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动员方案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淋巴瘤的有效方法,動员并采集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主要动员方案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化疗联合G-CSF。普乐沙福作为一种新型动员剂,可明显提高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并用于再次动员,成为一种新的动员选择,但该药在临床上与化疗联合动员仍缺少前瞻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对于造血干细胞(HSC)动员机制的研究逐渐加深,优化现有的动员方案以及研发新型动员剂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动员;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76-01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方法、新药物的应用明显改善了部分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淋巴瘤的治疗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动员并采集充足的造血干细胞对ASCT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ASCT治疗淋巴瘤的动员方案进行综述。
  1细胞因子动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G-CSF通过诱导骨髓单核细胞系的增殖和扩展,导致蛋白水解酶激活,使各种受体-配体键破坏,从而导致HSC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2]。G-CSF是最常用的动员因子,国内常用动员剂量为10-16 ug . kg-1 . d-1[1],国外G-CSF用于动员的推荐剂量为每日10ug . kg-1 [3,4]。作为稳态动员的一线选择,G-CSF主要包括非格司亭(filgrastim)、雷诺格司亭(lenograstim)和聚乙二醇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
  2化疗联合G-CSF动员
  化疗联合G-CSF动员有利有弊,两者联合动员可增加PBSC的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肿瘤细胞的负担[5]。国内指南建议G-CSF联合化疗动员应在化疗3~6个疗程后实施,推荐剂量通常为5~16 ug . kg-1 . d-1[1],国外对于化疗加生细胞因子动员,推荐G-CSF(5-10ug . kg-1 . d-1)用于动员[3.4]。诸多研究表明化疗联合G-CSF增强干细胞动员能力,使CD34+细胞产量增加,疗效优于单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但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大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是淋巴瘤目前最常用的化疗动员方案。大剂量CTX+G-CSF与G-CSF相比,增加CD34(+)细胞产量,减少白细胞分离产物中B细胞表明降低肿瘤细胞的负荷,但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静脉使用抗生素的发生率高于后者。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以前接受过两行以上化疗的患者中,使用CTX+G-CSF动员的CD34 +细胞峰值和成功动员百分比均高于G-CSF动员[5]。尽管CTX+G-CSF和G-CSF都是有效的动员策略,但是CTX+ G-CSF对于高动员风险不足的患者可能更具成本效益。高剂量环磷酰胺(3-7g/m2)是最常用的动员方案,但对于最佳动员剂量仍存在争议。依托泊苷(VP-16)联合G-CSF也常用于淋巴瘤动员。Mahindra等[6]研究发现VP-16+G-CSF与G-CSF动员相比,2天内采集到≥2×10^6/kg的CD34+细胞的患者比例高于后者。目前尚缺乏对环磷酰胺或依托泊苷联合G-CSF动员的对照研究。除CTX或VP-16化疗动员外,多药联合化疗也可用于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多药联合化疗在淋巴瘤中动员方案主要为治疗有效的一线或挽救治疗方案,如DHAP/RDHAP、CHOP/RCHOP、DA-EPOCH、ESHAP等。
  3普乐沙福动员
  普乐沙福(plerixafor)是一种小分子CXCR4拮抗剂,通过破坏基质SDF-1/CXCR4之间的相互作用,和G-CSF产生协同作用,从而促进其动员HSC[7]。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普乐沙福组有62%的患者CD34 +细胞达到5×10^6/kg,并接受了移植,其主要不良事件是恶心和腹泻,患者一般可以耐受[8]。多个研究报道普乐沙福+G-CSF在HSC动员过程中作为抢救治疗有效。普乐沙福作为动员新选择,已证明可与G-CSF联用于动员能力差或预期动员能力差的淋巴瘤或MM患者。
  4结语
  在自体干细胞移植中,外周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HSC)的首选。常用动员方案主要为稳态或化疗联合G-CSF动员,但仍有较多的患者动员失败。普乐沙福作为新的动员剂,可用于动员能力差及二次动员,为进行序贯ASCT的患者带来福音,标志着在干细胞动员领域突破,但该药成本高使其应用受限,目前临床仍需要探索G-CSF动员最佳剂量,优化现有的动员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12):927-934.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8.12.011.
  [2]Angelopoulou MK,Tsirkinidis P,Boutsikas G,Vassilakopoulos TP,Tsirigotis P. New insights in the mobil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 lymphoma an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Biomed Res Int.2014;2014:835138.doi:10.1155/2014/835138   [3]Mohty,M,Hübel,K.,Kr?ger,N.et al.Autologous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mobilis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and lymphoma patients: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European Group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Bone Marrow Transplant 49,865–872(2014).https://doi.org/10.1038/bmt.2014.39
  [4]Duong HK,Savani BN,Copelan E,et al.Peripheral blood progenitor cell mobilization for 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guidelines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14;20(9):1262-1273.doi:10.1016/j.bbmt.2014.05.003
  [5]Milone G,Leotta S,Indelicato F,et al. G-CSF alone vs cyclophosphamide plus G-CSF in PBPC mobil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lymphoma:results depend on degree of previous pretreatment.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3;31(9):747–754. doi:10.1038/sj. bmt. 1703912
  [6]Mahindra A,Bolwell BJ,Rybicki L,et al. Etoposide plus G-CSF priming compared with G-CSF alone in patients with lymphoma improves mobilization without an increased risk of secondary myelodysplasia and leukemia.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12;47(2):231–235.doi:10.1038/bmt.2011.73
  [7]Jantunen E. Novel strategies for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special focus on plerixafor.Expert Opin Biol Ther.2011;11(9):1241–1248. doi:10.1517/14712598.2011.601737
  [8]Zhu J,Huang H,Chen H,et al.Plerixafor and granulocyte -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for mobil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or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a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Transfusion. 2018;58(1):81–87.doi:10.1111/trf.144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褥期保健服务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我社区不同医疗机构100名提供助产服务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产褥期保健服务情况以及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目前产褥期保健服务质量不高,影响因素主要为受培训几率以及职称。结论: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在产褥期服务质量不高,后续需要加大对于供助产服务的人员培训,使得产妇获得更高质量的产褥期服务。  关键词:]产褥期服务;分娩
期刊
摘要:总结了5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人配合麻醉医生行气管插管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气管插管前严密的个人防护,完善的用品准备,妥善的气管导管固定,严格的插管后处置及消毒隔离。51例气管插管术均一次成功,且而无一名医务工作者感染。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管插管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72-01  新型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中医学的组成进行研究,提出中医学是由宏观中医学和微观中医学两部份组成这一新观点。为了使研究内容更有科学依据和说服力,通过引用大量中医典籍,证明了微观中医学一直与宏观中医学并存,有长久的历史存在。  关健词:中医学;宏观中医学与微观中医学;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82-01  宏观中医学主要来自对长期医疗经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肝肿瘤破裂大出血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压疮发生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对患者开展超声波治疗、体位护理、引流液的观察与护理、肢体小关节锻炼、气压治疗及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术后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压疮风险减轻;结论:通过对肝肿瘤破裂大出血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临床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选取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并观察其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此类方法的具体效果是否呈现出明确的效果优势。方法 在本院儿科所有所收治的开展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分观察、对照二组。两组人数一致,仅有输液方法方面不同。对照组患儿常规静脉输液,观察组则使用静脉留置针加强护理,对照穿刺一次成功率、患儿家长输液满意评分、操作技能满意评分和健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中,恢复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我科室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各有患者42例,分别常规护理干预、恢复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量表(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全科医学知识应用在社区内常见疾病保健中的发展状态。方法 在我社区内的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群体,按照全科医学指导方案的内容和原则开展保健治疗。在所有患者接受干预保健治疗满24个月后,通过回访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状态等进行回访了解,确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回访了解和观察可见,经过全科医学干预后,患者的各项指标较之一年前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前后对比数据指标
期刊
摘要:科学合理的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是保障药品质量安全能够达标的关键,一旦该环节出现问题,药品价值便会大打折扣,病患用药发生不良风险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影响整个医疗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将对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实际对冷链管理中存在问题给与合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2 【
期刊
摘要:目的:为提高腔镜器械的的处置监管能力,确保腔镜手术技术在基层医院拓展。方法:通过全面评估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面临的问题,完善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等设施,及人员规范化培训,增强了腔镜器械的处置及监管能力,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改进腔镜器械管理短板;结果:通过对腔镜器械质量管理,降低了手术安全隐患。[1]结论:腔镜器械质量管理是微创手术质量安全的基础,为基层医院开展腔镜手术保驾护航。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前五位[1]。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为辅。发病初结直肠癌均无明显的症状,故发现时多为晚期,因而病死率也较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可以达到缩瘤,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多,尤其是消化道及血液学等不良反应,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在稳定病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及减毒增效等方面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