情的如椽大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不朽诗篇,成为民族文化中一颗耀眼、璀璨的明珠。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才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核心、是关键、是学习的立足点、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水平的“催化剂”。
  关键词:古代诗词;诵读;积累;感悟;教学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须在诵读时,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读出韵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读出结构齐整,运用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在诵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中可以配上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观察、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深入想象: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
  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如,分组读《狼》,一组读写屠的句子,要求读出其由“迁就退让”到“勇敢警觉”的变化过程;一组读写狼的句子,要求读出狼的凶狠狡诈;最后,两组合起来读议论的段落。第二次,两组调换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也掌握了课文。
  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之乎者也中,把握语脉,进而把握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三英.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J]. 科教导刊,2014(9).
  [2]温芳. 浅谈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J]. 广西教育,2015(21):95-95.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学习之母,培养学生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大胆探索,利用编谜语编顺口溜进行识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探索;识字;兴趣;形声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快小学生的识字速度,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贯穿学习的始终。针对数学的学习,我们不仅需要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还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传统简单的数学理论知识传授变为了数学思想的培养以及数学方法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概念  数学思想是人们用视觉提取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以及数量
期刊
摘 要:创新带动社会的发展,教学也是一样。现在很多教师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强,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大部分学生成绩都不理想。为什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因此,数学教学方式也需要创新。本文通过阐述分层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分层教学,目的是为了从现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理解方式入手,快速提升学生小学数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和新课标要求高度吻合。文章基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分析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探究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标题推测,培养预测思维;融入教学情境,培养比较思维;理清行文脉络,培养归纳思维;巧设课堂提问,
期刊
摘 要:色彩作为美术学科的基本元素之一而存在,其构成美术作品、展现美、并为衡量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标尺。所以,其亦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专题。而生活是美术的发源地,亦是色彩的冶炼池,基于生活的色彩教学不仅可以还原色彩的原始生态面貌、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创新奠定基础,亦能够促进其对生活世界之美的理解与感悟。在此主题与教学模式下,针对具体落实形式,我们则可参照学生对象的理解接受规律,而依次从:自然生活中发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探讨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互联网+”电子白板、多媒体、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与物理同行一起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物理教学的方法及策略的思考。  关键字:物理教学;“互联网+”;信息化  “互联网+”指的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孕育而生
期刊
摘 要:在新版部编教材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必然会有所突破和改变。教师不仅需要借助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字词的认知和文学作品的理解,还需要借助本地区特有的布依文化来实施校本教育,并带领学生在传统布依文化的品味、体验、学习和探究中逐步实现地区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地区文化认同的建立和实现,进而帮助学生在积极心理学的干预下逐步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和高尚品格的健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不断推进,高中物理教育和教学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师不仅要注重采用多种先进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还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重物理知识的高效传授。在本文中,笔者就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高效教学  高中物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之一,但当前新高考背景下,物理选科的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华为芯片事件告诉我们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熟阶段,班主任需帮助他们远离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作着重分析,并提出部分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阶段不仅是他们心理与生理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也是面临人生挑战的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教育部门也越来越关注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构建思想道德体系、强化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显得更为关键。下文就从创新视角出发,来探究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角度;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育改革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也给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