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组诗)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稻草人是不是人
  稻草人不是人,却有
  人的形体
  而且戴着人的帽子
  穿着人的衣服
  它们立在谷子地的中间
  俨然是庄稼的主人
  稻草人是人,却是
  稻草的腑脏和木质的骨骼
  它们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有的只是虚张声势的躯体
  存在于麻雀的惊恐里
  熙熙攘攘的人市里
  也晃动着一些道貌岸然的稻草人
  他们脾气暴躁架子很大,因为
  他们知道很多人已经变异
  变异为一群飞来飞去的麻雀
  静
  子夜以后
  静,像一张无形的网
  笼罩一切影影绰绰的物象
  满月抑或弦月,独自
  沉浮于稀疏的云层
  像或睁或闭的眼睛
  淡然而又机警地窥视沉寂的城郭
  此刻,天地交融
  世界正卸去浓妆
  有的人与神合体
  有的人与鬼在谈生意
  更多的众生则疲惫地睡去
  鼾声响起
  他们甚至来不及裸体,来不及
  做一个梦中的自由者
  静
  像无声的潮汐
  淘洗世界
  掩埋世界
  独处
  我喜欢独处
  一个人选择一处安静的空间
  消费如水一样漫溢的时光
  看树枝发芽花苞绽开
  听秋霜降落黄叶飘零
  看大雁划过天空排成人形
  听蝈蝈喧闹如世间嘈杂
  感时
  恨别
  想与不想
  任儒释道的风尘兀自起落
  泗水东行
  青牛西去
  悟空八戒们也尽管去降妖伏魔
  独处的阳光透彻
  独处的月光空灵
  独处而不孤
  气闲而神定
  就像苍鹰背负蓝天拥有自信
  就像孔雀梳理羽毛拥有彩屏
  给肉体一段放松的时间
  给灵魂一方游走的绿地
  与四季的律动契合
  与阴阳的盈亏交融
  且听风的絮叨雷的暗喻
  滋养纯粹的精神清奇的骨骼
  独处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
  心可以无限大
  心可以无限小
  关于栅栏
  远处,一簇簇的礁石
  黑魆魆地蹲守着
  像要捕捉远来的猎物
  正在耐心地等待
  近处,洁白的沙滩
  自然而平静地伸展着
  它们从容淡定的心态
  已经历练了若干个世纪
  太阳正跃出海面
  天空喷薄出万道金光
  潮汐自由地来去
  阵风自由地漫卷
  海腥味让宇宙充盈着生机
  在沙滩的边沿
  立着一道黑色的栅栏
  木桩和枝条构成一道屏障
  风风雨雨把它们浸成沧桑的模样
  栅栏既挡不住风也挡不住浪
  栅栏既挡不住飞沙也挡不住鸥鸟的翅膀
  这个世界总有人喜欢栅栏
  他们不在意是封闭他人还是自己
  不知道栅栏是谁人所建
  也不知道栅栏建自何年
  哪怕栅栏只有象征意义
  有的人已经习惯随时随地架设编织
  是一种权力或责任的边界
  抑或是一种意志的强势体现
  栅栏有形或无形
  都已经站立为一道风景
  世间最重要的关山隘口
  很多人
  很多很多的人
  他们说厌烦了人间的世俗与嘈杂
  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他们走向崇山峻岭江河湖泊
  走向戈壁沙漠古堡廢墟
  他们发现壮美与崇高,断裂与延续
  沿着弧形的天际线,最后
  他们寻找到的是一种自我认知
  是一种缩放尺的效果
  一种源自内心的脆弱与渺小
  如果寻求宁静,只需
  一方草庵三尺卧榻
  半亩菜园五只鸡鸭
  再种几株矮竹数排桃花
  卧眠望冷月
  晨起见暖阳
  耳听虫声呢喃
  眼观草色青黄
  空间愈小心愈踏实
  任它风声刮得昏天黑地
  世间最险要的关山隘口
  都躲藏在颅脑与腑脏之内
  很多时候,我们
  求之于大得之于小
  求之于实得之于虚
  没有让探究的眼睛照彻内心
  却让膨胀的行囊压弯了脊梁
  冰封的湖面
  冰封的湖面
  一种冷的力量让万物沉寂
  激荡活跃的水体失去了流动
  所有生动的嘴唇都被禁锢
  一些水耐守不住寂寞,开始
  在冰下暗自涌动
  凛冽的寒风,让固体的水
  沉积更多自信
  而阳光只是微微一笑
  迎春就在岸边亮出了花的骨朵
  冰层仍在不断加厚
  而所有的人都知道冰面终将消解
其他文献
曾任山东省文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省作协副主席的郭澄清先生去世已经28年了。可在我和许多了解理解他的亲友弟子心中,他并没有远去,而是像天上的星辰一样,始终闪烁着明亮的眼睛,关切地望着我们。  一  说起来,在我走上文学道路遇到第一位真正的著名作家,就是郭澄清先生。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还是德州齿轮厂一名不到20岁的青年徒工,酷爱读书作文,开始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诗文。1975年夏天,震撼山东乃至全
老王上高中和大学时喜欢打乒乓球,水平不低,参加工作之后一直没有放下,这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随着职务不断提升,他走到哪儿,就把这个爱好带到哪儿,身边总是有一批乒乓球爱好者。  老王当县委书记时,省里一位领导来县里检查工作,领导也喜欢打乒乓球,酒足饭饱之后,提出和老王比试比试。陪同的市委书记悄悄提醒老王,悠着点,不能赢了领导,但也不能输得太难看,关键时刻,到高潮处,输他个三分两分的,就可以了,这样刺
老友来电,春茶出来了,要给我寄一点。收到的茶叶冲泡之后,清香呢喃,我却突然想到了东紫同学的小说《春茶》。   一叶一芽是春茶中的上品,也是一位陷入婚外情的女人的爱情信物。那位曾经用“万条闪电罩住她”的他,却又亲自把她信奉的爱情击碎。他淡淡一句“假的,寄回去吧”,是拒绝爱情、斩断情缘,还是虚情假意、全身而退。东紫实则道出的是爱情在世间呈现的方式,虽有千万种,但绝不会有简单的恒久。在生活的泥淖中,爱
对于17岁之前的温亚军来说,他的生命空间仅限于那个叫四原的小村子及周边。17岁的他参军入伍,来到了遥远的新疆,并一待就是16年。人生孤寂中他选择了文学,因此与最初当兵为了学开车的梦想已相去十万八千里。经过漫漫人生孤旅的艱辛攀爬,命运在不懈的努力中得以改变。最终,他走进了北京。而数十年来一直不变的,是对文学的坚定信念。如果说故土给予了他敦厚淳朴的底色与永不褪色的人文情怀的话,新疆则给予他生命的冷峻、
队长即生产队长。生产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个农村生产劳动、经济分配的集体单元。  队长石福身高不到一米六,但身板结实有劲儿,爱剃个平头, 精明能干。未当队长时,他是一个快乐的青年,爱唱革命歌曲,爱打牌,爱骑单车去公社礼堂看电影、去永和墟看戏,还会拉二胡。俗话说“千日二胡百日箫”,他小学都没读完,何时学得这一技艺大家不得而知,文化室里常见他很投入地拉。队里有个采茶戏小剧团,他是不可
一   大约十六七年前,我曾写过一系列的青年作家论。这批作家的年龄都没过四十,恰是年富力强、风头正劲的时候。我也刚刚三十出头,大概还有点生猛轻狂的样子,往往只顾快意纵笔,写出的论总免不了剑走偏锋,结果就可能打碎了一些需要小心应对的玻璃心。现在想来当年下笔立论定是少不了唐突浅疏,可也未必不值得顾念,至少,那时的率直犀利是要终生莫失莫忘的。所以,时光尽管飞逝,做评论的好像并未早早油腻,写小说的更也壮
一   林燕眼见着苏婉把一瓶赤霞珠顺溜地喝了个底朝天。   怎么没了?苏婉瓶底朝天地把酒瓶子里最后一滴赤红的液体滗进高脚杯里,有点意犹未尽地说。   林燕看得出苏婉已经喝高了。她眼神发飘,说话已经开始反复,动作也不那么稳当了。但她不想阻止她,她知道,一年里,她也就这么一次放纵的机会。   又他妈立夏了!苏婉晃了晃酒杯,头也跟着晃悠着说。   对。立夏了,马上可以去游泳了。林燕故意把话题往
从我记事起,煎饼就成为庄户人的主食了。记得自己还吃过地瓜面摊的煎饼。常记得娘坐在鏊子一边,用手在鏊子上滚地瓜面团,一圈又一圈,然后用摊煎饼专用的耙子刮几下,之后把它揭起来放在盖垫上。姨就坐在鏊子前边烧火。后来我也干过烧火的活儿,在星期天或者是放学后。再后来我的作业多了,娘不忍心占用我的时间,就把鏊子搬到地上,用柴草自己烧,自己摊。  玉米的产量高了以后,家家就光吃玉米面煎饼了,因为玉米特有的清香,
守墓人夜半醒来,他是被哭声惊醒的。虽说是惊醒的,也并非表明他被吓到了。守墓人马上就八十岁,还能怕个啥?离群索居,独身守墓三十余年,早已由外而内霜一身沉郁气色,倘不使别人怕他,已经千恩万谢了。   守墓人睁开双眼。虽处盛夏,山中夜半依然凉沁沁的,也恰满月,小小的一间门房,窗子大,月光就大大方方将高壮的樟子松枝条影儿,印在床上和墙上。守墓人的头隐在墙角的黑暗中,起初以为自己刚刚从梦境返回,纳闷,想,
我期待一个明亮的春天  春风刻在枯木上不染风尘  流尘斑驳的纹理流出了绿  绿长满枝丫成了鸟兒的巢  我一直期待一个明亮的春天  面向蓝天  春暖花开,春阳洒向阴暗的肉体  蓝天给我清澈的双眸  春风给我温情的暖裳  我把忧伤撕去抛在空中  让春风把它送到一个背阳的角落  我看到早来的春里满眼的阳光  清新的空气,蠕动的绿色,飞舞的客雀  于是,我不再思念秋季的枫叶  飘舞的芦花,冬季的冰花,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