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2012年福建省大田县广平镇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被农业部列为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县农业局与广平镇协调配合,在示范区元沙村建立了百亩农业“五新”技术核心示范片,大力推广“六统一、一精确”综合技术。“六统一”是统一购置良种,统一制定关键技术,统一浸种育秧、培育壮秧,统一机耕、机插,统一综合防控病虫,统一投保(水稻保险);一精确是结合测土配方,精确定量施肥。“六统一、一精确”综合技术的核心是培育水稻旱育秧,现将其要点介绍如下:
一、秧地准备
1. 秧田选择与培肥。秧田选择向阳背风,排灌、管理和搬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通气的旱地、菜园地或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肥沃稻田。播种前20天,每平方米施有机肥(土杂粪、家畜粪等)3~4千克、三元复合肥50~100克、钙镁磷100克,经翻耕细耙均匀混入0~20厘米厚的床土后整畦。如秧田pH值在6.5以上,需进行调酸,即每平方米施硫磺粉50~100克后再深翻整细。
2. 苗床整地。苗床要求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沟宽40厘米。如用水田做苗床应开好“十字”沟,并与环沟相接。畦面要平整、打碎土。播种前3~5天,每平方米苗床施入尿素、过磷酸钙各15克,氯化钾10克,并将所施肥料与10~15厘米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二、种子处理和催芽
要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早稻选用早杂优(中优2155),每亩1~1.3千克;单季稻或晚稻选用杂优(特优627),每亩0.75~1千克。播种前用三氯氰尿酸7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白天浸种,晚上沥水,干湿交替的方法。浸种过程中要勤换水、多冲洗,这样可减少种子带菌。浸泡后的谷种要进行催芽。稻种发芽最适温度为30~32℃。早稻催芽应掌握好35~38℃破胸,28~30℃催芽和22~25℃炼苗的技术要点。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方法同常规育种。谷芽不要催得太长,露出白芽即可。然后在室内摊开晾种、炼芽半天,次日早即可播种。
三、适时播种
早稻播种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为宜。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分并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播露白谷种200~250克。早稻田秧龄35天左右,晚稻要根据品种的要求而定。需将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用过筛的盖种土覆盖2厘米左右(用20%的腐熟细粪与80%的细土混合均匀,覆土要均匀盖住种子)。然后用竹条搭拱盖好农膜,拱架高40厘米,薄膜要使用新膜,四周用土压实,以防大风揭膜使水分蒸发而影响出苗。
四. 苗床管理
1. 出苗期。从播种到出苗,要求有良好的湿润条件,膜内温度不超过35℃不揭膜,床面不发白不喷水。
2. 1叶期。1叶1心时,要严格控温控湿,防止徒长,膜内温度不得超过25℃,超过时要揭开两头薄膜通风。
3. 2叶期。2叶1心时,要进行通风炼苗,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苗床土壤以干为主,叶片不卷筒不喷水。晴天气温高且无大风时可全部揭开薄膜,下午4时前盖好农膜保温。
4. 3叶期。此期秧苗抗寒力弱,应注意防寒保温,待天晴时逐渐揭膜炼苗。气候太干旱时喷适量水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施1次断奶肥,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25克、过磷酸钙各30克、氯化钾10克,掺水50千克喷施。插秧前3天应全部揭膜,并施好送嫁肥和防治好病虫害。
5. 立枯病防治。立枯病是水稻旱秧的主要病害,苗期喷洒敌磺钠粉剂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在苗龄为15天左右时,喷洒50%敌磺钠粉剂500倍液1次,揭膜后再喷施1~2次,可有效控制立枯病为害。
6. 科学施肥。旱育秧与湿润秧不同,在追肥时应注意以下3点:
①旱秧的叶色一般呈深绿,缺肥初期不易察觉,当叶片出现落黄时,表明缺肥程度比同叶色的湿润秧为重。
②旱秧使用肥料种类应考虑到苗床干燥的特点,以选用优质尿素为最佳,不能施易挥发的其他肥料,同时,也不能直接撒施,应采用肥水喷浇的方式,防止因肥料浓度过高而灼伤叶片或烧苗;若采用化肥直接撒施,必须于撒施后立即喷水。
③旱秧缺肥是由缺水引起的,所以在追肥时,一次用肥不宜过多,宜用0.5%~1%的尿素液喷浇,这样既可避免烧苗,又能使肥入土,提高肥效。浇液肥与浇水一样,要求掌握在傍晚追施,用肥量和用水量要严格控制,以防削弱旱育秧的生理效应。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大田县农技站 邮编:366100)
一、秧地准备
1. 秧田选择与培肥。秧田选择向阳背风,排灌、管理和搬运方便,土质肥沃、疏松通气的旱地、菜园地或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肥沃稻田。播种前20天,每平方米施有机肥(土杂粪、家畜粪等)3~4千克、三元复合肥50~100克、钙镁磷100克,经翻耕细耙均匀混入0~20厘米厚的床土后整畦。如秧田pH值在6.5以上,需进行调酸,即每平方米施硫磺粉50~100克后再深翻整细。
2. 苗床整地。苗床要求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沟宽40厘米。如用水田做苗床应开好“十字”沟,并与环沟相接。畦面要平整、打碎土。播种前3~5天,每平方米苗床施入尿素、过磷酸钙各15克,氯化钾10克,并将所施肥料与10~15厘米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二、种子处理和催芽
要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早稻选用早杂优(中优2155),每亩1~1.3千克;单季稻或晚稻选用杂优(特优627),每亩0.75~1千克。播种前用三氯氰尿酸7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白天浸种,晚上沥水,干湿交替的方法。浸种过程中要勤换水、多冲洗,这样可减少种子带菌。浸泡后的谷种要进行催芽。稻种发芽最适温度为30~32℃。早稻催芽应掌握好35~38℃破胸,28~30℃催芽和22~25℃炼苗的技术要点。催芽程度以刚破胸露白为好,方法同常规育种。谷芽不要催得太长,露出白芽即可。然后在室内摊开晾种、炼芽半天,次日早即可播种。
三、适时播种
早稻播种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为宜。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厘米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分并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前再浇1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播露白谷种200~250克。早稻田秧龄35天左右,晚稻要根据品种的要求而定。需将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用过筛的盖种土覆盖2厘米左右(用20%的腐熟细粪与80%的细土混合均匀,覆土要均匀盖住种子)。然后用竹条搭拱盖好农膜,拱架高40厘米,薄膜要使用新膜,四周用土压实,以防大风揭膜使水分蒸发而影响出苗。
四. 苗床管理
1. 出苗期。从播种到出苗,要求有良好的湿润条件,膜内温度不超过35℃不揭膜,床面不发白不喷水。
2. 1叶期。1叶1心时,要严格控温控湿,防止徒长,膜内温度不得超过25℃,超过时要揭开两头薄膜通风。
3. 2叶期。2叶1心时,要进行通风炼苗,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25℃,苗床土壤以干为主,叶片不卷筒不喷水。晴天气温高且无大风时可全部揭开薄膜,下午4时前盖好农膜保温。
4. 3叶期。此期秧苗抗寒力弱,应注意防寒保温,待天晴时逐渐揭膜炼苗。气候太干旱时喷适量水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施1次断奶肥,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25克、过磷酸钙各30克、氯化钾10克,掺水50千克喷施。插秧前3天应全部揭膜,并施好送嫁肥和防治好病虫害。
5. 立枯病防治。立枯病是水稻旱秧的主要病害,苗期喷洒敌磺钠粉剂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在苗龄为15天左右时,喷洒50%敌磺钠粉剂500倍液1次,揭膜后再喷施1~2次,可有效控制立枯病为害。
6. 科学施肥。旱育秧与湿润秧不同,在追肥时应注意以下3点:
①旱秧的叶色一般呈深绿,缺肥初期不易察觉,当叶片出现落黄时,表明缺肥程度比同叶色的湿润秧为重。
②旱秧使用肥料种类应考虑到苗床干燥的特点,以选用优质尿素为最佳,不能施易挥发的其他肥料,同时,也不能直接撒施,应采用肥水喷浇的方式,防止因肥料浓度过高而灼伤叶片或烧苗;若采用化肥直接撒施,必须于撒施后立即喷水。
③旱秧缺肥是由缺水引起的,所以在追肥时,一次用肥不宜过多,宜用0.5%~1%的尿素液喷浇,这样既可避免烧苗,又能使肥入土,提高肥效。浇液肥与浇水一样,要求掌握在傍晚追施,用肥量和用水量要严格控制,以防削弱旱育秧的生理效应。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大田县农技站 邮编:3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