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捕捉中展现军魂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军队中的女性新闻工作者,江宛柳的笔下没有硝烟战火的凝重,然而,江宛柳以女性的视角来捕捉军人举手投足的动人瞬间,细节感人至深。本文着重从语言细节、环境细节、数字细节等角度,分析江宛柳在灾难报道中细节运用的特点,并对其捕捉到细节的主要原因——深入灾难现场进行评述。
  【关键词】江宛柳 灾难报道 细节 特点
  
  军人的职责是维护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那么像江宛柳这样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军事记者,肩负着记录和塑造当代军人形象的责任。江宛柳用亲身体验和参与,展现了军人在灾难来临时的无畏、乐观和奉献。纵观江宛柳的灾难报道中的细节描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语言细节,有张有弛
  读江宛柳的作品,尤其是其中人物朴实无华的语言时,我们常会为这样原汁原味的记录拍手称快。的确,江宛柳忠实的语言记录风格给军事新闻带来了一缕春风。她打破了以往人物语言上“高、大、全”的陋习,代之以客观平实的率真记录,给广大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使得她笔下的人物真实可信,更有“人情味”。
  例如在《“零感染”是这样创造的》一文中,分管防护工作的医务部副主任李小龙说:“严格遵守防护纪律也需要献身精神,为人妻为人母,谁不惦记家人?但大家都能够以大局为重。”我们更能够体会到“非典”抗战前线的军人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与质朴,也读出了军人那种对小家更是对国家的崇高的责任感。当我们读到刘慧龙苦中作乐赋诗半首:“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被乙酸喷。”却还强忍着疼,淌着鼻涕眼泪把感染的血样做完时,我们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我们感动的是医务人员在危险环境中那种可贵的乐观主义精神;感动的是战友间相互关心、彼此协作的高尚情操。任何一种华美之词来粉饰这样的精神境界实在显得画蛇添足。江宛柳对采访对象的语言着实没有修饰和雕琢过,在四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她深入部队,与官兵将士们共同经历风雨,她的语言和思想已经深深地打上了部队的烙印。越是朴实越是能够反映军人的内心,从而越能够感染读者。也正是她这种忠实地客观记录,才让我们的英雄们能够根植于每个读者的心底。
  二、环境细节,细致入微
  江宛柳在刻画军人形象时,注重挖掘人物所处的自然背景,力求使形象塑造充实、饱满。例如《英雄唐家山》一文中,对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恶劣环境的描写,“坝两侧是高山,右岸就是劈下这2000多万方土石的山体,像刀削一样,无数巨石不停从山顶直泻而下,声大如暴雨。余震一来,落石就越发凶猛,真是惊魂慑魄。”“现在湔江被堵成了湖,湖面满是漂浮物,已经严重污染,水呈绿色,专家们说那里的水,手决不能碰。所以先遣队的战士们守着一湖水却渴得要发疯。”这些都为先遣队艰苦卓绝的行动做了大环境上的铺垫,用困境之难反衬了战士的乐观向上、不怕艰苦的精神。“今天早上6点就起来找吃的了,翻山几个小时都找不到水源,地震把山上的水源都破坏了。挖了些土豆回来烤着吃,可没水,吃不下,一点一点往下咽。采了一大包豌豆、野山杏,还有桑葚儿,嚼着当水喝,好吃。”二级士官陈全义说:“昨天中午我和黎佳勇爬山两个多小时找水,发现有处泉水,一滴一滴的,就兜了块塑料布,以为能接好多水。晚上抱了个纯净水大瓶子去,唉,才装了个瓶底。”我们从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战士们所面临的恶劣生活困境,将先遣队伟岸、崇高的英雄形象全景式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表现出将士们面对艰难而复杂环境时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境界。
  三、数字细节,感染情绪
  如《特殊战场见英雄——三零二医院姜素椿教授抗击‘非典’纪实》一文中的数字表述:
  3月7日晚8时多,姜教授接受会诊通知;接着80分钟紧急抢救,失败;连夜讨论疫情,着手尸检准备;/第二天指挥尸解;/第三天,二批病人送到,姜老再进抢救室;/3月14日晚,姜教授被感染“非典”;/第二天姜老高烧39℃;/3月22日,姜素椿注射血清;/4月出康复出院。这样的数字以短句独立成段,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带动受众的情绪起伏。在江宛柳的灾难报道中,这样准确到位的数字随处可见。并且她的这些数字“细节”上,还有着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如她的代表作《英雄唐家山》中写到,“目前他们的水文观测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住在堰坝上观测,有2000多万方的堰体堵在那儿,水位以每昼夜2米多的速度上升,上游3000多平米流域的积水随时汇入湖里,一旦溃坝水头60多米高,会危及到整个绵阳地区,绵阳设防是50年一遇,防1.5亿立方的水,湖水已有2个亿立方,形势非常危急”,一连串数据摆在面前,非常直观的向受众说明当时唐家山堰塞湖形势的危急,也通过数据对比让人们对于灾难的危害程度留下了想象空间,表达了作者此时作为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既紧张忧患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种手法同样在对地震灾难的持续报道中有所运用,譬如《唐家山:跟随先遣队两昼夜》一文中,江宛柳描写了官兵在唐家山一个相对安全的空地上搭建营地的情形,“记者爬上去看官兵们的帐篷,先要抓着100米长的绳子攀上快成90度的陡壁,这样的绳子要攀4根,路不仅陡,山上随处有震开的裂缝,窄的十几厘米,大的1米多宽,可谓险情丛生”,通过5处数字细节,描写出地震灾区恶劣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
  四、深入现场,捕捉细节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江宛柳热爱军人,理解军人,用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想来摄取新时代军人的勇敢、坚毅、乐于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在灾难到来的危急关头,江宛柳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作为军人的身份和职责。也正是江宛柳这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和坚定的信仰,才使她的文字细节能够深入灾难那种特殊战场上,才能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弦。
  2003年4月下旬,北京非典疫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确诊患者每天以三位数速度攀升,人们谈“非”色变。江宛柳接到上级命令:宣传302医院的抗非英雄、被感染后用自己身体做治疗实验的专家、70多岁的姜素椿教授。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到姜素椿教授家去,面对面地进行这一次新闻采访!当时非典的传播途径还没有搞清,这无疑是一个极具风险的选择。作为北京最早进入前沿的新闻战士之一,江宛柳在没有任何特殊保护装备的条件下,勇敢地走进姜素椿教授家。从姜素椿教授开始,只要是关于非典的报道,江宛柳给出的都是一线新闻。从302医院生活区到309医院非典病区,江宛柳亲眼看到医护人员的昼夜奋战;亲眼看到被感染后又康复的白衣战士向着国旗、党旗、军旗宣誓,要求重返战场;亲眼看到一线医护人员站在隔离区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看远处的亲人……一幕幕感人的场面都被江宛柳忠实地记录下来,以最快速度发出去,一群救死扶伤、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白衣战士形象,又牢牢扎根在国人心中。而在汶川地震灾害后半个小时,江宛柳就主动请缨,在赶往重灾区北川县路上就开始工作,不断发回灾区情况报道。于是便目睹芭蕾女孩李月的截肢手术和贺晨曦被困103小时后成功生还,记录工程部队、消防官兵、白衣天使们的感人事迹……正是因为她能够坚守在一线进行报道,所以才能掌握尽可能多的新闻素材,才能够捕捉到那么多感人肺腑的细节。
  江宛柳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并没有因为女性这相对弱势的身份而忘记军人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灾难让国民陷入恐慌中,而此时激发人们心中希望的那盏明灯就是奋战在一线的广大部队官兵。她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灾难事件的第一线,只为给后方传递最真实的信息。在她采写的一篇篇亲历的灾难报道中,捕捉到的细节整体彰显着军人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源于江宛柳对新闻事业的追求和坚定的价值信仰,源于灾难现场的内心体验。她将这种体验从种种细节中提炼、升华出来,因而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引起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①《江宛柳军事新闻作品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2011
  ②《高艾苏军事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新华出版社,2002
  ③《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新华出版社,2004
  ④《专访江宛柳:新闻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大音无声》,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28/00/2593118_89483030.shtml ,2008年10月23日
  ⑤《解放军报记者江宛柳:忠实履行军事记者的职责》,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28/00/2593118_89483106.shtml,2008年11月7日
  ⑥《解放军报记者江宛柳:经受考验,也赢得光荣》,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39424/173092/10329926.html,2009年11月6日
  ⑦刘晨、王林,《从思辨的视角开掘报道主题——从江宛柳新闻作品看哲学原理在采写中的运用》,《青年记者》,2008(4)
  ⑧《解放军报社记者江宛柳:抵近前沿》,《中国记者》,2009(2)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传播)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三次哀悼日国内晚报都市类报纸普遍采用了“海报式”头版的编排方式。笔者认为,“海报式”版面在灾难报道中通过大标题、大图片、大留白的方式增强视觉强势,呈现出偏于写意、简约统一、人文关怀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海报式”版面 视觉中心 灾难报道    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4·14”玉树地震,再到“8·7”舟曲特大泥石流,短短两年间,共和国经历了三次特大自然灾害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编程热”“人工智能热”持续升温,尤其是一些群体过度宣传诸如编程和人工智能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计算思维、创新能力等,似乎参加了编程和人工智能学习就成了生活在蜜里的孩子。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觉得有必要说出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一种负面的现象——信息巨婴,让家长和学生能理智地对待社会宣传,做出正确的选择。  “信息巨婴”群体的分类  “巨婴”一词,本意是指
【摘 要】 文章从一个财务软件产业的新动向出发,论述了价值链与经济增加值及其应用与分析,以及它们与会计难以割舍的关系,从而提出:价值链与经济增加值及其应用与分析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财务会计的一个新的开拓带。  【关键词】 价值链; 经济增加值; 价值链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财务会计; 财务软件  一、ERP——ERP VC EVA—— 一个产业的新动向  财务软件公司的产品,纷纷向企业管理软件转型,
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位于合肥市西北郊,距合肥市中心7km,中心集镇坐落于合淮路(206国道)、四里河路与环湖北路交汇口,全镇现辖5个行政村,8个社居委,属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之地。  独特的区位环境为大杨镇提供了发展的便利,但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大杨人审时度势、全心全力,因地制宜开辟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并已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合肥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强劲
在合肥工业立市的氛围中,近年来,合肥市大型工业园以恢宏的气势取得了一番番骄人的成就,而中小型工业园也立足根本,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发展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庐阳区大杨工业园便是其中一例。  大杨镇地处合肥市西北角,隶属庐阳区。一直以来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2000年,大杨镇开始进行小城镇建设,随着大房郢水库和合肥森林公园的建成,大杨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修建水库和森林公园使2万多名农民失去了
朋友画了一幅画:一个鸟巢里有四只小鸟,巢外的一只母乌正向它们飞来,小鸟们齐刷刷地张着小嘴。  朋友问:“这些小鸟张开小嘴想要干什么呢?”  “想要母鸟喂它们食物。”我说,朋友却说,他的画所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问。  “小鸟张开小嘴,是想要母鸟吻它们。对生命来说,无论是鸟还是人,爱是另一种粮食,有时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粮食。”朋友说。
初冬时节,北国大地已飘起雪花,南方田野间仍是一番橙黄橘绿的景象。11月18日,第三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江苏南京拉开大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即将进入的新发展阶段,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农民教育培训作出部署,强调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本届以“携手同行·共谋发展”
【摘要】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层出不穷,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社会成本。“7·23”特别重大动车事故后铁道部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将我国饱受争议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又一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显然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要走的路还很长,不仅是站在台前的新闻发言人个体素质需要加强,政府机构和部门的新闻发言制度亟待改革、与之相关的舆论环境、组织环境和政治生态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公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形成了与文本对话的障碍,是学习的难点。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应该
一、会议及会议新闻  会议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集合三人以上相与议事,并遵循一定的议程,所举行的一种集会就是会议。由此可见,会议是一种组织行为,是重要的信息源,是信息的集散地。媒体如果离开了会议,那么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离开了中心,离开了全局,媒体的喉舌功能就难以发挥。会议是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新闻源,同一切新闻一样,不是要不要报道,而是如何改进创新,怎样做精、做细、做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