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三衢道中》《四时田园杂兴》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uz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宁静的夏天
  梅子黄透了的季节,正是五月。在通常情况下,这个时节大多是阴雨连绵。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的就是诗人雨夜候客的惆怅之情。
  诗人曾几却完全是另一种心境。因为同样是黄梅时节,却是日日晴天,曾几的心情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愉。于是,到三衢山游玩成了他可以实现的美丽愿望。
  三衢即衢州,在浙江省西部,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九百多年前的南宋诗人曾几,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初夏时节,有了一份轻舟泛溪的好心情。
  舟在溪中慢行,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绿。树阴清圆,那一片片浅淡而光润的绿色,明媚着初夏的心情,也荡涤了诗人心中的忧虑。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小溪的尽头。然而诗人兴致正浓,于是舍舟登岸,再走山路步行而归。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诗人在归途中所见所闻。山中的小道曲折婉蜒,蜂姿蝶影,杂花生树,更有黄鹂的啼鸣,清幽悦耳。“绿阴不减”,一方面是说归途中所看到的景致并不比之前看到的少,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减,兴致愈浓。“添得”二字,把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个平凡的日子,一次寻常的旅程,却被诗人描摹得情趣盎然,摇曳生姿。诗人不仅用生花的妙笔,还用一颗真诚记录的心,让我们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梁静茹《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脸……喜欢弥漫在歌声中的一种浪漫的小情绪。如果一边听着这首歌,一边在三衢道中缓慢而行,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江南初夏农事忙
  很早的时候,我读过日本作家栗良平写的《斗碗清汤荞麦面》的故事。虽然我从未吃过荞麦面,但我还是被这个广为流传的真实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直到如今,我也从未见过荞麦花,但从“麦花雪白菜花稀”这样的诗句中,我对荞麦花有了自己的想象:菜花稀落的时候,应该是初夏。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开了,一大片一大片细细碎碎的白,像春天没有来得及融化的积雪。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意思是:正午时分,艳阳高照,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飞来飞去。
  乡村的初夏是宁静的,也是甜蜜的。你看,“梅子黄时杏子肥”。一树树的梅子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杏子也已经长得肥嫩饱满。这个初夏,因为有了这些渐将成熟的果子,连空气都变得甜甜的。
  这样一幅静谧、美好的“乡村夏日图”中,似乎还少了什么?噢,少了诗人一生尊重和怜惜的农人。对于那些兀自开放的花儿们来说,对于那些穿花而舞的蝶儿们来说,初夏是自在悠闲的。可是对农人们来说,初夏是忙碌辛勤的。
  夏日初长,江南四月农事忙。这个曾经宦游四方的诗人,官曾经越做越大,却在晚年归隐田园,看梅黄杏肥、蝶舞蜂飞,看农夫耕田、村童种瓜……诗人看得兴起,吟出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犹如一幅农村风俗画的长卷。
  这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就是号称“石湖居士”的范成大。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以近于口语的语言入诗,朴素自然。他的诗,就像初夏草叶上的露珠,清澈明亮。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下关区
  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郭学萍兼具教师的理性与作家的灵性,在规定动作外做出了漂亮优雅的“自选动作”。她触动古诗字里行间的玄机,为孩子们开拓出种种阅读诠释的可能。
  我不知道,连续20多个夜灯下与女儿细读她人生的第一本古诗选集《漫读古诗》,会不会在她幼小的心上刻下一段难忘的记忆?读完整本,我还认为,这书亦是郭学萍“我注六经”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办公室副主任 王丽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应是有针对性的复习,而不应被形形色色的教辅资料所左右,为此笔者组织了全班学生自己出题、编题;高三数学课堂的解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思路中生成解法,而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解题天下,本文就是一篇以学生为解题主体的课堂实录.  关键词:高三数学;解题教学;课堂实录  [?] 课例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高三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开展
摘 要:观看当前的数学教学,笔者发现很多时候借着新课程理念伴随而来的教学“浮夸”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本不应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因此,数学教学需要适度从简,非形式化也需要一个度!本文从简约化角度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应当返璞归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简约化;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基础  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数年,教学从传统的启发式慢慢在走向建构、探究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转变是恰如其分的. 经
摘 要: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公式的“变奏”,深化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公式;变形;变迁;变更;变异  音乐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是“变奏曲”. 你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从音乐移植到教学中来.  ——G·波利亚  数学公式的“变奏”,是指通过数学公式的表述方式、理解角度、思考路线的异化与变迁,接通多方位的解释线路,提供多形态的数学公式信息,从而促使数学公式内涵的深化,应用价值最大
一、 巧设导语,激趣启智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巧编故事,拓展导入”“以字引画,激趣导入”“题目入手,质疑导入”“抓住题眼,自然引入”等方法导入文本。例如,我在教学《掌声》一文时,就是从题目入手,自然引出的。记得那天该上《掌声》一课,徐哲老师提出要听我上课。上课伊始,我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年级唯一的男老师,也是学校最高大、魁梧、英俊的徐哲老师听说三(2)班的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思维活
摘 要: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教师会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临近下课时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疲于奔命,往往就省略了课堂结尾这一重要的环节. 本文从课堂结尾的意义、课堂结尾的原则以及课堂结尾的艺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起教师对课堂结尾的重视,从而增进课堂效果.  关键词:课堂结尾
一、 慧眼观察校园,把素材化成灵动文字  在校园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要练就学生的慧眼,指导观察校园中“原生态” 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其中的亮点,随时随地、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通过加工整理,把素材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同学们的笔端发出轻快的声音。  中秋节前两天,我们正要上课,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随风飘进教室。一学生深呼吸,轻声说:“哇,好香呀!”“是呀!真香!”大家应和着。我接
习作教学中的“写内功夫”关注的是写作知识的灌输,写作技巧的强化。“写外功夫”关注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观察能力、捕捉能力、积累能力、素材加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那么,如何培养儿童作文的“写外功夫”呢?  一、 相互追问,对话促学  习作课上,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常常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即:让学生口述自己的习作打算写什么和怎么写,然后教师会给予其修改建议。然而,笔者以为让学生去追
低年级写话教学如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有自主性,让同学们的写话更具个性特点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简单实用的写话入门之法——“拉伸式”写话法,即选准观察点,以几个关键词语为中心,如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等,像拉面团似的,引导学生逐渐拉伸语言,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生动的文章。下面是我在执教苏教版二上《识字1》时,看图写话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金秋时节的水乡,你觉得
呵护儿童本真言语的发展,保护儿童天性,凸显儿童主体自由是习作教学的追求。其实习作并不难,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习作的过程,就是享受、放松、飞翔的过程。  一、 积累——“寻找珍珠”游戏  我经常诱导学生:“优美的语言文字就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隐藏在书本里、生活里、自己或他人的言语里。看谁善于寻找,并把它们珍藏起来。”通过寻找“语言珍珠”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言语积累。我要求学