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思想源流考察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分别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思想的承继、拓新、变迁主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外传播思想的考察,文章认为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思想呈现出统一战线—“把地球管起来”—“内外有别”—“外外有别”—“融通中外”的演进路径,演进过程遵循相互渗透、补充完善而非前后替代的逻辑,体现出党的对外传播从思想的武器向文化自觉、自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思想的形成及演进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应国内
其他文献
【摘要】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成形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新闻观,在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新闻理论和国外新闻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新闻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长于学习借鉴、勇于守正创新、坚持理论自信,其新闻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如今正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体系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百年发展
【摘要】人民的概念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中人民性原则实践路径,展示其生动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群众所包含的群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嬗变过程。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群众所包括的群体不断扩大,最终群众和人民所包括的群体高度重合,人民群众成为一个联合词语。实践中,群众性的线性轨迹可概括为教育鼓动群众、反映群众生活和
通识教育是一个国际化认同的议题,中国本土实践的通识教育仍面临由于“通”与“识”的模糊认识带来的发展困境。新时代,通识教育必须扎根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回应时代诉求,“以整全人的塑造”为价值理念培育时代新人,强化“阶段贯通”“文化联通”“视野融通”,基于跨学科的广博性与基础性知识,聚焦于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着眼于通过知识的学习培育“人”的通识素养,以深化、创新通识教育实践。
【摘要】图书发行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党和国家的每个重要发展阶段、转折时期和战略步骤中,党领导的图书发行事业都未曾缺位。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青年社、新华书店等出版发行机构和党领导的进步书业机构,是推广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播党的理念主张、唤起民众的传播利器,出版物发行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早期领导人曾将进步书店称为“共产党的细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
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既有中国城市教育特色又有中国农村教育和乡村教育特色,是城乡教育相互融合和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教育,不是要把城乡教育变成无差别、无特色的“千校一面”的教育,更不是把农村教育和乡村教育变成城镇化标准的教育。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应该在城乡教育有特色融合发展引领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和实现。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宣传实践中,视觉宣传是其中独具特色的构成部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有关中国共产党视觉宣传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系统性的全历史研究成果不足;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底色。党性原则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和血脉基因,百年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形成与确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调整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深化与拓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走向完善与成熟。从最初的报纸到广播、通讯社、电视、互联网等各类新闻媒体,党性原则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丰富与拓
跨学科合作是推动新文科建设、促进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但在面对文科教师“单枪匹马”的传统科研方式、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老大难”问题以及学术虚假合作等学术合作困境时就需要发挥教师学术领导力的关键作用。在新文科建设实践中,骨干教师和领军人物通过价值观引领、目标定位、持续推动、成果提炼四个具有特定运行逻辑的作用环节,对团队成员围绕共同学术目标进行的实质性合作产生影响力,而这些作用环节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前后连贯、自成闭环的运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